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陪伴是最溫暖的支持:伊甸基金會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不簡單的成長路,更要牽緊手一起走——建立家庭五大能力,讓慢飛天使不疾不徐好好長大

2023/04/07 ,

評論

廣編企劃

Photo Credit:伊甸基金會
廣編企劃

廣編企劃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育兒問題千百種,你我都有可能會遇上,如何建立家庭的五大能力,是最重要的課題。

來自新竹的尼尼,媽媽是越南人,是一個新二代的孩子。由於爸爸媽媽的工作都非常繁重,教養尼尼的重擔就落在奶奶身上。尼尼在成長的過程中,被診斷出有口語發展遲緩的狀況,該怎麼幫助尼尼?讓奶奶傷透了腦筋。

其實,育兒問題千百種,你我都有可能會遇上,如何建立家庭的五大能力,是最重要的課題。

備齊五大能力,為育兒家庭打好根基

在過去,許多家庭沿襲著權威式的管教,或者被「大隻雞慢啼」的觀念束縛,面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往往因為逃避、無助、否認、悲傷,甚至罪惡感等各種情緒,而做出極端的選擇。例如,父母可能因為不知道如何照顧身心障礙的孩子,而給予孩子保護性的規範和限制,甚至使用體罰等嚴厲的方式進行約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而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也有可能因為理解不足,產生歧視和排斥的現象,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

隨著醫學的進步、觀念的開放,育兒的方式和想法也與時俱進。「家」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伊甸基金會投身早療服務服務多年,根據接觸上萬個家庭的經驗發現,許多家庭面臨孩子發展不如預期時,大多束手無策,再加上工作生計、照顧孩子、家事等蠟燭多頭燒的壓力,讓家漸漸走向失序的窘境。因此,伊甸希望透過早期療育服務,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補足「育兒家庭的五大能力」,期待透過將此推廣到家庭中,提供家長正向資訊,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發展和成長。

第一是「自信力」,這個能力讓家長能夠積極應對孩子成長問題,以正向態度與孩子互動,進而建立親密關係和信任感,不僅能提升孩子自尊心,也能讓孩子學習到處理問題的正確方式。

第二是「溝通力」,擁有良好的溝通力,能夠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發展狀況,提供合適的支持和引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同時,良好的溝通也能建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讓孩子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

第三則是「學習力」,透過學習,能夠讓家長們更有效率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成長階段,提供適當的照顧和引導。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該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從情緒的調適、壓力的排解,到一件自己感興趣、想要研究探索的項目。只有讓自己的身心靈也強壯起來,才能擁有照顧別人的餘裕。

第四「決策力」以及第五「影響力」,對有遲緩兒的家庭來說更是重要。因為擁有決策力,可以讓家長勇於主動的尋求支持和資源,與專業團隊討論孩子所需服務,為孩子爭取權益,以獲得更好的協助和照顧。在孩子面前展現家長的決策力,也是非常好的身教示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正確的價值觀,應對未來的挑戰。至於「影響力」,則能夠提升家長積極參與育兒相關活動的意願,並且樂於與其他家庭互相支持和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成長體驗,更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不斷地學習與進步。

伊甸早療服務以家庭為中心,重視親職溝通,為讓家長更了解伊甸服務及孩子成長發展,時常舉辦各類的親職教育課程、定期安排療育會議。在療育會議中,邀請家長和老師開會,依孩子成長需求,提供家長所需要的知能。而社工也會協助找來孩子的教保老師、職能、物理、語言及心理治療師等,一同討論,解決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擔憂,並提供相關的療育建議,讓家長更能了解自己孩子的療育狀況,也能學習如何與孩子互動相處的技巧。

