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被視作進步的、現代的美國文化,卻又像是時代的糖衣,將臺灣成為美國經濟與軍事附庸的事實都包裹其中,也讓社會大眾對因冷戰結構與美軍駐臺所產生的問題難以察覺,積累成歷史的沈屙。
適逢楊德昌(1947-2007)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在台上映25週年,今年關於這部經典電影的重大消息也接連振奮影壇及影迷。自從年初美國標準收藏公司(The Criterion Collection)公布發行4K修復的四小時版本藍光影碟後,該版本也確定於年底第53屆臺北金馬影展期間獻映,影展的主視覺海報更以電影中男主角小四(張震飾)拿手電筒探照暗處的身影,向這部影史經典致敬。不僅如此,中影也發佈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將在11月11日重上院線的消息,讓錯過大銀幕的影迷有機會能夠親身體驗。

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下簡稱《牯嶺街》)的人也許有注意到,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叫作《A Brighter Summer Day》,乍看之下與中文片名似乎不太相關,但如果你記得電影當中反覆出現的貓王名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那麼歌曲當中這句「Does your memory stray to a brighter summer day...」作為《牯嶺街》的另一個片名,也就再適合不過了。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是被尊稱為「搖滾樂之王」的美國歌手「貓王」艾維斯・普利斯萊(Elvis Presley,1935-1977)於1960年發行的冠軍單曲,但其實這首歌早在貓王出生之前就已經問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寫於1926年,由Lou Handman作曲,Roy Turk作詞,期間雖然有許多人曾將其灌錄成唱片,但是直至1950年代由Blue Barron的樂隊重新演繹後,才真正受到了歡迎。1960年,剛退役的貓王也灌錄了這首歌曲,不久後即登上排行榜冠軍,並且前後蟬聯了整整六週。
貓王作為當時風靡美國青少年的偶像,對於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臺灣,也有著同樣狂熱的魅力。我們可以看到小四的好友王茂(王啟讚飾)因總愛模仿貓王而有「小貓王」的稱號、中山堂音樂會上響起〈Don't Be Cruel〉、小四大姐(王琄飾)翻譯著貓王的歌詞......,甚至連電影最後,都以小貓王希望監所人員能將自己錄製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交給小四作結,可見貓王的形象與歌曲已經是臺灣青少年生活的一部份。
楊德昌反覆置入貓王,抑或其他美國流行歌曲如〈Angel Baby〉〈Why〉等,其實是有他的目的在。當我們把《牯嶺街》並陳在臺灣經歷的歷史時空下再仔細回看,真正影響小四、影響小貓王、影響小公園幫甚至影響楊德昌的,不是一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也不是貓王,而是整個美國文化。電影開頭一場小貓王到小四家的戲,小貓王說的一句:「你老姐怎麼越來越像美國人了?早上起來洗澡!」雖然只是隨口的玩笑話,卻點出了當時臺灣人普遍對美國的崇拜及嚮往。透過這些隨處可視、隨處可聞的美國文化符碼,即使楊德昌在《牯嶺街》當中沒有明說,那段過往的美軍歲月也跟著浮上眼簾。

1945年,就在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終結,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收了台灣,同時,美國也以戰勝國的正義之姿,在日本、朝鮮、華北等東亞地區進行一連串的軍事佔領及維穩部署。舉日本為例,美國政府為了貫徹「獨立占領日本」的政策,由麥克阿瑟在東京建立「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簡稱SCAP,在日本通稱GHQ)接管全日本,展開「去軍國主義化」的改造過程,直到1952年日本與同盟國簽署的《舊金山和約》生效後,日本才恢復其國家主權。但是沖繩諸島卻要再等到20年後,才正式移交給日本。
在朝鮮半島,美國同樣也在漢城(今首爾)建立了「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負責朝鮮的軍事託管事宜。只不過,美國在朝鮮其實只管轄了一半,也就是北緯38度以南的區域,38度以北統一由蘇聯民政廳接掌。雖然美蘇協議在共同託管四年後即讓朝鮮半島獨立,但南北各據一方的兩個政府,卻埋下了日後朝鮮半島分裂的種子。1948年,就在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前一年,朝鮮的南北政府分別獨立為「大韓民國」(南韓)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1950年,北韓在蘇聯武裝支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默許下入侵南韓,韓戰正式爆發。
常有人這麼說,如果西安事變救了中國共產黨,那麼韓戰則是救了中國國民黨。由於韓戰的緣故,美國決定強化東亞圍堵共產主義的力量,原本已經被放任自生自滅的國民政府,重新被劃入了美蘇在太平洋政治角力的版圖,蔣介石政權再度取得美國的經濟資助及軍事奧援。韓戰期間,美國不但宣布以第七艦隊巡弋臺灣海峽,以防中共之進犯,1951年,美國更派遣「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簡稱美軍顧問團,MAAG)進駐臺灣。韓戰(1950-1953)結束後,隔年中共便對金門發動砲戰,引發了第一次的臺海危機,美國旋即於年底與國民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正式確立了其後直至中美斷交,一共長達28年的美軍駐臺時期。
楊德昌的《牯嶺街》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建中生茅武殺人案」,發生於1961年6月15日晚間十點。按照這個時間推算,《牯嶺街》這部電影的背景大約就是設定在1960到1961年間,正值美軍駐臺初期,一切在美國流行的事物也開始在臺灣流行,貓王、《赤膽屠龍》(Rio Bravo)、彈子房……,美國文化像是臺灣青少年在這飽受戒嚴高壓、升學主義的苦悶年代中,好不容易鑿破的出口,光鮮亮麗、酷炫叛逆,讓他們爭相複製模仿。但是,這些「小貓王們」也只是看到了送到他們面前如此美好的美國,至於隱身其後的霸權入侵與冷戰鬥爭,或許只是一則像電影中大人才收聽的《天下大事》廣播節目吧?
正如楊德昌自己透露的:「其實我很肯定六零年代……在外省人的遷徙經驗中,到美國留學在五、六零年代就很明顯了,那裡好像是一個天堂,是個沒有戰亂的世界,他們以前的惡夢都可以消失的地方。」那段曾形塑他思想、滋養他茁壯的「中美共同防禦」歲月,自然成為他電影裡重要的命題。

