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整個地球台灣是最適合生產半導體的地方,製造業耗能又需要大量水,剛好台灣水電便宜。產業結構上還得有大量人力調度,台灣設計、製造和封測產業完整,各大廠均能相互支援。再加上大國亟欲發展品牌,台積電卻選擇專注於代工製造,不與他人爭利。可以說掌握了天時、地利及人和,才造就出護國神山。」
2021年4月12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確診數字不斷創高,已經塞爆各大醫療院所,而在疫情如此緊繃之際,今日的美國似乎有比疫情更重要的事情等待處理。
甫上任沒多久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正仔細地盯著大型螢幕上的視訊畫面,會議桌兩旁的是白宮一級官員,包含白宮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布萊恩狄斯(Brian Deese)。
視訊鏡頭畫面的人物,個個來頭不小,都能夠左右全球的產業經濟。他們是19位企業領導者,如Google、英特爾(Intel)、美光(Mirion),還有美國兩大汽車巨擘通用(Gemeral)、福特(Ford)。
「這是國家安全!」拜登朗讀了72名跨黨派國會成員的請願書後說出了這一句話,並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晶圓,光影在臉上一明一暗,刻畫他的面孔並堅定地說出:「美國要再次領導全世界。」
疫情像一把利劍斬斷了全球產業分工的牽連,又像是照妖鏡洞悉了各大國野心。

2021年4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舉起一塊晶圓向各大業者宣示,美國欲重振半導體產業的決心。
半導體全球分工體系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美中兩強科技戰對決,牽動全球半導體業競合,美國力求鞏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國的地位,近來汲汲營營欲聯合盟友抗中,期望成立國際前四大導體供應國美台韓日,共組Chip 4聯盟防堵中國擴張。
過去數十年來,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強權所信奉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主導了各項產業發展,他們認為商業「生產線上的專業分工」、「大規模生產」各司其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使商品便宜進而帶動消費,能夠成就經濟的繁華。
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福特主義(Fordism),憑藉大量標準化生產奠定了福特汽車的地位,其衍生出的「流水線」模式,也廣泛地將運用在近代各種產業。
於是新自由主義思想和福特的工廠模式,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信仰的圭臬,自此大量地跨國公司誕生,他們如飢餓的野獸,亟欲尋找廉價勞力滿足他們的胃口。1970至1990年,台日韓相繼成為歐美資本家的標的,此後又將工廠大量轉移到了中國。
半導體產業就是這種生產模式的典型代表。
晶片成為未來科技戰爭的基礎
2019年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因為5G產業的通訊可能受到監控而向中國發動首波貿易戰,當時中國著名5G設備公司華為產品遍佈全球,全球市占率高達34%,一旦讓中國掌握新世代通訊技術,將影響經濟和軍事,這包含了第七艦隊夏威夷、橫須賀司令部,以及美國各種本土資料。而後為了能真正釜底抽薪打擊華為,美國再度向它旗下半導體公司——海思半導體發動制裁。
發展迄今,受疫情推波助瀾,美國政府終於意識到「半導體製造」才是能夠撼動高科技產業的關鍵。
半導體產業濫觴於1960年代,當時普遍以英特爾(Intel)的一條龍垂直整合為主流,這是設計、製造到銷售都包辦的商業模式,稱為Integrated Design & Manufacture(IDM )。而為了和英特爾做出產業區別,1986年台積電成立,首創「晶圓代工」模式(Foundry)專門製造生產,致力讓半導體成為電子產品效能更好、更輕薄。
同時也因台積電代工模式,也正式開啟了上游無廠晶圓設計公司(Fabless)的營運模式,建立起一套屬於半導體業的專業分工,像是知名GPU大廠輝達(NVIDIA)本身並沒有工廠,而是設計好的電路圖委託台積電製造達到成本優化。
直至今日證明了台積電的水平分工模式獲得成效,逐漸開花結果,而這樣的製程技術從消費電子領域,蔓延到了軍事領域之中,造成各國戰略的重大轉變。
過去各國征戰各處取勝關鍵取決於軍武技術,中古時以煉鐵技術為主要,又來有因火藥誕生而改變;如今高階晶片儼然成為科技軍武的必需品,這其中像是無人機、AI機器人甚至是太空設備等,晶片幾乎主宰了科技、太空戰的戰局。
圖為美國空軍MQ-9 Reaper(死神)無人機是世界上首款長時間進行高空偵察任務而設計的武裝無人機,其內部含有大量先進晶片。拍攝於2020年7月1日,愛沙尼亞阿馬里空軍基地。
除了軍武以外,半導體幾乎無所不在,小至智慧型手機、汽車;大到航空母艦、衛星,都能看見它的身影。美國恍然大悟,過去被視為「工業白米」的廉價電子零件、隨著工藝進步搖身一變成為了「工業鑽石」,也意味有了晶片可以說能夠「癱瘓一個產業的發展」,危及國家安全的重要零件。
事實上,半導體產業相當複雜,但基本由「美歐台韓日中」所主導。
各國的半導體籌碼有哪些?
