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義美老總高志明:靠檢驗判定食物能否吃,是人類近滅亡前徵兆

2015/12/02 ,

新聞

阿Ken

Photo Credit:TVBS新聞截圖
阿Ken

阿Ken

現任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志明認為,食品檢驗不是唯一把關方法,如果只靠檢驗判定食物能否吃,「這是人類最大的悲哀,也可能是將近滅亡前的徵兆。」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2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教民眾如何選好油、吃好油。面對近來頂新一審獲判無罪掀起的爭議,高志明認為,食品檢驗不是唯一把關方法,如果只靠檢驗判定食物能否吃,「這是人類最大的悲哀,也可能是將近滅亡前的徵兆。」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1日舉行「非油不可,好油難尋」的新書發表記者會,他特別邀請跨黨派立委參選人到場,共同連署支持重新檢討、修訂食安檢驗標準及食安法規,包括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蔣乃辛、民進黨籍立委姚文智及無黨籍立委參選人楊實秋等到場支持。

中央社報導,高志明強調,「食安影響」並無性別、國家、種族、宗教、年齡甚至是黨派的分別,頂新製油案件引發社會諸多關注,他強調「檢驗」不是唯一的把關方法,如果都要靠檢驗才能知道什麼能吃,那是很悲哀的事。

他表示,原料是關鍵,必須一開始就分流,就如台大姜至剛醫生提出的,食品安全的事情,是衛生的範疇,分流才是最重要的,不是最後全歸到毒性的基本法規,毒不毒最重要的在劑量,因此單純用毒性試驗是無法完全展現出毒油對動物或人類的傷害,最後變成黑心商人脫罪的關鍵。

不過,高志明也坦承,原料的把關困難度很高,他坦言,透過現在的高科技技術,油品精煉過後的確是可以符合標準規範。

對於頂新一審獲判無罪,自由報導,高志明表示,從1979年油品含多氯聯苯事件到現在頂新案,判決應該在公平、可被信任的基礎上有相同標準,但目前各地區法院可能有不同標準,必須再共同討論。而且除了法規的檢視、修改,更辛苦的是底層的消費者、微型餐廳、食品廠及企業等,亟需政府協助、輔導。

高志明也提到,許多小型供應商面對下游2、300個客戶要求稽核、查廠,根本承受不起、成本太高,呼籲政府由具公信力的單位去檢視、稽核、認證這些小廠,再將結果通知所有底下客戶,減低弱勢、微型生產者的壓力。

聯合報導,目前全台有38家上市櫃食品業者符合設置實驗室資格,衛福部食藥署將於12月10日之後開始進行查廠稽核,高志明說,實驗室是在做已知的檢測,包括農藥、抗生素、重金屬和動物用藥和輻射等,但義美實驗室現在已朝未知毒性物質在做檢測。

高志明表示,未知毒性物質種類超過已知毒物很多倍,加上全球污染相當嚴重,很多污染物都能在食物找到,未來對於零檢出、不得檢出或未檢出,都值得重新去檢視探討。

新聞來源:

專題下則文章:

頂心無罪!分析「食安英雄」彰檢回馬槍的四大問題點



自己的食安自己救:

2014年,台灣的代表字是「黑」;2015年一轉眼剩不到一個月了,除了抵制頂新,消費者難道還是只能吃「精煉後的大便」嗎?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