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12年國教診療室

【12年國教診療室】兩天超過5000人連署廢除,「2030雙語政策」出了哪些問題?

TNL+ 2023/05/20 ,

評論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教育專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近年專注於自學跨域、社會設計、地方創生、 全美教學 。關心偏鄉教育、數位落差。 屏東鄉下長大的峰哥在國高中時,因為考試導向的教學,恨透了學習。國高中成績墊底、大學重考、台灣研究所考不上,直到25歲在美國的中式餐廳工作,覺得太辛苦了,才決心用功念書。半年內考上德州農工大學研究所,5年內完成碩博士,2013年回到10年前碩士落榜的學校當教授。 因為親身經驗,峰哥深知台灣考試導向和傳統文化期待如何造成學生討厭學習,因此期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教育專業,幫助那些像過去的自己,找不到學習動機和人生方向的孩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教學面以外,雙語政策也面臨政策落實的問題,例如政府將責任推給教育部門,而教育部門又將責任下放給學校,學校又下放給英語及雙語教師,然而最需要建置的英語環境,店家及媒體的雙語建置,這些都沒有到位,似乎雙語政策只是英語相關老師的事。其實行政是最需要帶頭說英文,主動建立說英文的氛圍,而不是只在課程上調整。

當初國發會與教育部共同提出「2030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主要是考量台灣是個出口為主的小島,沒有天然資源,所以需要強化國人的英文能力,不僅提高外國企業願意來台設分公司,也能提升國人的國際競爭力及國際化思維。例如當初盛傳亞馬遜公司考量台灣人才普遍學歷高,且薪資較國際水準低預計要來台灣設分部,然而卻因為台灣人英文水準不足,而改設於長島。

然而若只因為這樣就訂出雙語國家政策,可能有點太一廂情願了,因為亞馬遜會將公司設於長島,更多考量是靠近紐約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更容易接觸世界客戶與供應商,且加速物流服務,且長島有許多支持企業的政策,另外長島還擁有豐富的軟體開發及數據分析的相關人才,這些並不是提升英文就可以達到的因素。

連署撤銷雙語政策

其實「雙語國家政策」早在2017年就推出,目標是在2030年讓英文成為台灣的主要語言,但是執行幾年後發現效果不彰,改為「雙語政策」,拿掉國家兩個字,最近又提議廢止雙語政策。

日前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訴求廢止雙語政策,短短兩天就超過5000人附議,要求取消以雙語政策為名的補助、檢討不當績效指標、回歸英語正常化教學、提升活化英語教學品質。

雙語政策有哪些KPI?

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只要被選定的雙語標竿大學,於2024年至少25%的學生需要達到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B2以上的流利精熟等級,2030年需有50%的學生達到B2等級,這等同於可以申請國外一流大學的托福成績或全民英檢中高級。在2024年至少有20所大專院校採全英授課比率達30%,2030年需有40所達到80%。

2022年底,在全國3392所公立國中小,已有949所成為雙語學校,數量達到接近三分之一。所謂雙語學校是指每周有三分之一的課程以英語授課,而細部觀察這些課程,均是以英文為語言,教授中文教材的學科,若教師是外師,需搭配一個本土教師,適時進行翻譯或講解概念;若是中師,也需搭配學科教師;當然在人力不足的狀態下,就由學科老師以英文授課,但卻常出現學生的英文能力無法提升、學科能力卻下降的狀況。

另外還包括2030年前需要選送3845位教師出國進修、培育5000名雙語教師、引進4690外師人次、舉辦一萬場英語相關活動、製作兩萬集英語學習節目、3883所學校使用政府補助的英文線上平台。

雙語政策的問題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12年國教診療室】「工業5.0」人機協作時代,學校教育應減少AI第二腦學習,著重於人類第一腦學習



12年國教診療室:

十二年國教實施多年,當時規劃的四大總體課程目標達成了多少?有讓學生更快樂的學習了嗎?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潛能?《關鍵評論網》打造這間診療室,邀請長期關注教育議題及創新的簡志峰老師,帶領我們從不同層面檢視十二年國教的優與缺,指引改革的可能方向。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