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考招新制首年回顧:學習歷程檔案全分析

學習歷程檔案首年回顧:教師、學生怎麼做?大學教授怎麼看?

2023/01/31 ,

新聞

李芯

李芯

李芯

現在在當記者,副業是研究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同108課綱、考招新制經常遭受到的批評:太過理想。但想要讓「學習歷程檔案」這項緊扣升學的制度設計,回應學生的生涯探索需求,做得到嗎?

隨著108課綱的上路,申請入學參採「學習歷程檔案」的考招新制至今已實施3年。當初新制曾引發軒然大波、受到各界批評,但在(2022)年的申請入學中,首批學習歷程已從高中生手中點擊上傳、大學教授完成了審查、首批採用108課綱的高中生也即將邁入大一下學期。

然而,如同108課綱、考招新制經常遭受到的批評:太過理想,想要讓一項緊扣升學的制度設計,回應學生的生涯探索需求,做得到嗎?剛從景美女中畢業的翁歆媃受訪時提到,身邊許多同學上了高中、甚至到選填志願時,都不知道自己要申請什麼科系。而談到2年來製作學習歷程的過程,中山女高高三學生小勇表示:「我就是把我有的東西放上去而已」、「很像硬做」,也還是會擔心高一、高二上傳的內容,沒辦法在高三申請時用上。

高一、高二階段準備學習歷程,學生、教師各有什麼策略?

作為108課綱在考招新制上最重要的配套之一,教育部國教署期望學生能透過學習歷程反思學習過程、及早思索自我興趣性向。因此,不同於以往申請入學所繳交的備審資料,是學生針對申請校系量身定制的學習成果,學生所上傳的學習歷程內容可能涵蓋各式各樣的科目,最後在申請時從每學期的學習紀錄中挑選而成。

而學生在高一、高二階段,就必須面對2年後到底會「交出什麼」的不確定性,翁歆媃表示,在上傳學習歷程時,會去思考這份內容可以展現怎樣的能力,要交出檔案時,再嘗試將這些能力與想要連結的科系結合。

在教學端的整體策略上,新北市丹鳳高中則喊出了口號:「先求有、再求品質、再求廣泛的對應性」,丹鳳高中語言實驗班導師張文承解釋,要學生在高一、高二階段確定自己的志願是很困難的,「先求有」就是把學習歷程的數量逼出來。聽來容易,但實際上在丹鳳高中,1人9件的額度平均只用到5.1件。

不過,張文承也坦言,第三階段「廣泛的對應性」需要學科的跨領域,而一般學校的橫向連結很差,除非遇到有複數才能的老師,才可能做這樣的嘗試。例如該校有一名歷史老師很會泡咖啡,就能結合兩者做跨領域教學,只是如果老師不覺得自己有才能、或不敢貿然嘗試,就難以跨領域,這是無奈的現實。

「不知道怎麼辦的話,就跟著做好做滿」,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中大壢中)教師龍文建議學生,老師有設計課程就跟著老師做,尤其是生活科技、資訊科技、藝能科等較能產出明確歷程資料的學科。不過,他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高一能有更多通識課程、選修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摸索、選學群,矛盾的是,現在很多選修課以高二為主,導致高一學生選組時還是常常回歸學業成績。

儘管如此,每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都還是得發展出一套因應學習歷程的獨門策略。龍文替學生製作了一份「學習歷程檢核表」,讓學生紀錄課程或學習單的主題、學習能力表現,只要有適合放入學習歷程的內容,就依照檢核項目檢查。

學習歷程檔案檢核表
Photo Credit:龍文老師提供
龍文老師製作的學習歷程檢核表,讓學生能反思交出的學習歷程涉及哪些單元、要培養的學習能力表現又是什麼。

而在課程安排上,龍文更加注重「課綱」的重要性,學生在課綱上除了能清楚知道能在其中學到什麼能力,另一方面,透過統整式、主題式、概念式的課綱安排,也方便學生能聚焦在有興趣的議題,並在繳交學習歷程時更清楚要選擇哪些相關的內容。

龍文的一名學生所上傳的學習歷程內容「愛的辯證」,結合課文中的現代詩內容以及科幻小說,還有社會學家包曼、弗洛姆等人的經典愛情理論,來辯證不同的愛情觀。這份檔案最終探討了與AI(人工智慧)之間的愛情是不是愛情,讓一堂國文課上的作業,能夠延伸到科技的人文反思。

111-1-高一國文課綱
Photo Credit:龍文老師提供
中大壢中國文課綱依照課程主題進行編排,龍文表示,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知道這門課可以學到什麼能力,二方面是方便學生聚焦、做主題式的學習歷程呈現。

張文承強調,要盡量把內容的廣度做到最大,例如他的其中一份課程內容主軸為策劃「詩展」,「這份檔案雖然只是詩,我們做成詩集,可以與廣告設計、出版、文學結合,能對比較多科系產生作用」,在設計課程的題目時,會希望內容能對應越多科系越好。其中,理組班級的學生寫詩、布展時,他會特別要求他們進行佈置規劃,或者讓詩作可以用數位的方式呈現。

