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許多人對民進黨的派系與人物朗朗上口,但你可知道,其實民進黨全代會在2006年時就通過了「派系解散令」,而當時的總統正好就是陳水扁。見證民進黨創黨至今的波瀾,陳前總統又是怎麼看待派系對民進黨影響的呢?
談起民進黨的歷史,與派系的興盛衰弱,前總統陳水扁永遠都會是那個關鍵角色。
1994年,陳水扁擊敗了另外三位候選人,成為首位民進黨籍的台北市長;2000年,陳水扁帶領民進黨終結了國民黨55年的長期執政;2008年,陳水扁的貪污爭議又讓民進黨跌到谷底,花了八年才重返執政。
在這段時間,除了檯面上的政黨版圖消長變化,民進黨內部又發生了哪些事?陳水扁自己的派系如何出現和消失?他又是是如何看待民進黨的「派系共治」,以及2006年的「派系解散」決議?《關鍵評論網》特地約訪前總統陳水扁,談談他眼中的民進黨派系。
創黨前派系就存在,民進黨就是「派系結盟」而成的政黨
早在1983到1984年,民進黨創黨前,現在為人知的新潮流系就以「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簡稱「編聯會」)的方式成立,另外當時同樣十分壯大的美麗島系,則是以「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簡稱「公政會」)的名義存在。
陳水扁回憶,民進黨1986年誕生的時候,首任黨主席江鵬堅是由中執會選出,當時江鵬堅的競爭對象是費希平,兩個人最後就是一票之差,新潮流系支持江鵬堅,美麗島系支持費希平;也就是說,民進黨從最初始的黨主席之爭,就有派系存在且互相競爭。
陳水扁說,公政會在1986年開始設立各地分會,「台北分會」率先成立並由他擔任理事長,而康寧祥也成立公政會「首都分會」,全島各地紛紛成立分會,這些都是政黨派系的雛形。而他自己雖然擔任台北分會理事長,但連辦公室的椅子都還沒有坐到,在1986年6月就因《蓬萊島》雜誌入獄;9月28日民進黨正式創黨,他隔年2月才正式加入。
後來擔任立委期間,謝長廷成立了「福利國連線」,他認為自己也必須要有個次團體,成立了「正義連線」。正義連線後來也一度被稱為「扁系」,且在1992年時一度成為民進黨內最大的派系。

陳水扁表示,有人就有團體,就有組織。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民主代表多元,有不同聲音;同一個團體有不同聲音,同一個政黨也有不同派系,「這都是人性」。要剝奪、限制和壓抑,說不可以有派系,然而就算沒有浮出檯面,也是在底下運作,「不可能被禁止」。
他也舉例,像國民黨早年也曾有內部發生主流派(支持李登輝)與非主流派(反對李登輝)之爭,非主流派的趙少康、郁慕明等人也先成立「新國民黨連線」,後來更從國民黨出走,另創新黨。
陳水扁也指出,黨內曾有所謂「路線之爭」,像是新潮流系就曾堅持「改革體制」,反對公職人員掛帥;而美麗島系堅持「體制內改革」。他自己比較傾向在中華民國的體制內改革,包括進入立法院改革萬年國會;「不過現在要反對什麼公職人員掛帥,都還是得出來選舉,爭取公職人員的位置。」
從不認同解散派系,陳水扁:「這沒用啦!」
不過即使黨內派系蓬勃發展,在2006年7月23日時,民進黨號稱「最高權力單位」的全代會卻通過解散派系。
此案由立委王幸男提出。王幸男當時曾表示,民進黨陷入低潮,要讓老百姓感動很困難,他擔心全代會沒有具體改革內容,因此呼籲解散派系。依通過的解散派系提案要求,黨中央須立即禁止以派系名義設立辦公室、招募會員、召開會員大會、收受會費、對外募款;禁止派系邀請政務官至派系報告政策及決策;黨中央及地方黨部黨職人員、中央及地方公職人員任職期間,應聲明退出派系。
包括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中常委鄭寶清、周清玉、葉菊蘭、蔡同榮、陳唐山都舉手同意;而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修正所提的「派系自律公約」,主張派系繼續存在但禁止派系對外募款等修正案,則在表決時敗陣。最後總共出席297人,以過半153票驚險通過解散派系提案。