半導體代表的是由「良導體與絕緣體間」的物質串起的產業鍊,透過此物質製作成一片片光滑平整的晶圓(Wafer),再透過技術將電晶體、電阻等零組件放置在晶圓上才稱為積體電路(IC),而所謂晶片是由矽構成的較大元件,也是積體電路載體,又能稱為「積體電路晶片」(IC Chip)。

晶片製造中,由上游的矽晶圓到切割完,切割完成後送到後端封測廠,再經過飛機發貨到全球的代工工廠中,進行電子產品組裝。
這個龐大的產業如今,被完整地分工分割,在一場名為全球半導體的戰略牌局中暗自鬥爭角力。
首先,美國擁有強大的開發積體電路晶片能力,就像是一名設計師把電路圖畫好,利用各種佈局將電子效能發揮到最大,如蘋果、超微(AMD)、輝達(NVIDIA)、美光(Micron)、英特爾、高通(Qualcomm)、Google、Amazon、Meta(FB)等,分別在手機、電腦等重要產品擁有關鍵主導權。
有了設計圖,接著就是要把它製造出來。歐盟有著名的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掌握了製作積體電路的工具。它擁有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能夠處理奈米等級的電路圖,同時歐盟也有開發電子電路的能力,如安謀(ARM),還有半導體製造公司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等。
接著是,日本專攻半導體材料,由於製作晶片流程中,除了有必須「光刻」電路圖,還有化學氣相沉積、離子植入和蝕刻均需要化學材料支援,這包含重要光阻劑、特殊氣體等。而矽晶圓供應商勝高(Sumco)、信越化學(Shin-Etsu)掌握此些技術且全球市占率已經過半。另外還有日本昭和電工(Showa Denko)的封裝材料大廠住友電木(Sumitomo Bakelite),以及NAND快閃記憶體大廠鎧俠(KIOXIA)、微處理器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韓國以三星(Samsung)為主要發展成半導體代工部門,和記憶體晶片製造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自2013年來時常佔據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生產國的位置,2020年市占率達18.4%,其中記憶體市場以56.9%的占有率位居第一。
最後,中國身為半導體後起之秀,憑藉著廣大的市場基礎,以舉國之力發展半導體。代表企業包含終端通訊設備公司華為(Huawei)、華為子公司海思半導體(Hisilicon)、紫光集團(Tsinghua,已破產重組)、官方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還有中國最強設備廠中微(AMEC)、紫光旗下記憶體大廠長江存儲(YMTC)。
在各大強權之下,台灣掌握了「工藝技術」,除了能生產高階晶片,還主導成本優勢。
在矽晶圓材料廠工作的Jason這樣告訴我們:「整個地球台灣是最適合生產半導體的地方,製造業耗能又需要大量水,剛好台灣水電便宜。產業結構上還得有大量人力調度,台灣設計、製造和封測產業完整,各大廠均能相互支援。再加上大國亟欲發展品牌,台積電卻選擇專注於代工製造,不與他人爭利。可以說掌握了天時、地利及人和,才造就出護國神山。」

盤點完各國手上的籌碼後,歐美各國意識到國家安全的致命弱點:半導體製造、材料過度集中於亞洲(中台日韓),若有風吹草動,歐美各大產業均有可能發生問題,這是不可承受的風險。Jason分析,隨著中國憑藉自身市場擴張半導體,一方面積極拉攏韓國,又能以文攻武嚇威脅台灣,進而邊緣化、圍剿日本,在地緣政治的策略上佔有優勢。
美國亟欲搶回半導體的主導權,積極向具有高端工藝的台積電拋出橄欖枝,邀請其到國內打造本土供應鏈,也於政治上向台灣敞開雙手、承諾守護台海穩定。2021年8月4月,拜登宣布銷售新台幣210億台幣的武器給台灣,被國際視為美台關係的重大突破。
同時拜登聯合歐洲也向中國展開攻勢,制止輸出半導體設備,而未來究竟是中國能持續穩固亞洲地緣政治,還是美國先打倒中國重新掌握半導體話語權,成為未來關注焦點。
但無論如何台積電都在此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下一篇章我們將以工藝技術的角度,直擊台積電先進製程的發展,並聚焦於未來極為重要的產業——電動車。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台積電的製程優勢】先進製程瞄準AI高效能運算,成熟製程搶佔電動車大餅
最新發展:
-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正式啟用:樓地板面積達42座足球場,魏哲家、劉德音、張忠謀演講充滿「技術魂」4月前
-
美眾議員聯合致函布林肯呼籲廢除「美中科技協議」,專家:時代變了,拒引狼入室5月前
-
HONDA發表氫氧燃料電池汽車,在「零排放」領域與「電池電動汽車」形成互補5月前
-
吳釗燮訪歐獲高規格接待,直言:想吸引台積電的國家,也該為台灣處境著想5月前
-
