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高教診療室

【高教診療室】大學教授成為資本主義下的高級勞工,失去學術份子能發揮的社會影響力

TNL+ 2023/09/20 ,

評論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教育專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近年專注於自學跨域、社會設計、地方創生、 雙語教學 。關心偏鄉教育、數位落差。 屏東鄉下長大的峰哥在國高中時,因為考試導向的教學,恨透了學習。國高中成績墊底、大學重考、台灣研究所考不上,直到25歲在美國的中式餐廳工作,覺得太辛苦了,才決心用功念書。半年內考上德州農工大學研究所,5年內完成碩博士,2013年回到10年前碩士落榜的學校當教授。 因為親身經驗,峰哥深知台灣考試導向和傳統文化期待如何造成學生討厭學習,因此期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教育專業,幫助那些像過去的自己,找不到學習動機和人生方向的孩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學教授的主要任務除了研究和教學,還有服務,然而學校的評鑑卻常把服務限縮在招生、學生關懷、及行政,其實公益回饋及社會影響,更是服務的重要意義。2023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得到體現,突顯出大學與社會緊密結合的趨勢。文中舉例的教授,透過自己的專業和生活故事,不僅在學術上有所貢獻,更影響社會和個人生命,重新定義了高等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我是一位大學教授,固定會在上午八點時到居家附近的公園運動,因為我的課多在下午和晚上,若沒有其他會議,我會中午才進辦公室,然而有時就被一些人誤以為:「大學教授好像看起來很閒。」到底大學教授主要的工作是什麼呢?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教授的主要工作,以及身為頂尖知識份子,對於發揮社會影響力有何責任?

三項工作任務

大學第一項被賦予的重大責任是研究,包括專業領域中的論文、著作、專利等成果。之所以可以將研究出版到專業期刊,是因為這樣的研究發現和創新達到某領域的頂端,可讓人類對於某種現象或技術,有更往前一步的認識和發展。

人類知識以「領域」來分類,例如社會科學、工程學等領域,領域裡再分類「學門」,例如社會科學領域可分為社會、傳播、商業等學門,學門可再細分為學類,例如社會學門可分為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行政學等學類,而大學教授所做的研究,只是學類裡一項極度專精的知識。

鑽研的研究2
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提供

若以上面圖形來比喻,領域是大圓圈,學門是分出來的三角形(藍色)、學類是學門裡頭包含的三角形(黃色),而研究只是最尖端的小小的三角形(紅色)。雖然說這樣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但卻是累積人類文明的涓流點滴。

大學教授的第二項重要責任是教學,因為大學教授受過最長時間的教育訓練,也擁有相關領域最多的知識,因此他們是最適合成為知識的傳播者,引導學生對該領域產生興趣,並且願意花時間學習。

然而現在的知識不是大學教授獨有,因為網路世界的流通,知識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生活,舉凡社群、Youtube、Podcast,各種知識以文字、影音、圖像等各種媒體形式充斥在手機、平板、手錶、大螢幕當中,知識型網紅或Podcaster可以用淺顯易懂和各種故事來描述一件複雜的概念,甚至AI都可以模仿網紅的聲音,日以繼夜的產生和述說知識,並且搭配吸睛的畫面。

在現代這樣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若大學教授依然堅持用傳統的方法傳遞知識,社會現象的定義就是由網紅和明星來定義,因為學生將逐漸失去興趣,轉而聽從更吸睛和易懂的知識。等於大學教授主動將社會影響力這件事情讓給網紅和明星了。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高教診療室】「2030雙語政策」面臨「用英語教法語」的怪異現象,各種教學困難有解方嗎?



高教診療室:

台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在全球名列前茅,但高教如今面臨少子化、轉型與退場、教師人力等挑戰,現象之間彼此可能相互牽連,造就「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兩難。《關鍵評論網》邀請在大學任教的簡志峰老師,帶領我們從不同層面檢視高教現場的疑難雜症,分享其獨到的見解。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