提案通過後,正義連線及福利國連線均宣布或表明將解散,這項提案被視為是衝著黨內最蓬勃發展的新潮流系而來;新系總召賴清德則表示,新系會配合黨的決議,解散派系辦公室及該系政協組織。
陳水扁直言,當時因為黨內新潮流系獨大,加上組織嚴密、排他性強,是所謂「列寧式革命組織」,要進去並不容易,造成其他「非新潮流系」感到壓力且緊張不安,「但你無法跟他競爭就提案說派系乾脆解散,那時除了新潮流還有很多派系,包括我的正義連線,謝長廷的福利國,陳勝宏的綠色友誼連線。但彼此之間大家不團結,有新系,也有非新系,大家是不是團結一起?你要解散就解散,還要求人家跟你一起解散⋯⋯」
陳水扁笑笑,他擔任主席時就曾有解散派系的聲音出現,也有過提案,他也公開講提案解散派系沒有用,派系解散不了。而且各派代表一起來討論事情也比一個個協調更有效率,打散後大家都變成個體戶,感情比較好的還是會一起。不過後來游錫堃擔任代理主席,此案還是通過了。
陳水扁也說,「現在事實證明是不是我對?形式上解散,實質上還是存在,而且更加壯大。派系成立智庫、雜誌社、研究社,還是有辦公室,運作得更成熟。當時支持解散的,也都成立另外一個派系了。」
不過雖然陳水扁認為派系不可能解散,但他也聲稱,自己當年選上台北市長後,就認為正義連線不能繼續運作下去,因為大家都要一起工作,他不能在這個位置上還要特別照顧自己派系的成員;後來選上總統就更不用說,「應該是大家都是我的派系,都是要替國家做事。」
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螺絲釘,但也不要自我膨脹
問到今天的民進黨派系系統,還存在當年創黨時的精神嗎?陳水扁坦言,「你要做頭頭,要當國家、政黨或國會領導者、公職人員,要養自己的子弟兵,就造成黨內有派,派內有系,又有分支。」
然而陳水扁也認為,過去民進黨曾有許多國家路線的討論,但現在可能就是不提、不當作重點,「那是人的問題,也是時代的變遷,黨的屬性蛻變了,跟黨的領導者、高層的信仰理念是什麼有關。他不希望你提,很多人就不提,那不提久而久之就沒了⋯⋯所以我們這些老黨員,曾走過從威權邁向民主這段的,我們有時候對這樣的現象,是有所保留的。」

陳水扁也話鋒一轉嘆道,現在是「一言堂」的時代,不可能有太多雜音或不同意見的呈現,「不然你就變成中共同路人了。」之後,他也將話題小心翼翼收回來,將這個已經倍受攻擊的說法,歸咎於時代演變。
對他來說,過去他的時代是百花爭鳴,縱使是總統兼主席都容許不同意見的提出,不管是在黨員代表大會、中常會、立法院都可以批判主席、批判總統,「現在好像已經聽不到這種聲音了。」
但民進黨是否已經變成一個只論利益分配,而不是能好好爭論國家路線的政黨?陳水扁也認為非必然如此,並強調民進黨不是屬於哪個人或某個派系;而是屬於台灣人民,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土政黨。
「沒有少一個人會怎麼樣,沒有誰偉大到這樣,政黨負責人和領導階層會換,不滿意就繼續努力,有一天它會改變。不是說不滿意就離開,另起爐灶,事實上離開民進黨吃虧的也是自己,沒有一個好下場,民進黨也不會誰走了就受影響,還是在那邊。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螺絲釘,但也不要自我膨脹,認為黨沒了自己,就會跛腳、無法運作。」
重點還是領導人,但民進黨少了誰都不會倒
陳水扁認為,成敗終究是在人,領導人清楚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民進黨基本的目標、大方向沒有問題,派系也不過就是其中有部分的力量在互相競爭拔河而已。在正確的軌道上往前的過程,有時候開得慢、有時候開得快、有時候中途停車甚至倒車,或是有人在旁邊丟石頭要讓黨翻車,但基本上依然是往前走的,不會太脫軌。
「可用派系中人,不能為派系所用」陳水扁數次強調,只要領導人能堅守這個準則,其實派系並非壞事,只要派系不惡鬥,民進黨本來就是個派系共治的政黨,中常會就是派系共治的會議。就算是總統兼任黨主席,也是雨露均霑,不會因為是某個派系的人就予以排擠、做記號。
不過,各個派系也不可能強押總統兼主席,非要這職務不可「不然我就要怎樣」,就會變成派系領導黨、決定黨的走向,「這不是好現象」。

陳水扁分析,民進黨有所謂的分享共治、合議制的特性。相較於國民黨過去就是威權統治的政黨,有不一樣的傳統,加上國民黨當初比較是列寧式的革命政黨,講求威權領導,如果不夠威權當然會出一些問題。但民進黨不一樣:
主席再弱勢,還是有個軌道在。有些人說民進黨慢慢國民黨化,當然有些派系是列寧式派系,那是派系運作問題,影響不了大局,他們有時候為了發展需要比較封閉排他,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跟錯、好跟壞,都未必啦!所以也不用怕啦!
只要堅持「可用派系中人,不為派系所用」,什麼都不用怕。你要被牽著鼻子走,被綁架?國家和黨的領導者,你不可能被綁架啊,你不做或說做錯了,發生問題時說自己受制於派系,這對我來講,那是託辭藉口,因為沒有一個派系可以綁架你啊!
延伸閱讀
- 【浮沉錄】蘇系是否將步入扁系、謝系後塵,隨著蘇貞昌卸任成為明日黃花?
- 【新潮流】不同於其他派系的「黨中之黨」,2024南流、北流誰主誰輔?
- 【英系】結合政務官、地方勢力與太陽花世代,小英屆滿後辣台派該何去何從?
- 至今爭議未止的319槍擊案(上):「兩顆子彈」逆轉了2004總統選戰?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圖表】從2014-2020的民進黨中執委名單,觀察各大派系布局與勢力消長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