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到風水,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電影或小說裡頭的師爺,尋找龍穴的畫面;還是依照大師指點,擺滿了屏風、八卦鏡、花瓶、魚缸等等開運擺設的家?你可能不知道,風水其實是一個充滿了科學依據的理論實踐。
2020年以來,全球飽受疫情威脅,接連而來的資源匱乏、戰爭、原物料價格上漲等等,不斷的測試我們的耐受力。2023年,全新的挑戰即將展開,風水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我的定位,度過各種精神上、感情上、事業上和健康上的危機和難關。
我們可以說,想要讓身心安定、安居樂業,就要先照顧好流動在空間的能量
在山水名勝中,認識風水的奧妙
對風水老師江名萱來說,「風水」原本只是她廣泛且龐大的學習領域中的一個項目。熱愛學習的江老師,對許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從武術、跆拳道,到八字命理,甚至重型機車,在先生的鼓勵和支持下,江老師都有所涉獵。「在我開始學習風水大概兩、三年後,我有機會到紫禁城旅遊。第一次去,我感到很新鮮,以前從沒想過居然有機會可以進入到皇帝的殿堂。第二次去,當大家都在四處探看的時候,我一個人走到了皇帝的龍椅前,我站在那裡,面對著大殿,突然我感覺到巨大的威儀、平靜和使命感,就好像身為皇帝,在這裡統御天下的感覺。」因為這一次的紫禁城之旅,江老師對風水的認識,產生了豁然開朗的感覺。「回台之後,我開始研究是什麼讓我有當時的感受,透過研讀古經文,我才發現紫禁的風水設計,包含了時間與空間交錯所產生的能量,正是這⼀切的解釋。因為紫禁城空間設計的方法,包括日照、月光、排水、風向等等天地之間的一切,都是為了創造一個可以永久統御天下的場域而流動。」江老師繼續補充說明道:「這就是風水,透過設計與安排,讓時間與空間的互動,打造出一個專屬皇家使用者的環境。

坊間所謂的「看風水」,常常給予人一種玄學的感覺,充滿了各種傳說與禁忌,彷彿只要不小心做錯了什麼,就會導致厄運臨頭。但在江老師的眼中,風水是古代先人智慧的傳承,是在透徹的研究了山川地理的走向,日月星辰的運行等等大自然現象之後,所歸納出來的一種「人與自然和平相處」法則。「我們居住的空間,其實是跟太陽、天地、日夜、陰陽產生連動的能量,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感情、事業的好壞。簡單來說,當你住在一個潮濕發霉的環境,你的呼吸道會受到影響,你可能會過敏、生病,心情也因此煩躁不安,健康、感情、人際關係、事業等更會受到影響。但是當濕氣的問題被解決了,身體恢復健康,心情就會跟著平穩下來。健康、感情、人際關係、事業必然也會順利成功。同樣的道理,當空間中太陽的能量(即溫度、濕度、光照、風向等大自然能量)失調,就會影響到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而風水所要做的,就是一種預先的設計,讓空間中的能量順暢、調和,住在裡面的人,自然就能心平氣和。心氣順了,待人處事也會變得順暢,當然對事業和人際發展都大有幫助。」打破玄秘的氛圍,而是從自然能量、時間和空間的互動變化去理解風水,江老師鑽研了三十多年的風水理論,是非常講究科學與邏輯的一門學問。
一方空間,成一股能量
由於在紫禁城旅遊的頓悟,讓江老師感受十分強烈,開始日以繼夜地研究古時的風水經文。所以江老師的風水觀,都埋藏著綠能、環保、綠建築、永續、傳承等觀念。風水能量的流動,來自於設計出長遠的時間軸線與建築空間互相交錯影響,因而能夠源源不絕。
「紫禁城當時的設計,直到今日依然帶來絡繹不絕的人潮、各國的觀光客前來朝聖,更創造出高額的門票收入,帶動北京當地商業的繁榮活絡,這都是風水能量興旺的展現。甚至,可以讓六百年後的我,站在龍椅之前,都能感到能量的衝擊,那麼我們一般人的住家,同樣套用風水概念來打造,絕對是綽綽有餘。」如果再透過風水中的八卦立體空間,各種橫型、直型、曲型、方型、圓型、矩型,對應現代建築中千奇萬變的空間和各種需求,就能打造出獨一無二、風格專屬的辦公室、住宅、廠房、別墅等等

