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青春的瑣碎雖然沒能讓我們登峰造極,卻成了我們最重要的人生指南。這又怎能讓人不愛《排球少年》呢?
2021年7月24日開始的東奧男排戰是一個遲來的比賽。因為《排球少年》已經等了這場比賽整整一年。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導致奧運延遲,這也讓作者古館春一的完美計畫沒能實現:在東京奧運排球賽前夕推出奧林匹克篇,與現實合流。儘管現實慢了一年,這個奧林匹克篇終究沒能問世,但這依舊不能減少我對這部漫畫的熱愛。

真實賽事 vs. 漫畫表現
排球漫畫跟真正的排球賽事轉播有什麼不同呢?一般來說,受限於現場攝影器材的定位,鏡頭往往只能指向數處的特寫(球場、觀眾席、休息區等),或是單純以追球的方式平移鏡頭。漫畫則不受此限,可以從更多角度去看比賽中的每個操作,比賽的瞬間仍可看到角色們的思路、心理側寫等等。
然而,漫畫終究是靜態的畫面,需要更依靠分鏡及視角變換的方式呈現動感,球往哪裡走、球員的跳躍、跑位及輪轉該如何呈現-這些都極端考驗作者的能力。而《排球少年》的分鏡正是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古館老師的分鏡呈現了排球比賽的兩大面向-攔網、扣吊球的「空中戰」,以及接發、接扣吊球、飛撲救球的「地面戰」,這兩者在比賽中同等重要,而且互為表裡。

光是「扣球」的畫面就有數種表現方式,有時讀者看似在觀眾席上看著這一切;但有時又可代入球場上的球員,看到攻擊手凌空飛起暴扣的畫面;甚至可以看到選手的手掌、手腕觸球的瞬間。這些多重視角豐富了《排球》的表現,讓「接發」到「二傳」再到「扣球」的流程更為豐富。
排球少年對於「狀聲詞」的運用也十分有趣,比如作品中常出現的「咚」(ド),不只是聲音的表現,也作為分鏡中斜格的邊界,更讓人感受到扣球當下的動感,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另外還有將狀聲詞作為球員輪轉、發球得分、助跑的表現方式之一,可說是十分多元。
我們可以從排球少年的各種巧思中,窺見老師如何活用他過往在設計學校及設計師工作中學到的一切(也讓我們想到,故事中烏野的球隊經理-有設計師夢想的谷地仁花為烏野設計海報,籌措經費的橋段),並將之化為漫畫中的各個橋段,甚至影響其構圖。

例如上圖,讀者可以看出日向與影山第一次展現「怪人快攻」時眾人的反應,更透過狀聲詞「咚」隔開影山、月島及日向扣球的手,之後擊打在球場的「磅」則拉大空間,顯示快攻速度令對手來不及防禦。最後,由於日向完全沒看球,只是全力跳躍揮臂,讀者直到快攻成功才看到他驚訝中帶有困惑的表情。僅僅五格就展現了古館令人驚豔的分鏡技巧與說故事能力。
少年們如何從谷底飛向世界
沒有新血加入,就不可能撐起一個運動的黃金世代。《排球少年》剛開始連載的2012年,日本的男子排球界正陷入低潮: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的金牌榮耀早已褪色,歐洲及拉丁美洲各大強隊互有領先,從小開始打球更是文化之一。反觀日本高中加入排球部的人數不斷下滑,沒有好的指導者,湊不出練習人數,陷入了惡性循環。

古館將排球界的低迷寫入了故事的開端:熱愛排球的少年日向翔陽,始終只能在女排、社區主婦球隊中尋找練習的場域與機會,然後在比賽中找人湊數當隊友,最後被大比分擊敗。
就讀了自己憧憬的烏野高中也被他人評為「折翼烏鴉」,沒落的強豪學校。在這裡日向遇見國中時代的勁敵——北川第一的影山飛雄,他精準的托球與自己快速的跑動及彈跳力結合,重新改造了烏野的進攻,也成了烏野其他球員改變的契機。
《排球少年》的劇情正是一個既回應現實,卻又谷底反彈,蹲得越低、跳得越高的JUMP公式展開。裡面的排球技巧多屬寫實,沒有誇大的招式、不科學的動作。每個play都來自現實的排球賽,球技的進步也沒有偶然,都是艱苦訓練、與隊友逐步磨合而來。
明快的漫畫節奏引動了更多高中生加入排球隊,在漫畫的推波助瀾下,每個排球人幾乎都可以在《排球少年》的群像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打法、甚至找到與自己感同身受的的角色心境。日本男排選手柳田將洋如此評論《排球少年》:
這個故事有讓我感同身受的地方,又非常激勵人心,感覺吸引人的不只是戰術,也讓我覺得比賽果然要緊緊咬住對手才有趣。會讓人忍不住想去模仿,排球就是一部這麼有趣的作品。
就這樣,日本排球在現實中亦迎來了飛越性成長的瞬間,更多的觀眾買單進場,少年們投入排球運動,學校的球員招募宣傳更是以漫畫作為入坑兼入隊指南,《排球少年》的出現對於排球的推廣可說是功不可沒。