其實,早在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指望〉——也是臺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光陰的故事》(1982)當中的第二段——就是以這樣的時代為背景。〈指望〉是一部記錄「女孩」蛻變成「少女」的成長日記,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裡,楊德昌透過他細膩的鏡頭,將青春期少女潛藏的躁動難耐表現得分毫不差。正值初中的小芬(石安妮飾),對自己的身體、成熟的異性、抽象的情愫……都因懵懂未知而充滿探索的渴盼,而為了凸顯小芬指望「轉大人」的那份憧憬,楊德昌特意安排了已然世故的姐姐(張盈盈飾)這個角色,不但與小芬的青澀形成鮮明對比,也讓她無以名狀的想像有了一個具體的投射。
除此之外,電影中小芬姐姐的出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她作為活在1960年代的年輕人,帶出了隨著駐臺美軍而來的美國文化,是如何作用在那個世代的青年男女身上。小芬姐姐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在他們家的客廳看電視,而電視上正播放著1966年披頭四(The Beatles)在東京武道館演唱〈Ticket To Ride〉的新聞畫面。
雖然新聞的聲音不時被母親(劉明飾)的嘮叨叮囑掩蓋,但在斷斷續續間,觀眾還是能夠透過字正腔圓的播報聲,得知披頭四在日本所造成的轟動。當然,從小芬姐姐緊盯電視螢幕的神情,我們也明白這裡的「日本」其實可以代換成「臺灣」(那時他們普遍是稱「中國」),特別是新聞最後那句清楚無比的「使日本青年受到嚴重的同化」,暗射的也是60年代如小芬姐姐這樣的臺灣青年。

不過,單是一則披頭四在日本開演唱會的新聞報導,似乎無法表明美軍在其間扮演的角色,僅能顯示「披頭熱」(Beatlemania)的狂潮同樣席捲了臺灣。因此,披頭四的新聞才結束不久,越戰(1955-1975)的最新消息便以畫外音的形式,在一家三口吃晚餐時出現,楊德昌還刻意安排小芬向電視機挪身張望的動作,讓鏡頭得以切換至新聞畫面,逼迫觀者站在小芬的視角,看著越南戰場的影像搭配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對越共進行第五次轟炸的快訊。
1960年代正是美國對越南由「軍事顧問」改為「軍事介入」的時期,也是臺灣轉作美軍後勤基地以及休閒度假場所的時期,光是1965年至1966年來臺的美軍就有兩萬人,1967年到1970年更攀升至十七萬人。其中,臺中的清泉崗機場即為美國轟炸北越的中途補給據點,一次可以起降12架〈指望〉裡面提到的B-52轟炸機,也讓清泉崗機場一躍而成當時東亞最大的空軍基地。有了這層認知後,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披頭四,也就不再只是搖滾樂與偶像崇拜這麼單純了。
當時的臺灣人多是像小芬一樣,僅把越戰當作一則晚飯時間的新聞報導,過目即逝,鮮少有人清楚臺灣在越戰期間,就像是美國的一處殖民地。楊德昌特意挑選披頭四與越戰的新聞片段先後出現,目的就在暗示美軍對臺灣的影響,其中,最外顯的即為美國大眾文化的移植。
如果說,貓王是50、60年代之交的美國流行文化代表,那麼60年代中期後自然就是披頭四。披頭四雖然是英國的樂團,但他們在1964年前往美國後,就徹底攻陷了美國的主流音樂市場,連髮型、衣著風格都成為流行的指標,成功刮起一陣「英倫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旋風,塑造了美國新世代的青年文化。正是由於披頭四在美國造成轟動,日本、臺灣這些大量接收美國文化的東亞地區,也隨之陷入了披頭四的狂熱。

