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進黨中的「英系」是由政務官與從事社會運動的年輕人組成,主導了民進黨在2016與2020年兩次大勝,但英系目前倚賴的執政優勢,可能會隨著蔡英文任期屆滿而面臨人去政息的挑戰,英系發展的「起、承、轉、合」是什麼?又有哪些機會與挑戰呢?
文:陳冠吾
「英系」是當前民進黨最主要的派系,但其領袖——總統蔡英文——卻是各派系領導人中黨齡最淺的,2004年才以政務官身分加入民進黨。然而,正是她帶領民進黨重返二次執政,並且首次同時掌握中央執政與國會多數,也使得英系以最短的時間挾執政優勢一躍成為頂梁派系。
英系和其他多以選舉出身的民意代表為主的派系不同,是由政務官與從事社會運動的年輕人組成,也正是這個非典型派系主導了民進黨在2016與2020年兩次大勝。
不過,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英系目前倚賴的執政優勢,可能會隨著蔡英文任期屆滿而面臨人去政息的挑戰。一如陳水扁時期的「正義連線」,隨著陳水扁卸任後被訴訟纏身而消散。在探討英系的未來前,本文透過「起、承、轉、合」四個階段來梳理英系的發展,最後再討論英系的機會與挑戰。
起:民進黨的新世代——政務官
蔡英文雖然於2000年政黨輪替後,獲陳水扁邀請入閣擔任陸委會主委而在政壇開始受矚目,但直到2004年為了被列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蔡英文才加入民進黨。
換言之,相較民進黨多數檯面上的人物是自黨外時期就從政的「綠色元勛」,蔡英文的在黨內顯得相當資淺,但她的發跡代表著民進黨一個新的世代崛起——政務官世代。政務官世代雖然在黨內資淺,卻因非典型反而受社會矚目,而政務官世代的崛起,也凸顯了民進黨從草根政黨轉型成菁英政黨的發展。
典型的民進黨政治人物發於街頭也成於街頭,他們擅長於造勢場合發表渲染力強的演說,更能用庶民的語言與民眾打成一片。相反地,以「非典型」著稱的蔡英文,她所代表的政務官則是長於廟堂之上,學者出身的他們雖然在街頭巷尾與民眾「盤撋」總是看起來「卡卡的」,但一站上備詢台,他們卻能以其專業有條不紊、語氣平穩地應對立委的質詢,進而刷新了民眾對民進黨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
陳水扁執政期間,蔡英文的核心人馬也逐漸成型,如林全、蕭美琴與吳釗燮等。林全既非民進黨員,亦對黨務或選務的興趣不高,但他既總攬蔡英文2016年參選總統的政策白皮書,更是蔡英文的首任閣揆,而蕭美琴與吳釗燮則在蔡英文主政期間亦歷任黨政要職,深獲蔡英文信任,足見政務官正是英系的核心。

承:英系吸納了原正義連線,與地方的「國王人馬」
2008年,民進黨在立委與總統選舉接連大敗的情況下交出執政權,在此之前還因為解散派系事件使得各派系傷痕累累,最後各派系推舉政務官出身的蔡英文擔任敗選後的黨主席。
選舉是政黨的主要工作,因此蔡英文勢必得延攬具有選舉操盤經驗的人才入其麾下,這也是英系中堅——前「正義連線」成員與地方勢力。
一方面,正義連線隨著陳水扁下台並官司纏身而名存實亡,其中成員逐漸加入新領導人蔡英文的團隊(如時任立委的陳其邁與黃偉哲)。另外一方面,蔡英文也拉攏許多嫻熟組織戰的地方勢力進入黨務行列,進而成為英系的中堅(如蘇嘉全、陳明文、洪耀福與黃承國等)。
這些於蔡英文擔任黨魁後加入英系的政治人物,要麼是擁有多次勝選經驗的地方之霸,如高雄的陳其邁、台南的黃偉哲、屏東的蘇嘉全與嘉義的陳明文,不然就是嫻熟地方動員與組織操盤的幕僚,如協助陳明文坐穩嘉義的洪耀福與台北市的黃承國。
這群選舉老將與智囊補足了英系原本以政務官為主,不諳地方派系與選戰操盤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讓英系的影響力跨出了台北政壇,而真正成為了一個有層級的派系。
