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港府提出虛擬資產交易所牌門檻,資本及合規要求與持牌證券行看齊,規模較細的交易平台較難達到,部分甚至表示實施強制發牌的話,無奈需要結束香港業務。
文:Esther Yu
去年香港政府就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諮詢,建議強制發牌方式規管所有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持牌交易所亦只可向擁八百萬流動資產的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意味一般散戶將被拒門外,部分香港以散戶客為主的交易商未有表態申牌,亦有小型交易商則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的多級制彈性發牌方式,促進市場多元競爭。
證監會早在2019年設監管沙盒,當時爭拗到底數字貨幣是否屬於證監的權力範圍,有沒有司法管轄權(jurisdiction),結果是營運有證券成分的虛擬資產買賣平台,可自願申請牌照納入監管。OSL循此徑去年年底成爲第一間獲發牌的交易所,牌照限制只能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OSL來頭不小,於2018年夥有低調殼王之稱的高振順買殼,在港上市公司現名BC科技(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碼:863),高振順仍然是大股東兼執董。
自願申請牌照納入監管,意味交易平台現時在港無必需牌照營運,惟自由放任政策即將結束。去年11月,政府擬強制所有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申請牌照,涵蓋非證券性質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立例後無牌經營者需負刑事責任,最高罰款500萬元。
有別於OSL以機構客爲主,同樣涉足虛擬貨幣業務、已在港買殼的交易商OKEx與火幣,擁有較多零售客戶,面臨新規會否申請牌照?本網分別向兩間交易所查詢申牌事宜,火幣未有回覆。 而OKEx行政總裁Jay Hou亦未有正面回應會否爭取牌照,僅指現時各地監管制度不一,交易商於部分地區提供服務受限制,希望能與監管機構維持開放溝通,保障投資者同時,不會扼殺創新。現時OKEx平台因應監管經營風險,不允許在港用戶進行交易。

事實上,香港於數字金融業發展並非沒有競爭。日本搶先其他亞洲經濟體於2018訂立加密貨幣的監管法例,並制定交易所發牌準則,OKEx母公司去年於日本取得由金融廳所發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營運牌照。火幣早年亦通過收購於日本獲得合規營運權。
港府提出虛擬資產交易所牌門檻,資本及合規要求與持牌證券行看齊,規模較細的交易平台較難達到,部分甚至表示實施強制發牌的話,無奈需要結束香港業務。香港加密貨幣找換公司Myethshop回應政府的諮詢文件中,建議港府仿效新加坡的做法,行分級發牌制度,資本、合規要求按業務風險區分。據星洲2019年通過的支付服務法,涉足支付型數字貨幣業務的交易商按經營規模申請(標準)或 (大型)支付機構牌,前者申請要求以及受到的監管程度較低。翻查新加坡金管局網頁,OKEx及火幣旗下FEU在指定期内能豁免牌照營運,已申請牌照的機構則可營運至獲批爲止。
本港實施對加密貨幣資產交易所強制發牌後,相信市場將迎來一輪整合,高資本要求、限制散戶參與等條件會否令交易商申牌卻步仍是未知之數,但可以預見的是,持牌營運商禁止向散戶投資者服務,一般市民開戶買賣數字貨幣將非常困難。
相關專題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