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居住到醫療等方面,我們的政府從中央、民意機關到地方第一線執行單位,社福機構以及即將上任的內閣閣員,對於相關的老人福利政策,從過往到現在有哪些措施是可行的,以及在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又有怎樣的因應之道,讓我們的獨老者能老有所終,有所依?
《獨老者的餐桌》是關鍵評論網影音團隊的新嘗試,以專題的形式希望點出台灣獨居老人的現況及政府因應,並喚起讀者的關注。第一支帶領大家了解獨居老人在【食】方面的現況與難題,第二支則接續探討【居住】問題,第三支則是帶大家了解往往會威脅獨老者健康的【醫療】困境。
而這次我們將帶領各位讀者一起了解從居住到醫療等方面,我們的政府從中央、民意機關到地方第一線執行單位,社福機構以及即將上任的內閣閣員,對於相關的老人福利政策,從過往到現在有哪些措施是可行的,以及在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又有怎樣的因應之道,讓我們的獨老者能老有所終,有所依?
租屋困境
以租屋來說,住在忠勤里一處地下室的張來好,租金的負擔比較重,自己的低收入戶補助無法跟上,是她每個月固定的頭痛問題。但有錢就可以解決問題嗎?華山基金會淡水站服務員李若慈如表示,以她多年來服務的經驗而言,房東根本不願意租給老人,更不用說是獨居老人。
醫療之路難如上青天
除了租屋問題之外,就醫也是他們常常需要面對的困境。同樣住在忠勤里地下室的陳祥和,雖然已經中風過兩次,是高危險族群,但因為身分的問題目前只能領取每月3600的中收入補助,扣掉房租所剩無幾,根本無法負擔醫藥費。
居服時數不足僅能提供基本服務
即使補助勉強夠用,並且有社福團體介入申請居服員,但劉金來每天兩小時的居服時數,對行動不方便的他而言常常不夠用。比方清明節當天,他因為時數的限制,也無法從三重到木柵對去年離世的母親牌位上香。
針對這個現象,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也認為現行的居服時數是不夠的,一個月才90小時,而長年研究高齡化現象的台大社工系教授、即將成為內閣成員的林萬億也認為,過去培育了將近十萬多個居服專業人員,留下來的卻不到一成,人力嚴重不足。
此外,身分認定的問題也常常是資源與人力投入的困難點之一。
身分認定僵化,資源無法投入
邱碧鳳今年已經75歲,雖然跟兩個兒子同住,但因為他們都是精障者沒有工作能力,所以跟獨居沒有兩樣,反而必須照顧這兩個兒子。但因為邱碧鳳有房有存款,申請中低收補助卻屢屢被拒絕。她無奈而絕望地說,難道要等到她真的一窮二白才能獲得政府的幫忙?針對這個現象,立法委員吳玉琴也認為,礙於現行的社會救助法,類似的例子其實不算少,也導致如果這類的長者想獲得補助,還得跟自己的子女打官司的荒謬狀況。
獨居的心理疏離是社會問題
除了物質之外的協助,心理的孤獨與疏離感,也是獨居生活裡不可忽視,應該被滿足的需求。根據林依瑩的觀察,這樣的「孤島式獨居」常常會引爆社會問題。
以上的種種問題是否在近年的政策當中有被挖掘出來解決?林依瑩認為,與老人照顧息息相關的長照政策,在這近十年當中其實也發展不盡良好,特別是社區與居家型的長照,並沒有「長出來」。
政府機構化照顧,排擠弱勢族群
而政府迷信小規模多功能長照機構的現象,身為老人照護方面算是相當完善的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則直言「他擺明就是要收費」,等於排擠弱勢的族群。像是前述的這些個案,恐怕除了陳寶貴之外,沒有一位長者能夠負擔這樣的服務。而對於長照人力方面,方荷生也不是很樂觀地認為,以一個月兩萬三的薪酬,想要找到人進來作這份工作,恐怕是相當困難。
從第一線的工作觀察,在逼近高齡化社會之際,台灣的老人與長照政策該何去何從,可能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認養配合職涯規劃吸引人才投入
台南市照管中心主任洪明婷認為,以目前列冊的獨居老人個案為例,她建議以「認養」制度,讓社區關懷據點介入認養,如果沒有,則由民間單位如華山基金會,甚至是郵政系統來認養,這是目前台南市在面對人力與資源不足時所採行的辦法。林依瑩則呼應方荷生的想法,目前以三萬元薪資,以及固定每年1個半月年終獎金的方式來吸引願意投注的人。此外,搭配調薪以及職涯規劃,年輕人是會願意進來的。
社區關懷據點再擴大
解決了最重要的人力問題,進一步則是擴大「社區關懷據點」的能量。林依瑩認為,社區關懷據點推行11年來,是個相當重要且成功的政策。以村里為單位,目前已經有2522個關懷據點,即使廟口也可以成立據點,讓老人願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走出來參加活動、共餐,也能夠讓社區可以進行關懷訪視等工作,讓服務的覆蓋面更加綿密。
社區支持將是未來的可能解方
此外,洪明婷也補充,現在正在推行的退休後生涯再規劃,也教育民眾的觀念應該要提昇上來,不要讓老人不願意走出來避免發生狀況,里長甚至鄰長的功能也可以更加強化,更深入到鄰里發掘個案。這點作的相當成功的方荷生則同樣認為,讓社區整個網絡建構的更細密,讓長輩願意走到社區關懷據點,讓需要服務的被服務,同時也願意被服務,也就是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有一致共識的「社區化」與「社區支持」。如何讓未來的想法與現行的政策落實,不再有照顧上的缺憾與遺憾,距離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我們只有不到十年。每個人都會老,而獨老者是否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下流老人」,這是你我都需要關注,甚至將會面對的處境。
延伸閱讀:
【前導片】曾經熱鬧,如今冷清—獨老者的餐桌誰來晚餐?
【影片】94歲,卻得面對獨自一人的餐桌。未來年老的日子,又是誰陪你吃飯?
【影片】居住正義喊的震天價響,獨老者們的居住正義誰來照顧?
【影片】台灣擁世界第一的全民健保,但獨老者的就醫之路卻困難重重?
澎湖每100位獨居老人才分到1位照護人員:5張圖表帶你看台灣獨居現況
5獨居戶就有1戶是老人65歲以上近半數老又貧
文字編輯:吳承紘
影音編輯:程兆芸
核稿編輯:洪婉蒨
如果你想要為老人們盡一份心力,可以參考以下資訊:
社團法人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南機場忠勤里)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315巷18號
電話:02-2303-6281(洽詢林社工師)
傳真:02-2332-0517
粉絲團
貼心提醒,南機場共餐廚房目前缺一名廚師,歡迎有熱血有廚藝的廚師們前往洽詢!
華山基金淡水愛心天使站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65巷10號1樓
電話:02-2621-6415
聯絡人:站長李若慈
粉絲團
華山基金會三重愛心天使站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中正北路128號
電話:02-8985-3137
聯絡人:站長楊雅苓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