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我們不想當英雄⋯⋯」火災逐年減少 消防員殉職率竟年年高升

2015/03/02 ,

新聞

TNL 編輯

Photo Credit: 搶救消防員
TNL 編輯

TNL 編輯

TNL編輯部專用帳號,發表每天整理的新聞、重點新聞分析整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消防員2年內死了19人。余宗翰哽咽地說,殉職弟兄的媽媽對他說,希望兒子是後一位...

新聞整理 / 蔡宜蒨

「我們也是人,一樣害怕死亡,可是我們沒有拒絕的權利。我們不喜歡英雄的稱號,只希望每次出勤弟兄都能平安回來,可以回家好好地陪家人過日子。」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不願再有弟兄犧牲:消防改革建議書」

消防員是一份特殊、極富有理想性的職業,他們肩負著他人的生命安危,做著拿自己性命冒險、與死亡搏鬥的工作。

然而近幾年來勞動條件日漸惡劣,前線死亡率節節攀升,2年內竟高達19位消防員殉職,讓基層消防員開始關心自身生命安危,站出來捍衛正當的權利。

2年內19位消防員殉職  消防員控訴:「制度殺人」

PNN新聞報導,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余宗翰在桃園新屋大火後的記者會中,念出2年內殉職的19位消防員姓名,帶領現場消防員和民眾默哀一分鐘。

余宗翰哽咽地說,殉職弟兄的媽媽對他說,希望兒子是後一位。但消防人力長期不足,編制2萬8千人,實際上只有1萬3千名人力;而消防預算也未花在刀口上。余宗翰指這是「制度殺人、基層枉死」。

內政部消防署公開的消防統計年報可得知,台灣各地火警發生次數逐年降低,但消防員殉職率竟年年增加,民國70至79年間有13名消防殉職,90至103年間有24名。

消防人員死傷人數統計

2012年 第一次公務員體系內具規模的集體運動

從2012年起,消防員開始了「由下而上的改變運動」。以高雄為起點陸續向外擴散,南北兩地的基層運動者提出了救命的方法,爭取自己的權益。

苦勞網報導,2012年8月31日,港都高雄有近300名現役、退役消防員及其家屬走上街頭,他們先集結於高雄市消防局,一路遊行到市政府,市府派出消防局專門委員李清秀出面,打火弟兄認為市府沒有誠意,毅然拒絕遞交請願書。

這一段不被台灣主流社運圈記憶的歷史具有重大意義,它很可能是台灣公務員體系內部的勞動者自二戰以後第一次具有規模的集體行動,象徵著民主化進程中基層挑戰國家機器對公務體系嚴密控管的嘗試,並且引領了至今方興未艾的消防員抗爭。

消防抗議活動

Photo Credit: 搶救消防員

高雄831守護消防大遊行中的靈魂人物,是高雄在地的基層消防員徐國堯。

他早先接觸過勞動法令,亦曾為民間勞動者爭取勞動權益,自2011年起更陸續向中央、地方各部會上書陳情,要求一個更合理的勞動環境以減低消防員死亡率並提高公安品質。

然而,徐國堯卻疑遭到「秋後算帳」…

在2012年6月底被不當調動到離家50公里遠的山區分隊服務,且往後連續2年考績皆為乙等,在3個月內被記了10案換算共41支申誡,進而遭免職。

徐國堯及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認為,消防局裁罰缺乏具體事證,且有惡意指控之嫌,2014年提出行政救濟後,目前仍在等待審查懲處結果。

12支申誡剛撤 再補11支 高市消防局追殺徐國堯

而在2014年高雄氣爆發生以後,台灣社會終於在哀慟當中給予基層消防員的勞動處境更多的關注,媒體紛紛報導,各地消防員亦自發性地投書報刊,力陳現行消防體制的困境與改革的方向。

2014年9月1日,距離高雄氣爆剛滿一個月,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在凱道上為殉職同仁辦了場公祭,超過千名消防員與民眾從全島各地聚集到自由廣場,手持燭光列隊步行至總統府前,悼念死者。

