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高教診療室

三大評鑑扭曲大學成為服務業,教授就像拼湊集點卡點數的乖小孩

TNL+ 2023/11/20 ,

評論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簡志峰(峰哥)

教育專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近年專注於自學跨域、社會設計、地方創生、 雙語教學 。關心偏鄉教育、數位落差。 屏東鄉下長大的峰哥在國高中時,因為考試導向的教學,恨透了學習。國高中成績墊底、大學重考、台灣研究所考不上,直到25歲在美國的中式餐廳工作,覺得太辛苦了,才決心用功念書。半年內考上德州農工大學研究所,5年內完成碩博士,2013年回到10年前碩士落榜的學校當教授。 因為親身經驗,峰哥深知台灣考試導向和傳統文化期待如何造成學生討厭學習,因此期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教育專業,幫助那些像過去的自己,找不到學習動機和人生方向的孩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學評鑑制度在高等教育領域引發的不公正與壓力問題日益凸顯。在此體制下,教師常被迫著重於迎合學生滿意度,而非致力於提升真正的教學質量與創新。理想中的教育,應是教師帶領學生學生探索不一樣領域,找到自己興趣,進行批判思考與創新。

A老師認為自學能力非常重要,於是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自學課本或線上影片,結果被學生將教學評量打成不到3.5分,批評老師沒在上課,叫學生自己學。結果A老師被懲處,甚至面臨不續聘危機。

B老師平均分數4.4,卻在升等會議上,被挑出歷年來幾堂課列在全校平均分數的後20%,屬於教學不力,升等案不通過。

C老師量化分數都在4.5以上,卻因為幾筆質性評量不佳,升等遭拒,長官還勸告C老師說:「教學要做到零負評。」

評鑑、評量讓外界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很多大學老師也是身處大學中,多年後才漸漸弄懂其中的脈絡。本文將討論大學教育為何會有這麼多評量指標開始說起,區分說明評鑑指標,並討論其中的問題和改善。

自由市場競爭下的教育

Hargreaves, A.和Shirley, D.曾提過當初美國雷根總統和英國的柴契爾夫人在八零年代為了解決經濟問題,提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自由市場經濟,將其引進教育,成了所謂的全球教育改革運動(Global Educational Reform Movement,GERM),世界許多國家群起效尤,轉向英美模式的「市場競爭」,讓教育變成商業行為,教師淪為商品。

學校像是服務業,教師是員工,學生與家長是顧客,上學或上課有如逛百貨公司,大學的教師教學評量,讓學生像是可以對餐廳或服務業進行的評價,只要稍微被服務不夠周到,就可以使用教學評量出征老師。世界各國在裁減教育經費時,許多國家放棄原有的教育體制,轉而接受教育改革運動,將評鑑、考試、標準化測驗等市場競爭納入教育。

然而芬蘭卻堅持走自己的路,穩紮穩打的做教育。對於不少人提議將教師資格由碩士降為學士,芬蘭堅持不退讓,並且不用考試成績或排名來排行學生和老師,結果芬蘭的教育成為世界的典範。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高教診療室】這些「打工博士」花了近30年取得最高學歷,卻淪為每小時575元的低薪零工



高教診療室:

台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在全球名列前茅,但高教如今面臨少子化、轉型與退場、教師人力等挑戰,現象之間彼此可能相互牽連,造就「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兩難。《關鍵評論網》邀請在大學任教的簡志峰老師,帶領我們從不同層面檢視高教現場的疑難雜症,分享其獨到的見解。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