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我本是男嬌娥:穿越性別疆界的扮裝者們

【扮裝小辭典】偽娘、Cosplay、變裝皇后?七個名詞搞懂「男扮女裝」這回事

2019/01/05 ,

評論

潘柏翰

潘柏翰

潘柏翰

重度閱讀和寫字的人,喜歡的運動是重訓,想培養的興趣是攝影。關注多元性別與高齡領域,目前任職於媒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外表看上去都是男扮女裝,但你可能未必知道這裡頭其實有著不同的文化與社群。讓我們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帶你認識在「男扮女裝」這名詞的大傘下,不同的族群有各自的美。

〈鐵獅玉玲瓏〉的貴寶與珠寶、 藝人Kiwebaby、節目主持人利菁,這幾位從外表看上去都是女性裝扮,你會用什麼樣的名詞去形容她們?是扮裝、Cosplay還是偽娘?這幾個名詞的差別又是什麼?都可以稱作跨性別嗎?跨性別者是否都一定想變性?

如果上述的幾個問題開始讓你感到困惑,接下來關鍵評論網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帶你認識在「男扮女裝」這名詞的大傘下,不同的族群有各自的美。


偽娘

偽娘是中文ACG(animation, comics and game,動畫、漫畫與遊戲)的名詞,意指:

有女性化的外表特質、但生理上完全是男性的人物,亦即是虛擬世界的易裝者。

日文ACG中則是以「男の娘」(Otokonoko)稱呼。在《是非男女》一書的定義裡,強調的是這群打扮成女生的男性,比真實的女性更可愛,需要具備「萌」的屬性。

偽娘與Cosplay不同的是,Cosplay也經常可見男扮女裝,惟Cosplay通常會裝扮為特定的(卡通)人物或角色,偽娘則否;偽娘也不單單只是穿上女性服裝,有的更是會在化妝與聲音上著墨,力求舉手投足都能像女性。

在台灣,偽娘的代表性人物有小A辣和Kiwebaby,前者自2008年開始男扮女裝、後者則曾是《大學生了沒》節目的固定班底,從那時就開始以男扮女裝參與錄影。

22815408_1510776882350922_89564902518235
Photo Credit: 小A辣臉書粉絲專頁
偽娘藝人小A辣
44273399_2042022892486902_48692315247188
Photo Credit: Barbie Kiwebaby
Kiwebaby

Cosplay

日語為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イ,英語為costume play,簡稱コスプレ(Cosplay)。依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指的是「利用服裝、飾品、道具還有化妝等手段來扮演動漫、遊戲中人物角色的一種表演藝術行為」。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Cosplay的重點在於模仿動漫或遊戲中的特定人物角色。依據吳彥霖、陳昶辰的定義,Coser(角色扮演者)「還會模仿角色的言行舉止、體態展現等,並以實際的行動劇展演其行為。Cosplay的展演可以說一種同人二次創作的表現。」

Cosplay中也會有一群人喜歡模仿女性角色,惟這樣的扮裝通常將焦點放在與被模仿的人物角色相像。從外觀上來看,Coser所穿著、配戴的服飾道具也較為引人注目。依據林容安、劉平君、程紹淳三人對Cosplay在台灣的演變,整理出「扮演角色則除電玩、漫動畫和布袋戲角色外,更包括視覺系藝人、電影、樂手等等,甚至是自創角色」。

吳彥霖、陳昶辰兩人的文章中也整理了Cosplay在台灣的商業發展,回溯出台灣的Cosplay活動約莫發跡於1990年代,且多附屬於同人誌販售會;爾後隨著市場變化與動漫文化的興盛,Cosplay也延伸到動漫畫與遊戲商品的宣傳或活動,也逐漸有了以Cosplay為主題的攝影或活動。

AP_10071714541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扮裝(Cross-dressing, crossdresser, 簡寫為CD)

泛指人出於各種動機或理由,穿著另一性別的衣著。常見的動機依據維基百科之解釋,可分為(1)工作於特定職業所需的反串,例如:紅頂藝人(2)對異性服裝有戀物情節。跨性別基於性別認同而做出相對應的打扮,通常並不屬於扮裝的範疇。

儘管上述仍將扮裝的動機作了粗略的分類,但綜觀人類的歷史,扮裝的動機或理由相當複雜多變。扮裝也未必限於性別或性別認同相關。廣義來說,Cosplay、變裝皇后、甚至是為特定節慶易裝,都可以說是扮裝的一種。


跨性別(Transgender,簡寫為TG)

跨性別一詞是個定義困難、涵蓋範圍廣泛的詞彙。依據游美惠在《性別教育小詞庫》整理的介紹,跨性別可以同時包含好幾個族群:

從偶爾或總是扮裝,為表演或是內在心理慾望而扮裝,到想動變性手術與等多元多樣的跨性別認同或表現。(中間略)隨著後現代論述的興起,更有一些跨性別倡議者主張,應該要鼓勵逾越性別的行為表現,不應將『跨性別』侷限在陰陽人或變性人等依生理特徵而歸類的範疇而已。

綜合既有的定義與看法,普遍的共識是將這詞視為一個unbrella term,涵蓋了從衣著到行為舉止上跨越性別界線的多個族群,也因此上一個所介紹的扮裝(CD) 以及接下來會提及的變性者(Transexual,簡寫為TS)也都是廣義的跨性別者。從上述整理的定義我們也可看出,跨性別者並非如社會刻板印象所認為一定要動變性手術。


異裝症(Transvestic disorder,簡寫為TV)

依據精神科醫師徐志雲在《讓傷痕說話》書裡的說明,這是一個正式的精神科診斷,係指「一個人經由穿著另一個性別的裝扮感受到強烈的性興奮,而這些性衝動或性幻想必須造成當事人的苦惱,或損害其社會功能,才能稱為『症』」。