91凱道公祭

Photo Credit: 搶救消防員

令人惋惜的是,2年來消防員們挺身與保守的官僚系統搏鬥的努力,卻無法改變僵固大環境,基層消防員的生命持續地在犧牲。今年年初,桃園新屋區的一場大火,又奪走了6條消防員的性命。在事發後,消防相關人員又如火如荼展開了一連串自發運動。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指出,內政部消防署是「最大兇手」,作為全國最高消防機關卻帶頭卸責,無法帶領各地方政府共同完善消防制度。

各地方縣市府長期不重視消防,不願意編列預算補足人力改善裝備,是第二個兇手。另外強調,消防體制問題並未建立能夠保障基層消防員工時、人事與工作內容等勞動權益的相關法規,需要立法機關更積極的推動與監督。

► 倖存消防員的告白:昔日弟兄替我們承受所有傷害,讓我們活下來
► 基層消防員的沉痛告白:執勤12年才換新的消防衣和面罩,還要自己花錢升級裝備
【TNL影音】消防員:沒有裝備、沒有人員。我們只能悶著頭攻進去,然後倒下

消防體制長期以來的3大問題:

1. 人力不足,超時工作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鄭雅菱認為,實際所需人力應該更高於標準員額。

而根據消防署的數據,台灣消防員人力遠低於歐美日國家,每 1757人才配有1名消防員,倫敦是1107人、東京731人、紐約519人。在這「制度操人」的情境裡,縱使消防員扛著過勞的身體竭盡全力,台灣民眾「公共安全」的品質依舊是大打折扣。

在工時方面,由於消防勤務之特殊性有隨時待命的必須,消防員不能比照一般勞動者的標準放國定假日,北高與少數縣市「勤一休一」,大部份縣市是「勤二休一」,然而,這「一天」的工時就真的是24小時。

因此,就算假設輪休日全部依照規定,全島消防員的每月工時也在360到480小時之間,這比起勞基法規定的172小時多上太多。除了台北市、高雄市、桃園縣、嘉義市是勤一休一,其他縣市都是勤二休一。若消防員值勤以24小時計算,勤二休一的話等於一個月上班480小時。

2. 消防設備破舊不足

曾在高雄氣爆現場擔任第一線救災的高雄市消防員徐國堯說,現場消防員設備不足根本無法偵測現場的氣體為何,即便有毒災應變隊,但缺乏管線資訊,也無法即時反應。

例如協助消防員在火場中看穿濃煙的紅外線熱像儀,可以了解火場溫度、減少在危險區域工作的時間,不僅歐美國家每個分隊都有,台灣消防隊教材中也說,應該每個分隊都要有。但台灣很多分隊都沒有,器材項目評比也不敢列出來。

政府回應消防計畫

3. 法規未明定 訴求難落實

聯合報導,消防署副署長黃能漢重申消防署的「督導」立場,認為消防員額編列、人員任免都是縣市首長的責任,並表示民國106年會補滿預算編列的1萬4千多名員額。

行政院長毛治國1月21日拍板,近期請內政部消防署籌措1.2億元,撥給地方政府購置各消防單位急需添購的熱顯像儀、救命器等裝備,預計今年完成;至於「消防繁重加給」因涉及地方財源,內政部將徵詢地方政府意見再研議。

在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的努力下,全台多位縣市首長已簽署該協會所提出的消防權益訴求,包含補足消防人力、改善消防裝備、檢討搶救標準作業規範。未來將持續推動全台消防人員權益保障。

相關報導:

如果您認同TNL的選文標準,歡迎在這裡推薦您認為「應該」要報導的新聞給我們。

核稿編輯:羊正鈺

專題下則文章:

悼念大埔張森文逝世週年:如果你接受這一切,你正是統治者的順民



他們的犧牲,政府還記得嗎?:

法務部長羅瑩雪聽聞立委黃國昌的質詢,關於一位遭中國發布紅色通緝的臺灣人,在被巴拿馬送往古巴的過程中跳樓自殺的悲劇事件,她竟脫口而出:「然後他就死掉了」...我們的官員已不是第一次對這樣的事件,表現出「漠不關己」的態度。就讓我們來回顧那些年,還有這些「然後他就死掉了」的事件,認同請分享,別讓他們白白犧牲了。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