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12年國教診療室

【12年國教診療室】108課綱形塑「終身學習者」的願景,但「素養」是考得出來的嗎?

TNL+ 2023/03/20 ,

評論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教育專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近年專注於自學跨域、社會設計、地方創生、 全美教學 。關心偏鄉教育、數位落差。 屏東鄉下長大的峰哥在國高中時,因為考試導向的教學,恨透了學習。國高中成績墊底、大學重考、台灣研究所考不上,直到25歲在美國的中式餐廳工作,覺得太辛苦了,才決心用功念書。半年內考上德州農工大學研究所,5年內完成碩博士,2013年回到10年前碩士落榜的學校當教授。 因為親身經驗,峰哥深知台灣考試導向和傳統文化期待如何造成學生討厭學習,因此期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教育專業,幫助那些像過去的自己,找不到學習動機和人生方向的孩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08課綱依舊跳脫不了考試導向教學,素養導向學習淪為口號。政府應該在升學制度上強調分數以外的學習,減少學科學習。AI時代機器人可以幫產業做很多事,勞動部應設定政策改善勞工權益,避免加班和晚下班成為常態,從工作環境改善開始,讓孩子有更多的陪伴。而教育部不該只是補助學校做計畫或提升硬體,應該並且投入更多人力資源支持偏鄉。

2004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綱」的目的是為了連貫國小與國中的課程,而2019年上路的「108課綱」(又稱新課綱),同樣是為了配合十二年國教,減少國中與高中的課綱落差。為了讓知識不再限於課本與考試,新課綱強調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培養創造力、思辨力、合作力、溝通力、美感、公民意識等,統稱「素養」。

除了知識與技能以外,更強調能力與態度,例如學習英文不再只是背單字與文法,以及會做選擇題與作文,更要強調將英文應用在生活上的溝通、足以閱讀大量英文文本的能力、學習多元文化;不僅使用英文,還要尊重他國文化、學習國際教育、有合作及思辨的能力、培養熱愛英文的態度,從中獲得成就感。

素養教學現況

老實說,新課綱的立意是良善的,但要學習的面向卻幾乎包山包海,幾乎全部都要學。最開始我也很嚮往108課綱提出的願景,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這三個新課綱的大面向形塑成「終身學習者」的願景,而這三個面向又各自有三個項目,形成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然而這些核心素養卻成為老師上課時要勾選的指標,是否真的有達到勾選的指標,卻是個大問號。

例如當一位數學老師要教一堂三角函數的課,需要先在教案上勾選此堂課相關的項目,而這位老師勾選「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人際關係與團隊互動」的新課綱核心素養,然而第一項的相關性可能只是解個應用題,第二項的相關性是認識三角函數的符號、第三項的相關性是小組討論,這樣是否真的有達到所謂的「素養」?

就像先前說的,素養指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還包括能力與態度,然而上述是否均有包括,還是只是應付上級查詢而已。又或者將解題、認識符號、及討論當成「素養」,這件事情本身是為了刻意美化學習,還是真的達到核心素養的意涵呢?

素養本身就不是一堂課可以達到,而且單一素養包含的層面就很廣,可能需要至少一學期來達成,遑論一堂課就可以達到三個核心目標,甚至讓人覺得素養越多越好的錯覺。

素養是考得出來的嗎?如同前面提到,素養是包括生活應用的態度與能力,相互尊重的態度,合作力、溝通力、創造力等能力,這些該如何考呢?還是素養考題最終只是「字比較多」、「涵蓋多學科」、「高程度」的應用題呢?

對社會的影響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12年國教診療室】61萬台iPad大多鎖在充電車裡,「生生用平板」政策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12年國教診療室:

十二年國教實施多年,當時規劃的四大總體課程目標達成了多少?有讓學生更快樂的學習了嗎?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潛能?《關鍵評論網》打造這間診療室,邀請長期關注教育議題及創新的簡志峰老師,帶領我們從不同層面檢視十二年國教的優與缺,指引改革的可能方向。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