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以為抗爭者唾棄體制的一切,但當有人提出要鑄幣用作交易,甚至有「抗爭幣」不收分文、只是定位作積分獎賞,已經被指吃「人血饅頭」。我們自以為全面否定體制,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依賴體制最基礎的組成元素,甚至守護它。
文:高重建
謠言不止於智者
假訊息問題嚴重,遠因是人性。在我們咬文嚼字怎樣描述和分類的幾千年前,不實訊息早就存在,名叫「謠言」。民間智慧「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近年得到科學證實,一項2018年MIT發表的研究,基於六家事實查核機構的結果,比較Twitter上真假訊息的傳播程度,結果假消息傳播速度與廣度都遠超真實訊息:「Lies spread faster than thetruth」(謠言比真相傳播得更快)。
這既是傳統智慧,也是絕望真相:警員被鉗斷手指的錯誤訊息傳出時被瘋狂轉發,修正消息時沒人在乎,真相原來毫不重要。就如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再三指出,人類很少費勁使用「系統二」(System 2)作理性判斷,大部分情況反射使用「系統一」(System 1)的直覺,很容易相信跟自己立場相近的訊息,只要立場清晰而講得出口,多假的謊言都有人相信,像我這種下午茶時間被迫收看記者招待會的人,對此深有體會。莫說很多謊言難以被徹底破解,即使真的被戳破,最要命的是受眾並不在乎,造謠者也從來沒有後果,甚至繼續享用謊言帶來的優勢,這是立場先行的「後真相時代」最可怕之處。
假訊息氾濫的近因,顯然是科技發達。除了修改文字,製圖、改圖等門檻都大為降低,甚至連過往只出現於科幻電影的情節,子虛烏有以人工智能製作的深偽(deep fake)影片,現時都能由個人電腦搞定。看到奧巴馬說要移民香港,請勿輕易當真。「有圖有真相」的年代不復存在,現在已經發展到有片都不一定有真相。
任何強大的工具都可用於為善與作惡,科技也不例外。區塊鏈作為「信任機器」,自然擔當重要角色。《紐約時報》看上這一點,聯手科技巨企IBM推出新聞源頭專案(The News Provenance Project)的概念證明,把新聞圖片的元資料(metadata)如拍攝時間、位置等寫入區塊鏈,並於顯示介面加入元資料,提高照片源頭的可信性,同時也拉高改圖轉發的取信難度。
然而,把假訊息的責任都歸咎於科技,就如當有砍人案時責怪菜刀般荒謬;況且科技除了是製作假訊息的利器,也可充當突顯假訊息的放大鏡。我們覺得過往沒有那麼多假訊息,很大程度上是以往個人沒方法高效發放訊息,也沒有渠道接觸到多方面訊息,更遑論擁有資源和條件去質疑電視台與報章雜誌,於是報道都顯得像真理。如果有一天我們唯一看到的是新聞聯播,大概也不會有假訊息的煩惱,只會感覺嗨嗨的。
跨國界共同體
過往想在社會上擁有一個身分去實踐一件事,要麼成立有限公司,要麼成立非牟利組織或社團等,總之都是跟政府註冊,對一個政府不信賴的,去別國政府註冊,終極的大不了在瑞士註冊,但依然是民族國家政府。去中心自治組織(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突破常規,讓人跟區塊鏈「註冊」,但這也是錯誤的說法,因為根本毋須許可,那極其量是項「登記」,毋須獲得任何人批准,把組織的身分與憲法寫進區塊鏈,讓全世界見證與查閱。不但如此,區塊鏈不可竄改,也代表這個共和國無法被任何政府取締。
地球本無國界,歷史讓世界劃分成一片一片領土,由(理論上)受民族認可的政府管理,而政府的稅收來自發生在這片土地的交易。來到沒有土地的數位世界,互聯網上的交易,早就沒法清晰劃分發生於哪片土地,只是各國政府有共識,盈利總得在世上某一國家繳稅,讓巨企都把盈利分配到稅務條件最優惠的國家。

互聯網把資料數位化,讓訊息跨國界流動;區塊鏈把資產數位化,讓金錢跨國界流動;去中心自治組織更進一步,讓憲法數位化,讓治理不再受國界所限。隨著資訊科技突飛猛進,民族國家政府抽稅無論是可行性與正當性都是一大疑問。當民族國家政府忙於吃老本享受物理世界的控制權,超越者積極在數位空間建構新秩序,愈多價值在區塊鏈實踐,國家政府的位置愈邊緣化。區塊鏈共和國,是繼資料、資產後,數位化的第三個範式,讓跨國共同體得以實踐核心價值。雖然缺乏了土地,但很多以往被視為必然是國家政府的功能,無論是數據、資產、思想,各種註冊以致個人主權身分(self-sovereign identity)在數位空間都能實現,加上數位世界中人與人零距離溝通,區塊鏈共和國甚至比民族這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還要更實在和具體。
