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即將舉行第14屆大選,本片將透過圖文解說,帶你一窺這個國家的選舉概況。
文:周慧儀|圖表設計:Nelly Wu、高嘉宏
若你身邊有來自馬來西亞的朋友,你可能會發現,他們最近或許正要回國投票、或是已成為「海外選民」將選票郵寄回國,也可能正惋惜將錯過投票的機會。如果請他們告訴你選舉概況,你可能會感受到,當他們說出「納吉」、「馬哈迪」、「安華」、「1MDB」、「選區重劃」等關鍵字眼時,有人憤怒、有人無奈、有人充滿希望。
相同複雜的心情,也可從馬來西亞國內既緊繃又熱烈的現象來體會,好比說:大街上,隨處插滿朝野政黨的旗幟;茶餐室裡,老一輩人家此起彼落的討論聲;網路上,一言不合、辱罵、取消好友的狀況等。看似眾聲喧嘩,但從另一個角度細看,這現象也同時訴說每個人對「選舉」和「馬來西亞」抱持著的各種「希望」,不論是在政黨輪替、制度改革,或經濟發展上。
很快地,他們的「希望」將在下週三(5月9日)投票日得到回應,因為這一天將決定馬來西亞未來五年的政治版圖,以及他們的「希望」是否能實現。
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概況:多元民族?執政陣線?
「選舉」本是複雜議題,而馬來西亞在族群、語言、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多元性」,每每都讓選舉更增添未知,尤其微妙又敏感的「族群因素」往往成為朝野陣營的操縱工具。
回顧上屆選舉,在野陣線首次贏得過半票數,驚險守住政權的首相納吉事後指控,這是華裔選民的「背叛」,並表示那是一場「華人海嘯」。然而,只有「華人海嘯」並不足以撼動執政陣線,來到本屆選舉,許多在野領袖就期盼能在西馬半島掀起另一場「馬來海嘯」,讓這場海嘯實現首次的「政黨輪替」。
但為何「馬來海嘯」成了本屆選舉政黨輪替的關鍵?
細看馬來西亞,她是個由「多元民族」組成的國家,除一般大家熟知的巫裔(馬來裔)、華裔和印度裔外,還有各少數民族。
從本屆的選民比例圖得知,巫裔(馬來裔)和土著(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共佔據約63.26%。而在該比例中,又以巫裔占據多數,因此「巫裔選民」自然成了朝野陣營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成了野陣營盼望掀起「馬來海嘯」的關鍵。

自1957年脫離英殖民獨立後,馬來(西)亞便一直由「聯盟(國陣前身)」/「國民陣線」(簡稱國陣,BN)掌權。相較於台灣由單一「政黨」執政,馬來西亞政府是由一個「陣線」執政,陣線中包含三個以上的「政黨」,如「國陣」目前就擁有13個成員黨。
另一邊,勢力較大的在野陣線則為「希望聯盟」(簡稱希盟,PH)與「和諧陣線」(GS)。

(註:國陣參選旗幟「天秤」為「陣線旗」,而希盟則統一使用成員黨「公正黨」黨旗競選,和諧陣線則未統一競選旗幟)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台灣以意識形態、政黨理念選擇黨派,馬來西亞一些政黨是以「民族」為基礎來區分。例如,執政陣線「國陣」,其三大成員黨「巫統」(代表巫裔)、「馬華公會」(代表華裔)、「印度國大黨」(代表印裔)都是以爭取「族群權益」為目的而組成的政黨。
這特色也成為馬國公民社會進步的阻力之一——各政黨得以透過操弄族群議題,獲取選票。好比說,捍衛巫裔權益的老牌政黨「巫統」就曾「提醒」巫裔選民,若把選票投給在野陣營,現在享有的「特權」將會一併消失。
「我們正處在重要的分岔路,國家的命運就在我們手中。(如果執政陣營輸了)降臨的惡夢將是不可想像的。馬來人將會在自己的土地上被踐踏和貶低。」(納吉,2017)
而所謂的特權,其實就是「固打制」(quota system)。
70年代初,馬來西亞祭出的「固打制」是以「保護土著」為由,提供全國佔70%人口的巫裔,及人口較少的原住民族,同時享有教育、房屋、經濟等方面的優先權及優惠權。
固打制成了僵化馬國族群政治的濫觴,因此如何讓政治跨越族群成為「全民議題」,是馬來西亞當下棘手的挑戰之一。
回到本屆大選,此次預計將有1494萬名「成功登記」的合法選民 。與台灣有所不同,馬來西亞公民不會自動成為選民,而是必須在年滿21歲後向有關當局「登記」選民資格,方具有投票的權力。
因此馬來西亞至今仍有17%符合投票資格的人民,因為沒有或來不及登記而喪失投票權力。