現實中的日本隊也在這波熱潮中迎來了新一代的怪物。宛如漫畫中牛島與及川的綜合版,發球跟扣球都極具威力的西田有志(去YT搜尋影片就知道他有多誇張),2017年亞錦賽的MVP,被冠有「奧運奪牌最關鍵球員」的石川佑希,另外還有一傳與防守皆十分穩健的19歲少年高橋藍。《排球少年》與真實排球的連動,是漫畫誇大了比賽表現?又或是現實往往比漫畫更加誇張?這些問題都只能在這次的東奧賽事中拭目以待了。
致不打排球的你,《排球少年》仍值得一看
在我的學生時代,特別是高中時,排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但那時我的排球生涯帶著遺憾就結束了,未能燃盡的熱情就一直在我心裡躁動不安。
——NHK紀錄片《我們因漫畫而變強》中古館春一的紙本問卷訪談
作者古館春一國中、高中時期皆在排球部擔任副攻手。他熱愛排球,但在JUMP的第一部作品卻是靈異推理題材《詭辯學派四谷學長的怪談》。他的編輯本田佑行認為運動漫畫是不好駕馭的題材,希望古館先在JUMP累積連載經驗,從較為常見的題材著手後再挑戰。如同想要扣球,就必須做好一傳、確保助跑距離、才能順利起跳,漫畫之路也需要各種「準備」。
有了上一部漫畫的經驗,《排球少年》顯得更加成熟。為了吸引不懂規則的讀者,古館老師花了許多篇幅描寫排球技術、規則,透過觀眾及旁人對白進一步解析球賽的箇中巧妙,古館老師對於排球的知識來自於他親身的體驗,這使得《排球少年》更顯真實。
但它最感人的地方並非來自於此,而是從排球帶出的人生體悟。那個熱愛排球的「小巨人」最後卻成為漫畫家的宇內天滿、烏野二、三年級生親眼目睹球隊沒落的不甘,因發燒而被迫下場的日向翔陽。愛上一個運動不一定是快樂的,更多的是悔恨、自責、痛苦的時間。
上天是不公平的。即使對排球有著無可自拔的熱愛,《排球少年》中大部分的角色跟我們一樣終未能成為職業選手。只有少數既努力、具備天分、幸運又懂得隨時將自己準備好的人才能成為選手。但那股熱情卻始終在每個打過球賽的人心中。
另一方面,不同於《灌籃高手》那「我只有現在」的說法,《排球少年》始終強調著每個下一步。只有做好準備的人才能一一串連,打出更好的一球、參加更多的比賽。舉凡澤村受傷、翔陽發燒,排球少年脫離了過往日本運動漫畫強調的精神論,而是讓選手下場休息。相較與當下的敗北,更應該放眼未來,以萬全的姿態站在機會的最前線。

儘管《排球少年》骨子裡仍不脫熱血漫畫的公式,但每次重看,都讓人回想起學生時代的球隊回憶、在反覆訓練中不斷學習駕馭自己的身體、提高每個動作的精準度。那些枯燥的訓練告訴了我們,或許世上根本沒有所謂輕鬆的事情,只有不斷訓練後才能辦得到的事情吧。
這些青春的瑣碎雖然沒能讓我們登峰造極,卻成了我們最重要的人生指南。這又怎能讓人不愛《排球少年》呢?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動畫話經典】《冰菓》:「我、很好奇!」搭配京阿尼細心營造的光影,少年,你的青春好耀眼啊!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