在物理世界,每個人都生而為某國人,除了小部分其後移民、移居,或者持有多國護照的,每個人都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成為其居住地的公民——儘管有些國家不存在公民權利的概念。但對於不設准入條件的區塊鏈共和國,個人是依據志趣、理念和意識形態加入,而遇上不滿體制卻沒法透過參與治理去改變時,可以不受束縛地隨時退出,甚至另起爐灶,複製開放源碼,fork the government,自行立國。
因此,區塊鏈共和國的身分認同並非國民教育的洗腦灌輸,或惡法相逼的虛偽尊重,而必然源自公民的自由意志。
#decentralizehk
對於傳統記者,筆鋒就是利劍;對於科網巨頭,數據就是石油;對於手無寸鐵的公民,科技就是武器。你大可以不進攻,但絕不能不防守。當禮崩樂壞,法律條文可以任意增刪詮釋,社會回到原初狀態,共識機制回歸「Proof of Force」(武力證明),武力變成最基礎的憲法。不忍造成人命傷亡,也不想任人魚肉,資訊科技是我們的出路。
一幣一世界,一份價值觀需要貨幣來承載,一套體制需要貨幣來運作,貨幣甚至比武力還要更根本,除非警隊和軍隊願意免費賣命。2019年反《逃犯條例》修訂的抗爭生態讓我體會到,不單是體制極力維護貨幣系統,即使是每分每秒想要改變體制的抗爭者,都在無意識地維護它。政權的所作所為,尤其是不曾帶來後果的所作所為,令港人的不滿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抗爭者以各種方式衝擊體制,受傷自行醫治、堵路和破壞交通燈後自行指揮、遇上襲擊寧可「私了」都不寄望警方維護正義,甚至象徵法治神聖地位的法院門外都有人縱火。
我們以為抗爭者唾棄體制的一切,但當有人提出要鑄幣用作交易,甚至有「抗爭幣」不收分文、只是定位作積分獎賞,已經被指吃「人血饅頭」,被痛罵得狗血淋頭。社會體制就像技術上的通訊協議,一層倚賴下一層,處於底層最難以被撼動的,是貨幣。我們自以為全面否定體制,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依賴體制最基礎的組成元素,甚至守護它。
這不是批評抗爭者,高牆之下,都是雞蛋,而且是沒有經驗的雞蛋。「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抗爭中,也有過不止一次全民提款,兌換美元的倡議,但當大額美元依然需要寄存於銀行,而美元又無法用於日常生活,兌換美元行動造成的迴響有限,更遑論撼動港元的基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區塊鏈社會學》,天窗出版(購書超連結)
作者:高重建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內容簡介
區塊鏈掀起「無大台、有共識」革命,即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生活、經濟、社會,以至家國的觀念!
「區塊鏈只是以各種方式演繹世界,然而關鍵是,改變它。」今天認識區塊鏈,相當於九十年代了解互聯網。區塊鏈,一個無大台、不可竄改、流動民主的世界,將成為改變社會秩序的新興動力。
高重建,身兼創業者和創作者,為#decentralizehk、LikeCoin發起人,他銳意透過密碼貨幣及區塊鏈技術,在現有體制外另建公共空間。作者在本書從常識概念切入,再由信任、價值、媒體、管治四個層面,闡釋區塊鏈改革整個社會的潛力。
陷入「零和社會」困局,對制度或人失去信任、社會價值變得單一、假訊息泛濫之時,作者在本書以發行LikeCoin的經驗及援引多個例子,解構區塊鏈作為一個透明卻沒人可以竄改的平台、毋須中介,在減少社會信任成本下,創新者如何藉區塊鏈重建價值觀、實踐核心價值、對抗同溫層,以至建構公共討論空間。
面對時代困局,本書更提倡以「超越者」為新路徑,建構「無大台」、跨國界的區塊鏈共和國,創造流動民主。
本書設五個「習學工作坊」,引領新手踏出第一步,走進區塊鏈世界。買入本書的讀者完成工作坊後,可領取不可竄改的「區塊鏈證書」,以及有機會獲得密碼貨幣。
作者簡介
高重建,地球人,LikeCoin、#decentralizehk發起人,共享創意成員。
創業者,信仰民主自由、開放多元,左而不膠;人文為體,科技為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工程學士、副修社會學、政治與行政學;資訊科技管理碩士。於民院教育任教《區塊鏈社會學》。
長年筆耕,文章見於《明報》專欄chungkin Express、各公民媒體及個人部落格ckxpress.com。著有《Game以載道》。
沒有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聯繫上——kin@ckxpress.co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