台積電正式啟用先進封測六廠,可望緩解因人工智慧而高漲的晶片需求5月前
-
日本公布23項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黃仁勳警告美中晶片戰升級恐嚴重傷害科技業6月前
-
台積電:德國設廠案協商中最快8月決定,發行200億元公司債籌資擴建廠房設備6月前
-
岸田文雄在官邸會見全球7大半導體業界領袖,傳日本將向三星提供封測產線鉅額補貼6月前
-
台日半導體合作成趨勢:富士電子材料擴大投資34億在新竹設廠,補強上游產業鍊6月前
-
造芯美夢成惡夢:美國科技封鎖擴大,中國半導體突圍之路困難重重6月前
-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開發「客製化系統晶片設計平台」,成本可節省30%,大幅加速晶片研發效率6月前
-
《彭博社》:台積電將攜手英飛凌、恩智浦和博世斥資百億歐元,在德國設立歐洲首座晶片工廠6月前
-
車用半導體採購競爭將更為激烈,本田決定直接跟台積電合作穩定來源7月前
-
日本官民合資代工廠Rapidus獲23億美元補助,宣布量產2奈米晶片並持續推進1奈米技術7月前
-
台積電法說會:首季毛利率56.3%優於預期,高雄廠從28奈米調整為先進製程7月前
-
路透專欄:台積電復甦程度取決於北京如何因應華府施壓;華爾街日報:台積電盼美補助150億美元,但反對部分附加條件7月前
-
三星電子估Q1獲利14年來最低,再傳降價搶單,專家:對台積電影響有限7月前
-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7月前
-
英特爾CEO基辛格出席北京活動,宣布推出「中國版晶片」迴避美國禁令7月前
-
台積電法說會20日登場聚焦全球布局,學者:晶片短缺、大廠外移,中國手機製造商苦日子要來了7月前
-
要拿美國補助先交出機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罕見表態:有些條件沒辦法接受8月前
-
傳首座歐洲廠落腳德國德勒斯登、2025年開始生產,為何台積電遲遲不願鬆口承認?8月前
-
台積電2月營收衰退近2成、產能利用率遇壓力,中國手機市場復甦牽動後續業績走勢8月前
-
英飛凌擬斥資數十億歐元購併,再下單聯電新加坡廠簽長約搶攻車用市場8月前
-
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振,半導體成熟製程擴大砍價戰,上游IP設計大廠創意股價逆勢飆漲200%8月前
-
海思半導體突破封鎖侵蝕英特爾版圖,拜登政府打算擴大制裁至4G,徹底擊潰華為9月前
-
全球電動車市況熱絡,車用晶片龍頭英飛凌、德州儀器等接連擴廠,恐擠壓台灣代工業者空間9月前
-
歐洲5國擬禁用半導體關鍵材料「永久化學品」,市場憂供應鏈中斷、晶片成本飆升9月前
-
日本擴大補助晶片生產,索尼偕同7大企業共同投資Rapidus,打造未來10年「台美日大戰略」9月前
-
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為突破歐美晶片封鎖,在中古、租賃半導體設備市場大舉掃貨9月前
-
美中晶片戰爭:當「政治」成為半導體最大考量,聯電將成為下一個關鍵公司?9月前
-
SEMI示警:美國無法阻止DUV設備輸入中國,紅色供應鏈仍可打價格戰搶單10月前
-
中國半導體公司發布2022年財報,超過80家過半虧損,最慘業者淨利年減611%10月前
-
聯電完全收購廈門子公司聯芯卡關,中國緊抓產能不放行,晶片大戰將蔓延至成熟製程10月前
-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未來三年仍保有優勢,應留意對「無差異化」成熟製程廠商所帶來的挑戰10月前
-
【關鍵專訪】中經院副主任楊書菲:地緣政治形成技術分流,台商如何因應變質的全球化?10月前
-
聯電Q1產能利用率恐降至70%、價格估持平,外媒指未來將受惠於跨國供應鏈去中化10月前
-
受僱人員薪酬占GDP破底、經濟果實吃不到,學者:不能只有台積電11月前
-
歐盟對台灣半導體既依賴又怕受傷害,智庫報告稱「砸錢買不到升級」但可尋求其他結盟1年前
-
行政院通過「台版晶片法案」明年元旦上路:租稅減免史上最優惠,半導體、電動車等關鍵產業都適用1年前
-
《華爾街日報》披露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將擴產3奈米,業界憂心台灣先進技術遭轉移1年前
-
美智庫調查25%台商撤出中國,專家:「矽盾」無法扮演任何抵禦外來侵略的功能1年前
-
《彭博》:美國對中國晶片禁令延燒,台積電暫停供應先進晶片給上海壁仞科技1年前
-
三星擬擴大「台韓聯盟」,委外代工聯電、世界先進與力積電,專心對抗台積電1年前
-
《華爾街日報》: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傳台積電將擴大日本熊本廠產能,引入更先進製程1年前
-
受美國制裁令影響,蘋果放棄採用長江存儲晶片,中國記憶體產業遭受重擊1年前
-
拜登祭出晶片制裁措施,中國半導體產業一夕間遭斬首,美籍高管面臨去留抉擇1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