在台灣,選民可藉由投票直選出心儀的總統,不過實行「君主立憲制」的馬來西亞則是用另一種方式運作,而以下就讓我們從簡單的政治體制中說起。
馬來西亞政治體制介紹:首相?上下議院?
曾為英殖民地的馬來西亞繼承了英國「君主立憲制」,在掌握行政大權的「首相」之上仍有「君主」——即最高元首。最高元首實權不大,只是國家象徵性領袖,在行政運作上須聽取首相、部長、內閣成員等的建議。
此外,因沿襲英國「西敏議會制」,馬來西亞是實行司法獨立,行政和立法合一(將在下方解釋)。

其中,國會是馬來西亞最高的立法機構,由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和台灣立法院的運作相似,任何法案都必須由國會通過才能算數。

當某項法案被提出時,需經過下議院三讀投票表決,才算順利進入第二關——上議院。在經由上議院辯論通過後,法案最終才能上呈給最高元首。而在最高元首點頭御准後,法案才能寫入法律裡正式生效。
當然,最高元首也有權拒絕準御准法案,這時候法案將會回到兩院重新通過。若法案再次被兩院通過,則將會自動生效。
那麼,馬來西亞的首相和上下議院又是如何產生呢?
一:首相的誕生
馬來西亞首相和其委任的內閣成員誕生自下議院。
基本上,大馬選民在投票時擁有兩張選票註,一張用於投選國會議員(即下議院議員),另一張則用於州議員。其中,選舉委員會把馬來西亞劃分成222個大選區(投選222位國會議員),以及505個小選區(投選州議員)。
(註:聯邦直轄區如吉隆坡、納閩、布城並沒有州立法機關,因此直轄區的選民僅有一張選票,用以投給國會議員。)
在下議院取得多數席位(即112席/222席)的政黨就得以執政,並推舉首相人選。

由此,首相可按照自己的意願委任內閣成員(通常來自下議院),並交由最高元首位任命後,即構成馬來西亞的行政機構,象徵「行政權」。
而其他沒有入閣的國會議員則象徵「立法權」,負責監督與制衡行政權。這樣的運作機制正是上述所提及的「行政立法合一」。
二:上議院:
馬來西亞目前一共有70名上議院議員,其中的26名由州議會間接選舉產生,剩下的44名則交給首相推薦後,由最高元首委任。因為上議院議員並非民選產生,所以本屆的大選將不會影響上議院議員的任期。

一般上,上議院負責審查下議院通過的法案。若拒絕通過某項法案,上議院不具否決權,只能提出修改建議,或拖延該法案最長一年的時間。此外,雖有權立法和修法,但上議院不能涉及與金融和財政相關的法案。

三、下議院:
另一邊,由人民直選的下議院一共222名議員,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國會議員」。下議院目前處於解散狀態,待來屆大選重新選出議員。值得關注的是,下議院的議席歷年來都以執政陣線「國陣」佔據優勢。以上一屆大選為例,國陣就佔了國會的132席。

