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此篇出發收集韓國IP策略經驗,甚至可作進一步個案研究(case study),以韓國經驗整理成要點,並在文章末端探討台灣可學習的方向與延展性。特別能夠在跨界到動畫影集上給予台灣更多影視產業從業者想像空間。
2023臺灣文博會角色IP論壇邀請到ICONIX的製作人Thomas Hankil NAM以公司成名作《淘氣小企鵝》(Pororo)作案例分析,Pororo為韓國EBS電視台以及ICONIX一起合作製作,當時Thomas也參與其中,造就了Thomas離開EBS電視台工作至ICONIX擔任Pororo動畫企劃的契機,而《淘氣小企鵝》正是他在EBS時期的經典代表作,透過電視的傳播效力,影響了幾代的韓國人,他不僅分享了一開始「小企鵝」如何誕生,也談及淘氣小企鵝如何發揮國民影響力。

參考成功跨國IP範例,為角色加上「人設」與「背景故事」
Thomas談起《淘氣小企鵝》的原型,先放上了英國經典動畫《企鵝家族》的企鵝角色圖,他不諱言地說明:「要做出國際化的IP,先參考已經獲得跨國迴響的成功案例為什麼成功、有什麼共通點,是很重要的第一步。而接下來就是去思考,如何為自己的角色進一步做出差別化。」
從《企鵝家族》到《淘氣小企鵝》,乍看兩個企鵝主角最大的差異,就是淘氣小企鵝戴著飛行帽,Thomas笑問:「大家認為我是為了差別化,才讓我的企鵝戴起帽子嗎?」其實背後是有故事的,帽子其實是飛行帽,企鵝不能飛,但他有一個想飛的夢想。《淘氣小企鵝》便建立起他的人物設定跟故事。
意想不到!特別又實際的IP分潤機制,透過「衣服」來區隔
他說起了當年有趣的觀眾反應:「為什麼企鵝要『穿衣服』呢?其實是因為第一季播出之後,很受觀眾,許多家長來抗議說他們的小孩看到小企鵝之後,也想要學小企鵝不穿衣服,說要跟小企鵝一樣,他們相當困擾。」
所以我們第二季的時候,就開始想他們各自可以穿什麼,符合不同的角色個性。到了第三季,小企鵝穿上了更多衣服,那則是因為我們每季的投資結構並不相同。考量到動畫非常花錢,不是一間公司獨資可以完成,需要多方投資。
然而動畫版權授權分潤還比較容易分,但後續周邊(例如賣娃娃)的時候造成很大的困擾,比如這次是第一季資方的玩偶產品還是第二季資方的玩偶產品呢?於是便以不同季來區分,第三季就在服裝造型上進一步去做差異化。

IP如何透過主流平台跟偶像合作來推波助瀾?
在講完淘氣小企鵝的誕生與演變過程,Thomas播放了兩段音樂演出,讓人看到IP在成熟之後的衍生旅程。
如Thomas在現場播出的其中一個《Banana ChaCha》MV版本,是由自我定位為「遊樂園」的韓國女團MOMOLAND主唱,在調性及目標觀眾相輔相成之下,音樂MV在2019年上線YouTube後創下超過8000萬的點閱率,並且帶來國際化的觀眾矚目。當年為動畫搭配流行音樂跟兒歌時,遇到許多版權問題,後來 ICONIX 選擇為《淘氣小企鵝》量身訂作主題音樂,並根據Pororo的角色跟世界觀的氛圍,來挑選合作演唱的偶像團體(如男團 THE BOYZ)做跨界合作,事實上這樣經過挑選的音樂MV合作與網路操作,為IP帶來了新的生命。
這也說明Pororo這個在20年前被創造出來的角色,在經過三季動畫之後,如何將IP生命延續至今,在YouTube頻道上能有愈來愈高的國際知名度與點閱,還是與IP背後的操盤手有多了解自己角色的屬性,如何挑選風格合適的年輕人才合作,達到彼此雙贏的局面。
如何延續IP,找到新群眾跟回頭客?
Thomas分享一位年輕的高中生在校慶時跳上台用力大唱《淘氣小企鵝》的主題曲,底下所有的人居然一起大合唱。他分享道:「其實這個影片對我們來說覺得很衝擊,因為這已經是快20年前的IP了,我們沒想到年輕人會這麼熟悉。推算起來,我們當年的觀眾已經是他們的爸媽,也許他們會去回顧哼唱,無形中影響了孩子。但這也代表小企鵝應該一直活在他們的心目當中,而我們如何把它帶向未來的世代,讓他們跟小朋友一起成長,就是我們要不斷思考的事情。」
從Thomas的分享,可以看到在IP操作初期,去參考已經在世界上具有成功公式的IP角色原型,先進行案例研究分析,掌握IP角色受歡迎的核心,再去加上自己獨特的差異化性格,是相當值得嘗試的路徑。而在IP獲得市場成功之後,則是需要思考如何延續IP的生命,每季做出差異化的商品,以及如何牢牢掌握住IP的核心精神,在五年、十年、甚至近二十年之後,透過與更年輕但精神相符的新世代明星做出「FEAT」的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才能不斷延續IP的生命。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