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S3E3|宋欣穎:我們不停地在臉書上告訴別人「我很幸福」,這好像是一個魔咒

2018/02/06 ,

評論

Daphne Chung

Photo Credit: Daphne Chung
Daphne Chung

Daphne Chung

Food lover,上班寫酒,下班寫吃,工作生活脫離不了飲食,最愛梅酒跟日式料理。平常喜歡漫步在巷弄中,發現有故事的角落,聽聽關於小店鋪的那些人那些事。現為關鍵評論網《馬力歐陪你喝一杯》Podcast 製作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幸福路上》是台灣第一部入圍釜山影展的動畫長片,電影背景取材於台灣過去三十年來的社會歷史事件。想知道宋欣穎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想法嗎?為什麼選擇拍動畫片而不是真人電影?在台灣拍動畫片的困難度有多高?動畫片跟真人電影的導演工作有什麼不一樣嗎?還有台大政治系畢業的宋導,為什麼選擇跑去美國念電影呢?

S3E3 Podcast|馬力歐 x 宋欣穎

什麼是幸福?

「我們常常在臉書上不停的告訴別人我們很幸福,你要幸福,我要幸福,但我看到很多朋友,到中年以後就被幸福兩個字困住了,這好像是一個魔咒。」譬如電影裡的林淑琪,從美國回到台灣覺得丟臉、婚姻不幸福覺得丟臉,但這些事情真的有這麼丟臉嗎?最在意的會不會是你自己?「我覺得大家都被幸福這個魔咒給困住了,有的時候放下了才是幸福,我想講的其實是這個」。

《幸福路上》是宋新穎執導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這不僅是台灣第一部入圍釜山影展的動畫電影,也是2017年台北影展的閉幕影片。但在2013年時,《幸福路上》其實有一部12分鐘的短片並得到台北電影節的最佳動畫

「其實這個腳本,是10年前我在美國念電影學校的時候就寫好了,我想做的是台灣版的《阿甘正傳》或是《茉莉人生》。」

《幸福路上》是一部給大人看的動畫片,電影背景取材於台灣過去30年來的社會歷史事件,說的是1975出生的的女主角林淑琪,從小追尋著大人的期待,追求所謂的幸福,以及努力成為別人理想中大人的模樣,在這過程中,林淑琪如何去了解自我,對於自我文化的正誤跟覺醒。

透過女主角的成長經歷,帶領觀眾看到台灣時代的變遷,跟那些埋藏在台灣人心中的歷史事件,從戒嚴到解嚴、國小必讀的蔣公神話、說國語禁方言運動、陳水扁當選、921大地震等,宋欣穎帶入了一些自己過去的成長色彩,而這些也是台灣人共同的成長記憶。

然而,《幸福路上》複雜緊湊的故事架構、帶有台灣味的樸實色彩跟畫風,還有自然生動的環境音設計等電影製作繁雜程序,加上台灣電影動畫產業不足的狀況下,38歲才開始從事電影工作的宋欣穎如何帶領台灣動畫製作團隊,控制預算,一邊學習一邊製作完成這部作品?

而《幸福路上》的故事內容又如何打動國際選片人,在草稿階段就被釜山影展選片人看上,成為台灣第一部入圍釜山影展的動畫長片?

在這次的訪談中,宋導不僅跟我們分享了《幸福路上》艱辛的製作過程,並討論台灣電影產業的不完整,以及在台灣拍動畫有哪些困難之處。動畫片的導演跟真人片的導演又有什麼不同?還有《幸福路上》決定用動畫片呈現的緣由。

除此之外,也有桂綸鎂跟陳博正有趣的配音過程,還有宋欣穎對「導演」定義的詮釋。以及台大政治系畢業的宋導,是受到什麼啟發最後決定跑去美國念電影?

趕快進去收聽吧:

場地贊助 @Bar Mood Taipei

吧沐調酒

Talisker Sour(左)

Talisker豐富的乾果甜味帶出一陣煙燻與大麥芽風味,酸甜感中夾雜著Skye島長年海風吹拂的海風鹹味,尾韻帶著清淡的泥煤味與海潮的香氣在喉頭交替浮現,綿延到最後。

Dracula’s Lust(右)

在耶穌最後的晚餐中提到「麵包是我的肉,紅酒是我的血」,故紅酒其中深意更是靈魂的表現,紅酒的丹寧味都屬於它的個性及生命力,此杯採用舊世界法國紅酒為基底,搭配著自製藍莓醋豐富的果香、伯爵茶溫潤的茶香在繚繞在口中,酸甜又有單寧紮實厚度,令人感受豐厚的層次。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Podcast,請訂閱我們:

更多《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人物專訪: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S3E2|譚光磊:以前說《冰與火之歌》書太厚人物多,但變成HBO就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Season3:

這是一個「人物專訪」的網路廣播節目,主持人為楊士範(馬力歐),專訪對象從高階經理人,企業CEO,到各領域的專業者,Podcast每週一集,每週五晚上七點更新,並錄製成Podcast的形式讓大家可以在捷運、公車、走路、開車的時候收聽。「在這裡,我們喝的不是酒也不是水,而是各種關於人生的滋味。」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