除了負責立法、修法和廢法,若下議院對首相發動不信任動議,或是不通過其財政預算案,首相就必須向最高元後提出辭呈,並由最高元首任命新的首相。由此可見,下議院在國會裡實際上掌握著比上議院更大的權力。

馬來西亞的選舉歷史:反風?變天?
回顧選舉歷史,執政陣線「國陣」在2008年首次喪失在下議院三分之二的優勢,時任首相阿都拉因此黯然下台。5年後的2013年選舉,接棒的納吉雖帶領國陣贏得選舉,但僅贏得48%的不過半票數,靠著選區劃分的優勢苟延殘喘。因此來到本屆大選,最讓人民焦慮與期待的便是——這一次是否會「變天」成功?
然而接連兩次的不風光成績已讓納吉謹記教訓,他在今年3月強勢通過「選區重劃」報告,企圖操縱選舉規則以利「國陣」保持執政優勢。學者分析該報告後發現,國陣在本屆大選僅需獲得40%的選票就可繼續執政。
處於劣勢的在野陣營「希盟」也有殺手鐧,他們派出高齡92歲、曾執政馬來西亞22年的爭議性人物——前首相馬哈迪應戰,進而在本屆大選中掀起「現任首相」與「前任首相」之爭。如果馬哈迪帶領在野陣營成功入主布城,他將成為全球最年邁的首相。
下一篇,我們將整理本屆選舉看點,一窺馬來西亞人民的訴求與矛盾心情。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馬來西亞大崩壞:從1MDB看國家制度腐敗》
- SPR選民冊
核稿編輯:吳象元
最新發展:
-
【圖表】政治光譜從極權的王室到民主選舉,你知道東南亞各國的政治體制是什麼?2月前
-
【東南亞週報】大馬國會解散全國大選將提前舉行|翁山蘇姬總刑期累計26年|星外長維文見譚德塞 3月前
-
馬來西亞希盟執政滿一年民調下滑,漸失的民心該如何挽回?3年前
-
「新馬來西亞」誕生(上):來自台灣、菲律賓、印尼民主化的案例啟示3年前
-
大馬前最高元首閃退,熱愛運動的彭亨州蘇丹宣誓就職4年前
-
在大馬到底哪個族群被偏袒了?直視種族主義,唯有拿掉對另一族群的不屑4年前
-
從英屬到「英化」:馬來西亞政治和教育中傳承的英式治理之道4年前
-
《馬來西亞大崩壞》:馬來西亞政黨為什麼缺乏問責能力?4年前
-
馬哈迪:政府將持續扶助馬來人,以拉近族群貧富差距4年前
-
淹沒於全民海嘯下的馬國左翼政黨——社會主義黨(PSM)4年前
-
我是馬來西亞首投族, 這次是我第一次履行公民責任4年前
-
【圖輯回顧】馬來西亞選舉開票日:變天前一晚4年前
-
【圖表】馬國終迎來政黨輪替,為何馬哈迪自稱「過渡型」首相?4年前
-
【圖表】馬國終於迎來政黨輪替,為何馬哈迪會說自己是「過渡型」首相?4年前
-
馬國選前看點:納吉推「26歲以下免稅」、黃明志寫歌諷選舉、網路成新戰場4年前
-
馬來西亞選舉日記——選前走一趟城市和新村巴剎,探訪人民的聲音4年前
-
馬來西亞大選9日投票 專家:多年來最不可測4年前
-
請忘掉停電換票箱的謠言:馬國大選監票員給選民的五個建議4年前
-
馬來西亞大選9日投票 專家:多年來最不可測4年前
-
拒絕「兩害取其輕」,馬國廢票行動是怎麼回事?4年前
-
用圖表認識馬國政治(下):兩代首相的歷史舊帳,是14屆馬國選舉最大看點4年前
-
馬國左翼政黨:與草根人民並肩作戰,向烏托邦前進的「社會主義黨」4年前
-
行政干預馬國選舉?希盟未戰先敗6席4年前
-
馬國選舉將近,留台生發起募資助清寒學子返鄉投票4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