儘管如此,張文承手上3個類似的課程內容執行狀況都不太好,因為老師在這之中要有很強的班級掌握度,過程會非常辛苦,而要把每項課程都做到讓學生「客製化」更是不容易。

學習歷程不符科系行不行?台大招生辦:當然可以

在高中端焦慮於學習歷程無法適用未來申請的科系時,大學端又在想些什麼?被問到與申請科系不符的學習歷程能否提交時,台大副教務長、招生辦公室主任陳林祈大方回應:「當然是可以啊!」他認為「歷程」本來就是「經歷的過程」,也坦言要學生從高一就對準科系做準備,並不符合現實常態,「我自己是一個理工科系的老師,我不會覺得學生提供的是文學或藝術性的東西就不行,學生跟教授之間必須有這樣的信任。」

陳林祈舉例,如果要用詩和和畫來申請資工領域,可以延伸到故宮的書畫數位化,像是〈清明上河圖〉日前就被做成電子動態版;如果是有鋼琴專長的學生要申請電機系,能結合傅立葉的擷取訊號,重點在於要透過學習歷程做對話和詮釋。

台大招生辦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芯
台大副教務長、招生辦公室主任陳林祈(圖左)坦言,要學生從高一就對準科系做準備,並不符合現實常態,身為理工科系的老師,他並不認為學生提供的是文學或藝術性的東西就不行。圖右為台大註冊組主任、招生辦公室執行長李宏森。

台大在首年學習歷程審查之後,也針對校內教授進行調查。台大註冊組主任、招生辦公室執行長李宏森透露,根據調查結果,各領域老師在學習歷程中最注重的是「申請動機」,再來是學生主動思考與成長的特性,也就是從內容中看出學生從高一到高三的成長;最後是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興大學教務長梁振儒強調,教授點開學習歷程,一定會最先查看學生的就讀動機,「意願夠強的,進來就讀的機會就更大。」他也提到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告訴教授學習歷程帶來了什麼反思、最終想往哪個方向發展,更可以強調出自己的優勢。

陳林祈指出,台大教授非常注重學生從學習歷程中展現的「統整能力」。台大招生辦公室行政專員陳雁進一步解釋,所謂的「統整」是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可以編輯的範圍內,例如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能說明這3件作品和學習的連結是什麼、展現什麼能力,就算與學系沒有連結,透過說明,就不會讓內容看起來是分散的。

學習歷程協助學生探索未來,「綁升學」恐是最大障礙

面對剛歷經重大變革、充滿不確定性的考招制度,高中端擔心學生得「提早定向」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從學習歷程檔案設計的理念來看,這樣的擔憂其實是本末倒置。教育部國教署指出,學習歷程的功能主要是回應108課綱的課程特色、呈現考試難以評量的學習成果、展現學生特色以及適性學習軌跡,讓學生能透過學習歷程定期紀錄學習表現、反思學習過程,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及早思索自我興趣性向。

學習歷程實施至今已經第4年,究竟有沒有回應到「探索性向」的目標呢?「這點倒是有」,張文承表示:「他們開始思考他們要什麼東西」,學生從高一開始就會去想、思索學習的理由,相較過去的確比較好。

每一個老師的作業內容設計出來以後,學生會做成什麼樣子,是開放式的答案,張文承舉例,他所規劃的「城中區漫步」課程帶學生了解舊台北城的歷史,學生在這之中要自行尋找作業主題,結果發現有沒有相關背景的學生,畫出的中華商場俯視圖非常厲害,「我們得要在活動中做試探,給他們一些東西」。

翁歆媃高中的學習經歷也回應了這樣的說法,他認為老師設計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去選擇自己想要培養的能力。同樣一份學習單,想走設計的學生就發揮所長,想做文字工作的就在內容上精雕細琢,「想要發展不同的東西,就去嘗試不同的變化。」

補教業者苦撐待變(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學習家」創辦人羊正鈺認為,雖然學習歷程「綁升學」是沒有辦法的處理方式,因為綁升學、「大家才會動」,但升學的歪風就會因此出現。示意圖,圖為台北車站補習重鎮南陽街。

「學習家」創辦人羊正鈺的想法則相對悲觀,他近年舉辦社會設計挑戰賽等活動,希望讓高中生透過關心議題、解決問題,創造除了成績、職業以外,「第三種」選擇志向和科系的方式。「很多學生會抱怨,認真做3年(學習歷程)還是沒有找到自己要的,但這本來就不是工具給你、就能找到」,他同意學習歷程的初衷良好,而最大的問題是配套沒做好。

羊正鈺強調,學習歷程不得已必須「綁升學」,因為要綁升學、學生才會去製作。然而,從補習班出現「補學習歷程」的情況看來,一旦綁升學、升學的歪風也會隨之而生。

如同先前學習歷程新制一出,高中端就不斷表達希望教育部、大學端能提供學習歷程範本,在升學的情境底下,高中端「揣摩上意」似乎難以避免的。多元入學方式一次次的修改,就是不希望考試引導教學,而在考招新制底下,從教育部、審查學校到教學現場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或許就像是陳雁受訪時所說:「不要把它變成『學檔引導教學』。」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給學生的學習歷程準備建議,大學教授愛看什麼?先看什麼?



考招新制首年回顧:學習歷程檔案全分析:

108課綱上路時,學習歷程檔案及考招新制尤其受到各界關注。如今,第一批適用新課綱的高中生已經畢業,究竟大學教授是如何進行審查、又是怎麼評分的?學習歷程檔案能否回應學生「生涯探索」的目標?新課綱及考招新制能不能突破「考試引導教學」的舊制困境?《關鍵評論網》訪問高中生、高中教師、補教業者及大專校院招生部門,深入瞭解新制上路首年實施狀況。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