然而,英系中堅的地方性也是一把雙面刃。蘇嘉全是蔡英文初任黨魁的秘書長、2012年參選總統的副手,更是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後的首位民進黨籍立法院長,他在英系可謂「中堅的中堅」,卻因為2020年民進黨在屏東縣立委的提名上與新潮流交惡,更因姪子立委蘇震清涉貪而黯然辭去總統府秘書長。

另一方面,黃承國雖然保送英系新人吳怡農上位台北市黨部主委,為英系保住這要職有功,卻因為趙介佑事件牽扯出台北市黨部有黑道入黨的醜聞,除了吳怡農因此臉上無光,連帶黃承國過去曾因一清專案管訓過的黑歷史也被公諸於世,使得他黯然辭去國策顧問一職。縱使蘇嘉全與黃承國仍能在幕後為英系出謀劃策,但有鑑於社會觀感,英系在未來極難可能再將他們推到幕前。
轉:非典型的政務官,聯手太陽花世代制霸宣傳戰
常言道現在的選戰要「陸空並進」,除了陸戰的組織操盤外,空戰的宣傳聲量也是選舉成敗的關鍵,而英系於太陽花學運後招募的年輕世代,就是英系能在空戰制勝的奇兵。
2014年,一群學生社團因反對立法院欲通過兩岸服貿協議而佔領立法院,當時社會輿論偏向同情主導學運的學生,也因此重創馬政府的支持率,卻也促成了蔡英文能於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出線參選總統並獲勝的轉捩點。
太陽花學運除了造成馬蔡此消彼長,另外後續有三項影響:第一,「抗中保台」或「台灣價值」成為年輕世代的主流論述;第二,學運期間在行政院發生的流血抗爭,使得相當多的年輕世代愈發厭惡國民黨;第三,太陽花學運成員在抗爭期間充分利用網路社群與討論區集結動員,各種「懶人包」或「哏圖」更成為熱門的討論,讓政治人物見識到社群網路對宣傳的重要性。
因此,蔡英文著眼於這三點,成功招攬了一批太陽花學運世代的成員或認同理念的年輕世代,加入英系或與之合作,如林飛帆、林昶佐與黃捷。這群太陽花世代,成功利用切合流行時事的哏圖或文藝青年風的講稿與活動,為蔡英文贏得在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廣大支持,而英系在年輕世代壓倒性的支持率,也是蔡英文能高票贏得兩次總統大選的關鍵。

合:蔡英文以結盟得天下,能否以結盟穩天下?
縱使英派因掌握總統大位而成為關鍵派系,但蔡英文主政期間,仍得依靠與各派系合作才能穩住江山。
在蔡英文執政的第一任期,蔡英文成功拉攏新潮流要角——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入府擔任秘書長,和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拜相組閣,在在都是英系與新潮流合作無間的象徵。
然而,蔡政府於2018年的地方大選遭遇韓國瑜旋風而一敗塗地,使得南新潮流的領導賴清德除了辭掉閣揆外,還在總統初選中挑戰欲連任的蔡英文,這讓英系與新潮流合作發生了微妙變化。縱使最後賴清德仍願擔任蔡英文的副手,而使得民進黨於2020年大選續保完全政府。
但是,蔡英文一方面用副總統大位「框住」南新潮流的領導賴清德,另一方面讓蘇系領導蘇貞昌續任行政院長,又安排正國會的領導游錫堃出任立法院長,而具有蘇系與新潮流系雙重身分的林錫耀擔任黨秘書長,足見蔡英文操作權力平衡的深意。
究竟這個「派系平衡,英系第一」的局是否能維持到2024之後的「後蔡英文」時代,在民進黨決定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六都候選人由黨中央徵召後,英系的存續端看六都縣市長選戰的結果。
民進黨中央於11月初通過縣市長提名除了兩屆任滿的執政縣市外,其餘由黨中央徵召。游錫堃為首的正國會對此大表不滿,但形勢比人強,目前英系、新潮流與蘇系組成的執政聯盟仍運作順暢,使得正國會孤掌難鳴。在此制度之下,蔡英文掌握了絕對的提名權,這也等同英系將存續之戰直接定於2022年的地方大選。

