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2016誠品閱讀回顧】閱讀何種幸福:兩岸三地書市回顧

2016/12/28 ,

評論

TNL特稿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TNL特稿

TNL特稿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閱讀風貌,正是我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文:劉揚銘(前商管雜誌主編,現為獨立工作者。經營「宅宅的一萬個為什麼」粉絲頁,著有《高校制服戀物論》《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

每個人的閱讀行為,都反映獨特的生活需求,若把眾人的需求加總,一個社會的暢銷書榜就像趨勢指針,反映著時代氛圍的變換。誠品書店陪伴兩岸三地讀者度過2016年,觀察到哪些有趣的閱讀趨勢?如過閱讀能讓人更幸福,兩岸三地讀者關注的幸福生活,又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

反映社會的生活探求

相同:慢慢生活、好好吃飯

從生活與藝術類書籍,最能看出兩岸三地追求的幸福有相似之處:從對物品的斷捨離到人生的整理,各式訴求減慢生活步調,好好吃頓飯的書籍在台灣、香港、中國都深受讀者喜愛。在被即時通訊淹沒的時代,習字書卻橫掃兩岸市場,讓三地讀者重拾手寫的樂趣,在忙碌生活中靜下心來獲得療癒。

在健康方面,兩岸都關心斷糖減糖的飲食、跑步塑身的健康習慣,一點小趣味是今年的台灣讀者很在乎睡眠品質,香港讀者重視女性養生,而中國正開始流行男性下廚!

追求好生活也少不了美學的探索。近來設計已深入台灣常民生活中,讓普通人也能讀懂「好設計為何好?」的書籍今年熱賣。而香港讀者較擅長穿搭審美,平價時尚也能完美搭配的書籍受歡迎。中國則對經典藝術賞析、匠人的美學堅持更好奇。

AP_663064884424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從鋼筆字到書法,這波寫字風潮反映了讀者追求生活調劑的形式。

相異:回應時代的知識需求

由於兩岸三地正處於不同的社會狀態,對人文知識的需求也反映了這個趨勢。長照與年金是台灣今年的熱門議題,對於高齡社會、老後生活的閱讀產生很大的需求,從《無緣社會》、《下流老人》到《失控的照護》都名列人文科學類榜單,是中國與香港還沒出現的情況。

而香港與中國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讀者正努力了解當代中國政治的變化,研究中國政治人物習近平、趙紫陽的書籍暢銷;此外,香港對於希特勒與德國政治的好奇也在今年出現,《我的奮鬥》、《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上榜,對於這個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曾是獨裁國家如何改變面貌,持續影響世界,吸引了香港讀者的注意。

同樣在人文科學類,今年中國讀者則對百家論壇中的口述歷史更有興趣,從《北大歷史課》、《我們台灣這些年》,愈來愈多讀者關注歷史相關作品。兩岸三地在人文科學需求上唯一相似的,是對「硬知識」進行軟化、易於傳播的科普、哲普作品,都保持熱切的需求。

AP_16317586074337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高齡化使得老後生活議題在台灣社會備受關注,相關書籍也因此熱賣。

兩岸從文學認識彼此

相同:影視作品帶動文學小說

在文學類,「從追劇到追小說」是兩岸三地共同的潮流,例如《丹麥女孩》在台灣、香港都站上暢銷榜,中國則有電影紀念版的《小王子》。東野圭吾、村上春樹在中港書市屹立不搖,台灣則多了直木賞得主東山彰良的《流》。至於輕鬆休閒的圖文繪本無論到哪裡都吃得開。

相異:閱讀哪些對岸作者?