在《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2》一書對異裝症的介紹,「有些患有異裝症者偏好私下在家中僅身穿一件另一個性別的衣物(通常是胸罩或內褲),有些人選擇在公共場合穿著整套跨性別的衣服。」並進一步指出異裝症與戀物症的差別,在於前者是穿上服裝、後者是觀賞或撫摸服裝。

該書也說明:「有異裝症的男性,通常在男性穿著與男性陽剛態度上相當傳統。但他們在打扮得像女性或只穿著一件女性衣物時,可能會性興奮並開始自慰,或與女性發生性行為。」並提醒讀者別將異裝症與變性慾弄混,前者未必會想接受變性手術。


變性者(Transexual,簡寫為TS)

當事人的性別認同與其出生時的指定性別(assigned gender)不一致,希望透過醫療協助的方式,將他們的生物性別符合其性別認同。變性的過程包含了「實際生活體驗、荷爾蒙替代療法,以及旨在改造身體第一性徵的性別重置手術」(俗稱變性手術)。在台灣,進行性別重置手術須取過兩名精神科醫師的精神鑑定證明,始得進行手術。

《是非男女》一書中進一步說明,Transexual一詞指的是有變性意圖者,但未必已經進行過手術。可進一步細分為post-op(已做手術)、等待手術(pre-op)和不做手術(non-op)。依據徐志雲醫師在《讓傷痕說話》的說明,變性者又可分為MtF(Male to Female,從原本男性身體轉變為女性)或FtM(Female to Male,從原本女性身體轉變為男性);在台灣有進行性別變更的人數依據內政部的數據,自1998到2014年11月,其中MtF共295人、FtM共217人。

台灣有經歷過性別重置手術者有知名主持人利菁。依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利菁在20歲那年向家人坦承有性別認同困擾(現更名為性別不安),後續經過溝通後完成手術。利菁被迫公開承認此事是在2004年東森購物的攝影棚內。另一位則是台中一中退休的生物老師曾愷芯。她在妻子過世之後從扮裝開始、接著服用女性賀爾蒙,於2015年7月進行性別重置手術。

47033946_1558539744292405_54258901670952
Photo Credit: 利菁 Regine
知名主持人利菁

變裝皇后(Drag queen)

是扮裝底下的一個次文化。依據陳鈺潔的解釋,變裝皇后或國王的變裝更多時候是「藉由誇張的造型來詮釋己身對於異性之美的熱愛與追求」。變裝皇后通常出現在舞會、遊行等表演活動場合,造型通常為誇張華麗,亦可能載歌載舞。

熟悉(美國)同志運動歷史發展的讀者,可能都聽過「石牆起義」(Stonewall riots)。然而,根據Jo在〈康普頓起義:在石牆倒下之前,那一杯在空中飛行的熱咖啡〉的歷史回顧,早在石牆起義的三年前,變裝皇后和跨性別者就已經以行動抗議警察的濫權。Jo在文裡提及:「當時穿著與自己生理性別不符的衣服鞋子包包甚至是違反法律的!所以警察可以輕輕鬆鬆地用『扮裝』(cross-dressing)的罪名見一個抓一個,見兩個抓一雙,就連只是早上出來買個美而美,都有可能因為被警察看到你塗了口紅而把你丟進牢裡去。」

AP_18174826111466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今年智利同志遊行裡的變裝皇后

變裝皇后的發展在台灣也與同志文化或運動相互關聯,影評人但唐謨也在〈【酷兒亞洲】直擊酷兒台灣:《回到初識的原點》、《屬於自己的舞台》〉寫道:

扮裝文化曾經在1990年代有過一個高峰,當時伴隨著茂盛的同運,夜店,舞曲文化,扮裝妖姬也大肆撒野;然而「正典」男同志形象蔚為主流之後;扮裝妖姬漸漸被邊緣化,扮裝妖姬的「不男不女」,也經常受到保守大眾的批評。

紀錄片導演周美玲更是以變裝皇后為主題拍攝了一部劇情片《豔光四射歌舞團》。依據馬翊航對這部作品的導讀,周美玲在這部片中掌握了「越界」與「敢曝」(camp)美學兩個重要的元素:

「越界」是《艷光四射歌舞團》中最重要的元素。「越界」可以指涉電影中眾扮裝皇后誇張俗豔裝扮,以及戲謔台詞的「敢曝」(camp)美學,更指涉了種種性別氣質、社會規範間的翻轉。


以上的介紹讓我們看見了在女性裝扮的外表之下,其實有著相當多樣且異質的次文化與社群。有的關乎興趣與嗜好、有的與登場表演密不可分、有的則涉及了性別認同。「女裝」也許可以勉強說是一個最大公約數。就像〈洋蔥〉一曲裡所唱的:「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發現,你會訝異/你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卸下你心裡頭的刻板印象,一層層地剝開後,你會發現她們身上最美麗的秘密。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扮裝迷思】為何男扮女、女扮男評價大不同?扮裝、異裝與戀物差在哪?



我本是男嬌娥:穿越性別疆界的扮裝者們:

關鍵評論網「刺文化」系列專題第二彈,想跟大家談談「男扮女裝」。我們分別訪問了變裝皇后、男扮女的Cosplay愛好者、就是愛穿女裝的偽娘,以及靈魂被錯置男身的變性者,聽她們娓娓道來,原來性別認同不是非男即女的天秤兩端,而是一道流動的彩虹光譜。此外,幸好她們還有「偽娘彩妝師」和「偽娘基地」作為後盾,讓姐妹們有勇氣面對世界的不友善。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