image2
Photo Credit:伊甸基金會

轉銜服務,讓慢飛家庭不再焦慮

「轉銜服務」,是在早期療育服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謂的轉銜,是在孩子要跨越到下一個階段之前的預備動作,目的在於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優、弱勢,再進一步思考、安排學習工具或環境,以降低孩子在學習上的不適應或挫敗感。伊甸基金會旗山早期療育中心的「學前適應班」,已經舉辦了三年,每年都大約有10位幼童報名,參加為期兩周的小一入學適應課程。老師們會將教室佈置規畫成一般幼兒園情境,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從遊戲中訓練專注力,為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除此之外,在課程進行之前,早期療育中心都會提前和預備轉銜的家長們進行座談(疫情期間改為線上座談),由講師分享學前的轉銜重點、提供相關資訊,讓家長可以自行調整家中的教養技巧,同步進行轉銜預備。最重要的是,藉由這樣的交流,讓家長更清楚掌握孩子目前能力的落差,而且與專業人員諮詢討論出的方法與技巧,更能大幅降低家長與幼童對下一個階段的焦慮感,提升適應能力。

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舉辦「學前適應班」的這三年來,總共協助30位幼童順利轉銜,幫助家長培養自信力、學習力和決策力。因為家庭中獲得了正確資訊,並且建立了健康、正向的觀念,所以家長和孩子都能感到「我做得到」、「我不孤單」,雙方都能在接下來的求學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陪伴孩子這麼做,分分秒秒都是愛的凝聚

今年伊甸基金會做了一份關於育兒現況的調查,結果發現「溝通」與「陪伴」是大部分的家長在育兒中最重視的事情——有超過九成(98.8%)的家長表示願意與孩子共同討論問題,並且傾聽孩子所遇到的困難。但是,只有六成(63.1%)的家長,對目前的陪伴品質感到滿意。對遲緩兒來說,家長的陪伴不只重要,更是幫助他們持續進步的動能之一。但該怎麼陪伴?該怎麼開始?伊甸有個好主意——遊戲中的陪伴。

「歡樂學習包」的誕生,是由伊甸鳳山早療中心職能治療師、教保老師、語言治療師等專業人員,為每個孩子量身訂製而成,主要是希望讓家長帶著孩子,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做出生活化的教具。例如利用輕黏土或麵糰,黏貼在生日蛋糕附贈的紙盤上,就可以做出擁有各式各樣表情的立體臉譜,幫助孩子進行認知理解;而用手指搓捏出細長的頭髮的過程,則是最好的精細動作練習;或者利用網購的紙箱,只要花10分鐘的時間,就能做出一個紙箱投籃機。完成後讓孩子練習投籃,訓練協調、精細動作能力;或者讓孩子進一步彩繪、裝飾投籃機,在趣味中盡情揮灑創意。「歡樂學習包」為親子帶來充滿樂趣的陪伴時光,更幫助遲緩兒持續進步,像是慢飛天使小穎(化名)的媽媽,就和伊甸基金會分享使用歡樂學習包的成果,現在小穎在家使用吸管喝水的次數變得更多,還能跟著唱數1、2、3,媽媽和小穎都很有成就感,更有學習動力。

還記得我們最初提到的尼尼嗎?尼尼的奶奶後來接受伊甸早療服務的支持及訓練,在教保老師的引導下,讓奶奶和孩子一起練習對話與問答,並運用字卡增進尼尼口語能力與互動反應,現在尼尼不僅講話發音比較清楚,在對話和指令接受與理解上也有明顯進步。而奶奶除了原先對尼尼在生理上的照顧外,自己現在也學習到居家訓練的技巧,和尼尼一起在早療這條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慢飛天使慢慢飛,有家庭成員、專業團隊的陪伴,更能好好的飛。伊甸基金會擁有30年的早療服務經驗,願意為每一位孩子伸出援手,成為每一個家庭最有力的後盾。

暸解更多關於伊甸早療服務

專題下則文章: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陪伴是最溫暖的支持:伊甸基金會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遲緩兒的成長和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幸運的是,有一群人,從未停止為他們提供支持和陪伴,讓遲緩兒家庭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溫暖。伊甸基金會的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將以「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為主題,帶領大家一起深入了解遲緩兒家庭現況,以及伊甸基金會的努力,體驗愛的力量如何讓每一顆心靈更加堅強。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