文學書籍也是兩岸三地透過不同作家來認識彼此的機會。台灣作家龍應台、蔣勳的書籍在香港、中國很受歡迎,而台灣讀者開始從奇幻、科幻與懸疑歷史小說認識新世代的中國作者,例如唐隱、張嘉佳等。台灣歌手陳綺貞的兩本創作筆記在香港大受歡迎,反映了香港對台灣流行的好奇,可惜的是由於文字隔閡,香港有許多豐富的出版品並未引進台灣,還是以暢銷作家林夕、梁文道、馬家輝最為台灣讀者所知。

AP_481133604499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2015年東山彰良(左)以《流》獲得直木賞,與同年兩位芥川賞得主又吉直樹(中)、羽田圭介(右)出席頒獎典禮。直木賞及芥川賞皆由日本出版社「文藝春秋」創立,前者屬純文學獎項,鼓勵新人作家,後者則頒給大眾文學。

在工作中自我修練

相同:勵志與負能量並存

從財經商業類書籍,最能看出兩岸三地的工作面貌不同,因此職場自我修練途徑大有差異,唯一比較類似的是,台灣面對努力不一定成功的現狀,開始流行「負能量」的紓壓;而中國雖然勵志書隨著經濟持續成長,卻也出現「反心靈雞湯」的趨勢,十分有趣。

台灣今年最暢銷的是作家Peter Su《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在夢想與現實生活有如兩條平行線的年輕世代心中,帶著矛盾的勵志感彷彿說出自己的心聲。在走了幾年的癒療系風潮過後,能直白道出不滿的《每天來點負能量》暴紅,為這個不甘放棄又不甘自暴自棄的時代做了最好的註解。

而在經濟快速成長的中國,經典勵志書如戴爾.卡內基《人性的弱點》、比爾蓋茨精神導師奧里森.馬登(Orison Marden)的《氣質》依然熱銷;但另一方面,標榜「反心靈雞湯」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也登上舞台。勵志與負能量並存,可能也反映了閱讀市場對於經濟成長的反思。

AP_550707028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1888 - 1955),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其著作被視為西方社交技巧聖經。

相異:反映經濟趨勢的自我修練

面對總體經濟,台灣讀者急於了解「共享經濟」「大數據」等新趨勢,而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環境,如何解讀大局的「賽局理論」書籍也備受重視。香港基於市場特色,品牌操作、金融操盤的財經書賣得特別好。至於中國讀者則更想了解近來發起的「供給側經濟改革」。

對於個人工作能力,台灣讀者正在追求傳達想法的技巧,TED溝通表達術是一大主流,也希望從職場上可靠、有經驗的前輩觀點找到工作目標的解答。中國讀者則對於指標企業、指標人物還有熱情,無印良品、Uniqlo、華為的成功,馬雲、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經營法則都在榜上,另外,商業經典如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持續有熱度。可見得兩岸讀者面對的工作職場不同,自我修練的方向也不一樣。

一個人的書架,可以反映個性與生活;一個社會的暢銷書,也能投射出時代的趨勢。兩岸三地讀者生存在互相交流、也彼此保有特殊性的地域,閱讀趨勢也顯現出這樣的特質:或許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同,但都渴望幸福慢生活,有時間好好吃飯、靜靜思考;或許我們追求的成功有所不同,但在追夢的路上,都同時懷抱希望與失望、勵志中帶點負能量;或許我們發展的風格與美學不同,卻能從閱讀對方的文學創作,來認識彼此所處的社會。

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閱讀風貌,正是我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09_誠品人FB_BN_852X315

專題下則文章:

【2016誠品閱讀回顧】跟他一起讀:分享、出租,共享經濟持續發展



2016誠品閱讀回顧:看見未來關鍵的5件事:

本專題由誠品書店與關鍵評論網合作,從2016年度閱讀報告中,分析兩岸三地讀者對工作與幸福生活的想像有哪些異同之處、如何藉書籍認識彼此。亦自今年的閱讀趨勢裡找出五個邁向未來的線索:共享共好的經濟趨勢、優雅的老後生活、知識輕化的傳播力量、網路時代的情緒管理、身心靈斷捨離;邀請五位「未來大人物」分享個人的行動改造經驗。 讓我們一起,從閱讀趨勢抽取時代線索,從議題分析導出改變行動,看見變革的新未來。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