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列出下面這五部,推薦給同樣喜歡大驚喜的讀者。當然,無可避免還是會爆雷,還沒看過者,請您自行斟酌。
看電影,寫電影,對特定的片子提出推薦或批判,是影評人的日常功課。每個影評的口味都不一樣,但唯有一項特質,是多數人都期待的,那就是「新意」。一部片的新意可以體現在「形式」上,其中的非常少數,連故事都說得精采的,會有機會帶來類型/視野上的革命;另外也有很多時候,一部片的新意會體現在「劇情」上,譬如題材、情節、人物、寓意……等等,這相對容易一些,但若能做得紮實,「動人而且深刻」,則一部好片的靈魂,也隨之成形。
看到驚喜的好故事,是影評人最幸福的時刻之一。不過,也有些極好的故事會讓人看完後卻頭很痛,那是因為,它在後段才揭露自己的「真相」(或甚至中段就這麼做了),推翻先前所有認知,並顯露出真正意旨。這種轉折如果寫得好,看的時候會非常過癮,但事後的「推薦文」該怎麼寫?要怎麼既描述電影的題材、特色、氣質,讚美它的概念和價值觀,又不破壞任何懸疑的樂趣?
前陣子,看了標榜是《控制(Gone Girl)》原作者另一部小說改編的《暗處(Dark Places)》,故事不錯,演員甚好,敘事與剪接也堪稱炫麗有型,只是宣傳一再強調的「徹底出乎意料的結局」,力道還是弱了些。回家之後,忍不住開始回想:有哪些電影曾讓我看完拍案叫絕,佩服得五體投地,到了寫文章的當下卻覺得無處下筆,非常非常頭痛的?
我列出下面這五部,推薦給同樣喜歡大驚喜的讀者。當然,無可避免還是會爆雷,還沒看過者,請您自行斟酌:
1.《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Photo Credit: 深# @ Flickr CC By ND 2.0
看似喜劇的片名,又有金.凱瑞(Jim Carrey)(所以怎麼可能不是喜劇?)和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的搭配,這部片實際的氣質和宣傳的形象差異,直到超過十年後的現在依然讓影迷津津樂道。但之所以會這麼多人記得,更是因為:這是一部太神奇的電影。
一對男女在火車站偶遇,隨意攀談,明明頻率不那麼對,卻不知不覺越靠越近,成為情侶。看似是浪漫愛情片的格局,卻一路摻雜奇幻/夢境/錯覺的元素,直到電影中段揭露這是一部「輕科幻」片,談的是針對愛情的「記憶消除」,我們才發現所有幻覺都是殘留,一切契合都是註定。
《王牌冤家》的厲害不只在於概念執行,也不只在夢幻氣質的魅力,還在於藉由這樣顛三倒四、多方呼應的結構,歪打正著逼近了「愛情」的記憶多變性和跳躍速度,更在最終說出了一項真理:那無法被理性說服的、難以壓抑的衝動,那種種愚蠢和不信邪,正是愛情之所以美麗的最重要原因。
2.《2009月球漫遊(Moon)》

Photo Credit: Moon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之後四十年,導演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大衛鮑伊的兒子)拍出了他的首部電影《2009月球漫遊》,將「人類文明將往哪去?」的疑問傳承下去,更致敬《2001太空漫遊》對於人與科技的互信、互依賴、互換等等階層關係的討論。太空人山姆.貝爾簽下一紙三年合約,在月亮上的採礦中心值班,孤獨一人管控、監測大大小小儀器,邊數著饅頭等待返家日的到來。只是隨著三年將屆,他也精疲力竭了,想家的心情高漲到快不能忍受。更糟糕的是,還開始出現幻視、幻聽症狀,甚至遇上不明人士闖入……
光看預告片,會預期《2009月球漫遊》是一部關於密閉空間、未知現象、外星人的科幻驚悚劇,但實際看了才會發現,電影其實是溫柔的,聚焦在太空獨處者的孤獨,以及企業巨獸(或說是全球化資本主義)將人異化成「工具」的極致想像:
Posted by Moon on 2009年4月13日
(注意哦下面要爆雷了,沒看過的人請跳過!)
故事中段,揭露男主角其實是個複製人,是能源企業造出來「三年之後又三年」、無止境輪班的拋棄式員工,他的記憶被編輯植入,身體待「老朽」便銷燬,那期待返家的心情,則是被利用來辛勤工作的動力……
《2009月球漫遊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這大轉折不只被當做「片尾回馬槍」,不是像《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隔離島(Shutter Island)》、《驚悚(Primal Fear)》、《未來總動員(12 Monkeys)》、《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哇塞隨便列就這麼長!)那樣,而是在中段就解謎了,而這劇本再進一步挖深,探討這樣一個人將怎麼面對那些衝擊,面對存在的喪失,甚至面對「另一個自己」。
而由此,那深深的悲傷,不論記憶的解消、時空的失重,或死亡的提前到來,都讓人揪心。這也遙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片中那位女配角秘書的身世。這種種感性和思辯,構成本片豐富的心靈質地,不把它「說破」,真不知怎麼談起。
3.《七生有幸(Seven Pounds)》

