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崇尚自由,總想著擺脫「吃人頭路」的束縛,自己當老闆。不過在創業前建議年輕人可以上一些政府舉辦的創業相關課程,先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對創業有基本的認識及準備。此外,做好完整的財務理財規劃也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要增加薪水之外的收入,可以總是自願加班,換取加班費,或是利用下班時間兼差,讓自己擁有雙份收入,但現在,有更多的人勇於創業。在許多募資平台興起、各種創業資源的支持下,拋棄固定薪水,搖身一變成為老闆,是不少年輕人的選擇。
你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消息:同事離職後,即將要開咖啡店,因為那是他的夢想,不只要透過咖啡傳遞理念,當然也想擺脫薪水一族的緊箍咒。另一位朋友,手作商品越來越受歡迎,除了假日擺攤,也計劃著經營品牌,更考慮在半年內全心投入,自己創業當老闆。你,也心動了嗎?
創業,不只是展現創意,更是對自己的投資
身邊的這些故事,是否讓總是覺得一份薪水不夠用的你,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夢想,回溯曾經想要全心全意投入的創業呢?創業,更吸引人的是那份「自由」的感受。你是不是也越來越渴望,能夠有一天,不再被上班時間綁住,不再被少少的休假,限制旅行的天數。如果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又能擁有收入,勇敢離職打造自己的事業,看來是個很棒的選項。
但是,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的統計,一般民眾的創業,在1年內就倒閉的數量高達90%,而存活下來的10%當中,又有90%會在5年內倒閉。也就是說,能撐過前5年的創業家,只有1%,前5年陣亡率高達 99%。難道,只是因為創業的機運不佳?或是創意不被賞識嗎?背後的關鍵因素,其實就在財務的規劃上。
實現夢想,也別忘了先打造穩固財務後盾
自行創業,初期的資金,中、長期的財務規劃與風險規劃,利潤與成本的比例等等,都是在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之前,必須先做好的基本功。即便不需要實體店面或辦公室,也需要將自己以及創業夥伴的薪資計入成本。與創業相關的開銷,也不能總是自掏腰包,必須有正確的財務觀念,成本、利潤、每個月的會計帳務,都必須有初步的認識。
在財務知識方面的努力,沒有他法,得下苦心多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書籍,也非常建議參加政府舉辦的創業相關課程,先充實自己的財經知識與創業相關技能,先將創業過程中會遇到的狀況,事先預習演練。做足準備後,自己當老闆的每一步,才能穩健又自信,事業也才有機會長長久久。

持之以恆,小錢也能化身創業準備金
此外,創業初期的準備金,就如同買房子的頭期款一樣,這是一筆重要的資金,該如何取得?又該如何運用?每一塊錢都必須用得有價值,才能讓身為老闆的你,不會總是為了金錢疲於奔命,抹煞了實現夢想的體力與精力。
這個足以成就將來一切的第一桶金,是許多人創業路上的第一個阻礙。
其實,決心要創業的初始,就可以開始透過理財,讓這關鍵的第一筆資金到位。即便是一個50元的銅板,或是一張百元鈔票,都可以每天存下來,積少成多,累積到一定金額,經過風險評估後,再選擇基金投資或是轉存定存,是個讓財富自動累積的方法。同時,也很建議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基金,將投資時間拉長,不輕易停扣動用。
這些小錢就會在你一天天的努力中變成大錢,而這些小小的銅板,即將一起為你的夢想盡力,成為一起創業的最佳夥伴。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