江老師強調,在古代,大家就是⼀直在做綠建築、環保建築這些事情,聰明地利用地形、地勢,以及當地材料來建設。這樣的建築,特別能適應當地氣候,也能存在得更久,漸少建築材料的浪費。不只省下更多的能源,甚至可以循環再利用。換句話說,當房子的裡外,都以順應天地、日月能量的風水來設計,不只為使用者創造出最佳配置,更能省錢、省力、省時,避免不必要、不實用的⼀切浪費。
「地理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對創造居住空間來說非常重要,會影響到居住的人的發展。所以你看東北四合院、江南的莊園宅院、福建三合院、土樓等等,風水並不是無中生有。」建築空間的橫型、直型、曲型、方型、圓型、矩型,會出現這些房舍設計,都是對應自己的需求,從環境中自然的取用,而且子孫代代相傳,福祿和諧。「用風水規劃居住空間,就好像植樹造林的觀念,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進一步達到和樂美滿的家庭⽣活,順利興旺的事業發展;另一方面更可以創造數代,甚至是數百年的永績傳承、平安富足。」
對江老師來說,一般人所需要的「風水」, 其實就是透過觀察地形、氣候和人的需求等不同之處, 設計規劃出⼀個美觀、實用、堅固合宜的空間,讓使用者可以從中獲得能量的調和、平安、健康和幸福。 「包括房舍中的擺設,也必定是符合個人的需求,講究實用度。所謂風水的設計除了追求美觀,更須有個⼈品味。 所有的擺設,也都是必須能夠達到幫助使用者生活功能的最大值,才能存在。」
我們可以大膽的想像,當我們擺脫了「人定勝天」隨便發想的傲氣,轉向更謙卑的「順應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或許也就可以更好的達成地球環境永續發展的理想。而這樣的理想,不就是江老師的風水理論中常常強調的「明地德、立⼈紀,因變化,原始終」嗎?
關於風水,我想說的是⋯
「我在學習風水三十年的過程之中,最大的體悟之一就是古人智慧的廣大,以及學問的無窮無盡,在現在很多的古蹟、保存完整的建築中持續鑽研,可以看見的可能是一個宇宙運行的道理。真的很迷人。」人生下來,接受日月精華,受到天地日夜、一年四季的影響,因為我們居住在地球,所以天與人的相通合一,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如同之前所述,房舍的風水,其實是與人和自然之間的運行息息相關。而這一切的連結,其實早在古代經文之中就明確記載。「天有象、地有形,上下俱成一體,此謂之化機」江老師說。
對江老師來說,研究風水的入門典籍首選,當推《青囊經》。《青囊經》成書於秦末漢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確立了中國「風水學」的具體思想和理論。「《青囊經》的珍貴在於,這本經書全文只有400多字,但是博大精深、簡潔明快,只講天地之間的道理,沒有故弄玄虛的地方。讓讀者可以看見風水最原始、最樸素的一面。稱《青囊經》是風水學的基礎,一點也不為過。」江老師除了感到學問的博大精深,個人在有限的時間之中,即使極盡所能,也只能以管窺天之外,另一項最大的體悟,恐怕就是人類的渺小。「地球在廣大無垠的宇宙中,不過是⼀粒塵,那我們是不是更渺小?」江老師感慨道。

「我鑽研風水三十年,也看了不少生死之事。不管是誰多麼偉大,這個世間終將忘記你的存在。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煩惱,都是來自於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或擔憂,如果站在祖先和親人的墳上,就會明白知道,自己從何⽽來,又將從何而去。」江老師認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明白了這些,就更應該把握時間,透過先聖先賢的留下來的風水方法,去探求在這個人生空間中,我們需要怎樣來學習?讓自己在這趟人生的旅程中,快快樂樂、痛快地、有趣地生活下去,不枉此生。
透過理解風水,江老師看到了天地之間運行的道理,看到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她更期待有機會與更多人分享所學,創建優勝空間,幫助生活或工作在其中的人,心平氣和、愉快友善,更進一步促進健康的身體、順利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