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清邁多種一些樹木,大家覺得會不會讓市區氣溫更涼爽一點?」有人應聲贊成,但問題是該種在哪?誰來照顧?年輕人帶著閃著希望光芒的眼神,順勢侃侃而談他的植樹計畫。
2015年5月中下旬的週末,在清邁文化中心的陶藝工作坊下半場,突然有位高瘦的年輕人,輕鬆隨性地坐進我參與的分組工作桌邊,原本他是和陶藝老師談天,不久便轉向同桌的學員們,然後開口問起:「如果清邁多種一些樹木,大家覺得會不會讓市區氣溫更涼爽一點?」有人應聲贊成,但問題是該種在哪?誰來照顧?年輕人帶著閃著希望光芒的眼神,順勢侃侃而談他的植樹計畫。沒多久,就在臉書上看到他與朋友組成的「มือเย็นเมืองเย็น Meu Yen Mueng Yen」臉書專頁,隔年的TedxChiangMai ,他也在講者之列。
這位年輕人就是Pharadon "Por" Phonamnual,清邁市區相當知名的爵士live house「Northgate」 的負責人之一,是薩克斯風手,也是近年積極推動環保議題的社運人士之一。
十多年前一場跨亞歐自助旅行中,因看見城市居民與周邊景觀、土地的連結,讓他返鄉後更珍惜自己成長的地方,十年來清邁空氣污染每況愈下(尤其是每年2月底至5月下旬的熱季)、氣溫逐年飆升,促使他更積極地去實踐在心中的想法。在一次專訪中Por表示:「城市綠地正在逐年減少中,這不僅指樹木的數量,也包括能讓城市降溫的溼地面積。清邁這幾年的城市開發迫使這些綠地溼地面積驟減、氣溫逐年上升,亦導致市區內可見的樹木日漸虛弱。」
根據「มือเย็นเมืองเย็น Meu Yen Mueng Yen」臉書專頁,清邁市區綠地面積大約佔比為18%,相較倫敦、新加坡等已開發城市超過30%的比例,還需再種植約30萬株樹木,才能達到日本科學技術院公布的適宜居住理想值30%。清邁地方新聞《Chiangmai News》報導,宜居的城市綠地比例應為每人9平方公尺,但清邁目前約平均每人2平方公尺。
Por認為,城市發展不該是減少樹木(綠地),這也顯示出「綠化」相關規劃在政治之下顯得弱勢,整個城市缺乏提供專業知識的單位或組織,才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為了增加更多關於植樹和都市綠化的知識,他在計畫成立第一年走遍清邁,第三年更進一步跨府到各地認識專家、請教相關知識與經驗,同時也再次打開他面對城市綠地問題的廣度。
「種樹吧!不管你在哪裡」
在「มือเย็นเมืองเย็น Meu Yen Mueng Yen」組織籌備前,他透過朋友引薦,到山上探訪一位克倫族長者,認識了克倫族人對自然互相依存的尊敬。Por在「2016 TedxChiangMai」演講中提及,克倫族有項傳統,父母會用布將剛出生孩子的臍帶包好,然後綁在居住地附近的樹上,因為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樹與孩子從此緊緊相依,孩子保護這棵樹,整座森林都會看顧這個孩子。對於克倫族人來說,樹,是他們對土地的第一個連結。他問長者,那住在市區的我們該透過什麼與地方相連?長者回答:
「種樹吧!不管你在哪裡。」(อยู่ที่ไหนปลูกที่นั่น)
他帶著這個訊息回到市區,開始著手植樹計畫推廣並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織「มือเย็นเมืองเย็น Meu Yen Mueng Yen」。「มือเย็น」在泰文中意指綠手指,「เมืองเย็น」 是指涼爽的城市,將綠手指聚集起來就可以為所在城市種下更涼爽的未來。
計畫之初,他透過自己專長的音樂演出以及在藝術和建築圈認識的朋友,將植樹想法推廣出去,並從當時在全球掀起熱潮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線上串連活動獲得靈感,藉著臉書專頁發起「plan some trees right where you are」的挑戰活動,讓參與的網友拍下種樹的照片並加上 #rightwhereyouare 標籤後上傳。
活動開始後,他們同時舉辦植樹活動並提供樹苗或種籽給有心種樹的民眾,數月之後,光是清邁市區就種下五千棵本地品種的樹,包括圍繞古城的八百棵。當時,該活動超過兩萬多次分享,也吸引了各方媒體採訪報導,在「2016 TedxChiangMai」演講前數週,緬甸與寮國也有環保團體起身串連響應。
整個植樹計畫至今已即將邁進第五年,各種大小形式的植樹活動仍持續在進行中,當初在「North Gate」店門前種下的土茯苓也已經長得比他還高。無論是該計畫專頁主辦或是清邁其他單位發起的活動,都可以在計畫專頁中看到相關分享。

親手種下與土地的連結
「想改變的夢想人人都有,若真心想改變就要動手做,同時耐心給予時間和有效管理。」
計畫推動至今,Por和夥伴們也遇上各種問題與困難,但克倫族長老的那句話,Por認為是他們能堅持走到今天的信念。「如果在我們所在的地方種下樹木,就表示我們有足夠的把握可以就近照顧,那麼照顧的過程與土地的連結就建立了。」Por在《a day Magazine》專訪中進一步說明:「很多人也許認為『家』就是自家圍牆裡的範圍,但對於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來說,家並非圍牆裡的才稱為『家』,而是整座山。若我們一直將『家』定義在圍牆內,當有問題發生,我們將無法看見對全體人類的最大益處,且讓我們思考環境問題時被設限。」
希望政府正視城市綠化問題,且同時推動植樹或綠化計畫的團體,除了「มือเย็นเมืองเย็น Meu Yen Mueng Yen」之外,還有許多社區文化發展協會以及關心環境議題的民團體,包括戮力推動清邁城市農場的「JaiBaan Studio」、參與綠化及規劃低碳市區遊程的「เขียว สวย หอม GREENERY BEAUTY SCENT」等都曾和清邁市、省府相關單位開會討論,提出極需規劃城市綠化的原因與數據。但清邁今年霧霾季期間的空氣品質不僅未見改善,加上疫情肆虐更是雙重打擊。
大家都想要改變,但改變無法一蹴可幾,動手做是優先,也需要耐心給予時間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去解決問題。即便種樹速度不及環境被破壞的速度,但至少一直都有民眾持續向他們索取樹苗或種籽,Por認為,若我們現在對「改變」懷抱著希望或期望,那就動手去做,收到樹苗的人,最終也會和我們一樣從樹木(種樹過程中)獲得力量。在這之前就已有不少人發起綠化或植樹相關計畫,而他相信這樣的信念將會一直傳遞下去。
參考資料:
- Turning Over A New Leaf,《Bangkok Post》
- เชียงใหม่จะไม่ทน นับ 2 ลงมือสร้างพื้นที่สีเขียวรับมือฝุ่นอย่างมียุทธศาสตร์,《Citizen Thai PBS》
- Plant some trees right where you are | Pharadon (Por) Phonamnuai,「TedxChaingMai 2016」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清邁市民出任務】因疫情而重生的公共閒置用地,透過社區營造蛻變為清邁的「城市農場」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