Photo Credit: Seven Pounds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飾演主角提姆,是個樣貌體面的國稅局稽查員,整部片前段就看他(動機不明地)和各式各樣的人接觸,有的細細觀察,有的和對方互動,有的他竟然羞辱對方。直到遇上女主角蘿莎里歐.道森(Rosario Dawson),提姆的腳步才放慢了下來。他們相扶持,進而相戀,一切朝著美麗未來走去,只是他始終眉頭深鎖,好像有什麼擺脫不掉的祕密。
直到終於,女主角的心臟疾病突然惡化了,而提姆也像下定決心一般,揭開他真正的計畫內容……
《七生有幸》是一部概念決定一切的電影。(底下直接爆雷!)要看到最後二十分鐘,你驚訝地發現主角開始佈置「自殺」,然後把所有重要器官捐出去,受惠的對象正就是全片的那些配角,你才恍然大悟:哎呀,原來他是在挑選「餽贈」的對象。然後你也會明白,他這一切是為了贖罪,為了自己犯過的錯、害死的命,一切一切都是個失去活下去的勇氣的人,原諒自己的過程。
有趣的是,藉由愛情的發生,我們(事後才)知道他一度動搖了,一度找到活著的意義,卻又被宿命否決。《七生有幸》道出某種善,而且是在我們熟悉的倫理常規之外的特例,而唯有電影看完,在腦海中重播種種細節的時候,你才真正「明白」了它。
4.《尋找甜秘客(Searching for Sugarman)》
一九七零年代的美國,曾有個讓星探驚為天人的創作歌手,先後推出兩張專輯,卻根本乏人問津。那位歌手從此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據說是在某次演出的場合,一時抑鬱難擋,遂在台上開槍殺了自己(!)然而音樂的緣份是神奇的,當初在北美沒有人在意的專輯,卻隨著盜版錄音帶輾轉流浪、飄洋過海來到南非,成為一整代年輕人和學生的革命神曲。於是三十年後,有個南非的唱片行老闆打算找出真相,想知道他們心目中這位無名的音樂教父,最後是怎麼死的?
關於這部片的介紹,我只能寫到這裡,因為唯有這部,我真的捨不得爆任何人雷。但我可以說—而且每次提到這部片一定要強調—這是一部「紀錄片」,卻擁有比我心目中近年來所有劇情電影更棒的「懸疑」設計,後段的安排,讓人感受到音樂奇幻的魔力,那真是對藝術本質最直接、有力的頌讚了。
5.《失蹤人口(Gone Baby Gone)》

Photo Credit: Gone Baby Gone
即將執導(並已經先接演)新任蝙蝠俠的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出道二十年來真正受矚目的,是近十年以導演身份完成的三部長片。其中第一部《失蹤人口》相對少人認識,卻是劇情、題材、人物都飽滿深厚的好電影。故事描述一對偵探搭檔(男女主角)調查一起邊緣家庭的女童失蹤案件,卻牽扯出關於家庭親戚、社福單位和甚至警方的錯綜複雜結構。
(底下又會爆雷囉!)
電影裡,小女孩的媽媽屬於被貼上「毒蟲」、「酒鬼」標籤的社會底層年輕人,她的男友(女孩的父親)因為欠藥頭錢而被謀殺了,這讓整起辦案朝向「綁架勒贖還錢」的方向發展,卻又十分不順利、處處疑點。直到故事最後,才揭露這其實是一起「自認善意」的綁架案件,亦即警方高層某人因為知曉女童的家庭狀況,包括母親的毫不適任和不負責任,於是自行綁走了孩子,「領養」她,再嫁禍給黑幫。
因而在這故事的核心,要討論的是兒童福利的極端狀態:亦即在具體不適任的父母/家庭案例中,國家能(強制)介入到什麼程度?一個自認「為孩子好」的旁觀個人,又能介入到什麼程度?這其實遙指我們在《忠犬追殺令(White God)》文章裡談過的:如果你每天目睹鄰人虐待狗,或養了貓但完全不照顧,要怎麼面對心中那股怒火?和可以做些什麼?
►274隻真狗的「零特效」奇觀──從《忠犬追殺令》談階級衝突與動物權思辨
以上五部電影,是我想到將「大逆轉」安排得極好的案例。也許一個好故事真正重要的,不是玩弄觀眾的認知,而是藉由這前後對比、「表象」與「內裡」的反差,讓人意識到我們所看、所聽的極限,進而謹慎處理所思。一部電影能帶來這些震撼,不只是過癮,更是戲如人生的重要價值借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除了侯導的《刺客聶隱娘》,再推薦你五部2015下半年不可錯過的絕佳電影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