倘若民進黨能在執政的三都之外還有斬獲,那麼英系的氣勢即可延續到2024總統初選,甚至可以說她也能直接指名下任總統候選人;相反地,若民進黨維持平盤甚至丟失任一都,那等同英系獨大的壓力鍋的鍋蓋被揭開,蔡英文勢必立刻被其他派系聲討,直接宣告跛腳,而民進黨將就2024的總統人選陷入新一波派系鬥爭。
最後,再就2024總統大選而言,上述英系的核心、中堅與新銳在蔡英文之後,尚無人能挑戰下一屆總統。因此,英系勢必要與目前檯面上有參選聲勢的要角合作,一旦英系利用現有的執政資源襄助此人出線並上位,則這位新總統在執政後勢必也得處處尊讓英系。
目前民進黨檯面上參選下屆總統呼聲最高的,莫過於北新潮流的代表桃園市長鄭文燦,與南新潮流代表副總統賴清德二位一爭高下。
相較之下,賴清德曾有挑戰蔡英文的「前科」,英系與北新的鄭文燦合作挑戰2024之合理性便顯得更高。
八年總統任期屆滿後,通常會是典型的回顧型選舉,若如上述英系在2022地方大選孤注一擲成功,且於2024年順利延續中央執政權,那民進黨可能將開啟首次「一系獨大」的黨內生態。不過,如果2024再次政黨輪替,那麼民進黨內首個究責的對象當然是蔡英文本人,則英系就很可能重蹈正義連線的覆轍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新潮流】不同於其他派系的「黨中之黨」,2024南流、北流誰主誰輔?
最新發展:
-
【關鍵眼中盯】藍綠副手該選誰:「侯管配」破壞黨內團結?賴清德會打「美麗牌」嗎?1週前
-
新北市黨部主委何博文為何不選本命區板橋,要去第一選區當「北海金剛」?2月前
-
【關鍵眼中盯】陳建仁內閣流露出「扁朝末期」的味道,但國民黨內又能提出更好的名單嗎?4月前
-
【關鍵眼中盯】急著幫吳怡農辯護「不是黑道」,根本搞錯了重點5月前
-
【2022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蔡英文辭黨主席負責、蘇貞昌請辭被慰留6月前
-
【關鍵眼中盯】相較於民進黨的失敗,這次九合一選舉更代表蔡英文勢力的終結6月前
-
【關鍵眼中盯】「大鵬斬智」之後四個待解答的問題,看來還有許多未爆彈等著被引燃9月前
-
【關鍵眼中盯】陳建仁入黨、林智堅論文門、陳時中競選團隊⋯⋯在人名前冠上派系名稱,一切就清晰了10月前
-
民進黨30席新任中執委出爐,牽動各派系2024年總統大選布局,新系賴瑞隆被推舉出任中評會主委10月前
-
民進黨有「英系三人幫」,「政黑一體」已從地方蔓延到中央11月前
-
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改選:英系拿下7席成最大贏家,正國會退守5席1年前
-
民進黨黨內初選殺紅眼:湧言會傷得不輕,牽動派系勢力重整1年前
-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初選總評:派系大亂鬥、血統沒路用,地方組織經營絕對勝過嘴砲空氣票1年前
-
五股、泰山、林口外來人口多,對既有勢力不瞭解,選區新人如何拚出線?1年前
-
針對初選民調「全市話」的盲點,是否該設計「敗部復活」機制?1年前
-
「北區服務處」成為士林北投初選交鋒話題,焦糖想吸收藍白黃仇恨值為何讓民進黨支持者反感?1年前
-
【關鍵眼中盯】陳時中若選台北市長,就算不贏也能解決民進黨的兩個大問題1年前
-
民進黨會重蹈2018年的覆轍嗎?從張銘祐退出新北市議員黨內初選說起1年前
-
蘇震清表態支持莊瑞雄參選屏東縣長:無法接受初選淪為「指定接班人」1年前
-
【關鍵眼中盯】民進黨議員提名爭議:反紅統教育成功,但管媽的「動機」卻令人不解1年前
-
陳時中鬆口「不排斥選舉」隔天又說「表態不選舉」,在我看來一點都不矛盾1年前
-
【關鍵專訪】陳水扁:民進黨的派系不可能解散,也沒有哪個派系能綁架黨主席1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