在〈指望〉中,只要有小芬姐姐的場景,幾乎都會出現披頭四。一幕小芬姐姐坐在床上看書,床頭的收音機傳來〈Hello, Goodbye〉(披頭四於1967年發行的單曲)的場景,便告訴了觀眾當時美國文化是如何滲入臺灣青年學子的日常生活。自50年代美軍駐臺開始,美國的流行音樂就連帶著服務美軍的酒吧、西餐廳、俱樂部等娛樂場所一併傳入了臺灣,不過,這些場所豈是一般臺灣人能夠涉足的地方?故一般臺灣人之所以能夠接觸到美國的流行音樂,絕大多數都是倚賴當時最普遍的大眾傳媒——廣播。
楊德昌在白睿文(Michael Berry)的訪談中曾說道:
那時候就兩個事情最重要,第一個是熱門音樂排行榜。我們會聽美軍廣播電台,還有其他電台有類似告示牌(Billboard)的Top 20 Countdown。然後就是日本漫畫。日本漫畫至少每個月都有新的東西出來,搖滾樂是每個禮拜都有新的東西出來。第三種就是香港的國語片,去看電影。這三樣東西基本上是我們成長期間很重要的東西,尤其是搖滾樂對台北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那個時候美軍做任何事情都可以。
1957年,以服務駐臺美軍(包括官兵、技術人員、軍眷等)為主的臺灣美軍廣播電台(American Forces Network Taiwan,簡稱AFNT,今日的ICRT)成立,其他大小電台也湧出許多專門播放美國暢銷排行榜歌曲的廣播節目,如費禮、余光等電台主持人開始擔任西方流行歌曲的引介者,收聽「American Top 40」遂成為當時年輕人最快接觸最新「熱門音樂」的管道。對楊德昌來說,這就是他們那一代人的成長背景。
不過,美軍在臺灣的休閒娛樂當然不會只有聽廣播,特別是越戰期間因「休息復原計劃」(Rest and Recuperation Program,簡稱R&R)來臺度假的美國大兵,他們帶來的大把美金直接促成了酒吧、舞廳、旅舍、性消費等特殊行業的蓬勃發展,高雄市緊臨港口的七賢三路、臺中市靠近清泉崗機場的五權路、臺北美軍福利社(Post Exchange,簡稱PX)週邊的中山北路、民族東路、林森北路等,在「中美合作」時期的夜晚總是一片燈紅酒綠,也讓許多混血兒在暗處默默的出生,然後始終不知其父親的下落。

隨著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及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駐臺美軍的人數開始大幅降低,次年美國與中共的《上海公報》中更明確指出美國將從臺灣撤出所有部隊和軍事設施。1974年越戰後期,美國逐步撤離越南的部隊時,駐臺美軍只剩三千多人。1978年12月15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中美建交公報》,翌年4月美軍協防司令部和顧問團撤銷,最後一名美軍在5月3日離台,美軍就這樣結束了在台灣的正式活動。
對楊德昌來說,美軍在臺的歲月既是美好的也是殘酷的,無數的青年學子確實受益於美國在物質與精神上的資源,而他們也因懷抱著美國夢,得以暫時逃離他們難以改變的現狀。但是,這些被視作進步的、現代的美國文化,卻又像是時代的糖衣,將臺灣成為美國經濟與軍事附庸的事實都包裹其中,也讓社會大眾對因冷戰結構與美軍駐臺所產生的問題難以察覺,積累成歷史的沈屙。如今,我們雖然已脫離那個雙手緊握的「中美合作」標誌,但對美國的矛盾卻依然存在,而過往的那段美軍歲月也還佈滿塵埃,等待我們重新審視回看。
參考資料
- 黃建業,《楊德昌電影研究》(臺北:遠流,1995)。
- 白睿文(Michael Berry),〈楊德昌 幸運地不幸〉,《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臺北:麥田,2007)。
- 林妏霜,〈異質文化與記憶:解嚴後台灣電影中的歌曲〉(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陳中勳,〈六○年代的缺席與重返:以台灣新電影為核心〉。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天才無限家》:數學最美好的樣子,是「神蹟」?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