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本屆金馬影展的開幕片,《青春弒戀》具有優異之處,不論獲選金馬入圍與否,演員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詮釋,只可惜,敘事扣合得不夠緊密、生動,雖然流暢,卻無法提升演出或素材畫面的渲染力。最終,這導致本片落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絕非糟糕之作,但濺起的漣漪,就是少了一點穿透力。
文:癮君子 Movie Addict
(內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華人總是習慣把愛情比喻成月亮,似乎圓滿就代表著幸福,日本則多一點內斂,用來代稱埋藏的情感。然而,人類的愛,不僅藏有深邃的奉獻,還寄居了霸道的不講理,就如月球,總有它的昏暗,讓人難以窺探、發覺,到底隱瞞了多少坑洞;正如佛洛伊德所說,人類欲求著生,也欲求著死,在創造與破壞之間,不斷地徘徊與擺盪。
承前所述,《青春弒戀》從此出發,試圖描繪青春晚期的男男女女,如何持續在愛裏打滾、沈醉,然後再反覆落空、沈淪,一會舔舐傷口,一會又把自己搞到皮開肉綻;儘管看起來憨傻、頑愚,一景一幕,卻也緩緩扯出共鳴,促使觀眾因著這一份熟悉而漸起驚恐。
原來,無論是害怕被拋棄、在關係中尋求替代、餵養心底的空虛,還是要盼許一份成年禮,個個都是吸引人們,墜落於愛戀這座深井,最美最甜的誘人餌料。
自此,《青春弒戀》以愛為起站,也以愛來交會,縱然電影定位是詭譎懸疑片,回歸本質,其論述的,不過就是染黑的愛情輪廓,常見,卻甚少被討論的人心陰影面。

切口角色,雖然看似群像劇,但主要戲份,大多集中於李沐、陳庭妮與林柏宏飾演的玉芬、莫妮卡與明亮身上,三人個性迥異,鮮明的關係對比,緩緩暈染出若有若無的三角戀情。隨著劇情開展,朦朧感退去,原以為的三角之戀,不過只是妄想的產物,明亮的貼心與控制,則是一種脫序的非現實自私。
沒有人懂明亮,但不擅交際的明亮,似乎也沒有給人機會懂,就像活在另一個維度的異邦人,總是緊閉房門與心扉。就生長脈絡來看,經濟優渥與家庭離散這兩點,反而鞏固明亮放逐自己的決斷,母親的失能,再加上父親的拋棄,就算不愁吃穿,身邊卻沒有人,可以滿足他對於愛的渴求與想像。
長久下來,這一份空虛,塞滿了各種恨意與攻擊,慢慢的,變成只懂得摧毀的獵食者,換言之,愛上一個人,在明亮的世界,就是要佔有、侵吞掉對方的靈魂與自由。
當然,母親的缺席,也讓明亮不斷打轉,嘗試在親密關係中,塑造出母親的替代,無論是年長的色情按摩師,或滿足幻想的性愛影片主角Missy,皆是明亮用來借屍還魂的傀儡玩偶,前者滋養、餵飽他的匱乏,後者則滿足「被需要」的慾望,任人擺佈。

所以,明亮拒絕主動且活潑的女高中生綺綺,一來因為年紀,明顯跟母親形象不符,二來也因為綺綺的個性,太過大鳴大放,堅決表態主見這點,就是一種威脅與不安。
同住的玉芬,對於明亮,即使是寄住的房客,也只有陌生,有時還會打從心底害怕,可諷刺的是,明亮正巧是少數能懂玉芬感受的人。她們都被拋棄,都被許下了不可能被愛的詛咒,她們質疑自己的愛,也質疑自己的價值,就算兩人彷彿平行世界,探潛心底,下沈到最深的黑暗,都沉積著相同的懷疑──我有可能幸褔嗎?
這一份不確定,正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主軸,套回關係內的另一人莫尼卡,同樣契合,雖然她的幸福,並不完全跟愛情綑綁在一起,但也渴望幸福、走紅,然後轉型成功,過上理想生活。交錯來看,相比玉芬,明亮跟莫妮卡其實更相似,都以自我為中心,其所付出的關心,或建立的關係,都只是為了填補過去的遺憾,並非愛人的嘗試。
甚者,關於幸福未來的疑惑,進一步剖開來看,也裹藏著人們對於過去的無力,就如莫妮卡向玉芬提問的,是否會因為一個人的過去,就否定他的現在與未來?
這一句提問,不僅是莫妮卡對於玉芬的試探,也還反應出自我的迷惘,由此,她問的不僅是他人,還有自己,而這又扣回相關主題──身為人,我們該如何錨定、確信,自己未來會不會幸福?又或是,如果只看過去,面對死路,要怎麼懷抱希望?
於是,來到最後,電影給出溫柔的開放式結局,雖然有點太過浪漫、虛幻,但歷經了風霜的玉芬與小張,依然選擇了重逢,搭配沒說完的話語,詩意自然流洩,使人感慨又陶醉;或許,在這座雲霧繚繞的山林車站,隨著列車一同啟程的,除了旅人,還有重返希望的迷惘靈魂,畢竟,不管是誰,都紛紛期盼著──幸福的到站。

整體而言,《青春弒戀》的主題清晰且叛逆,故意反其道而行,不談青春電影常見的悸動、浪漫與成長,其揭露的,全都是社會在情感關係中,不願看見、想像的殘破、貪求與不成熟。為此,它的驚悚,並不是來自於明亮這個危險情人,而是因為它直視人們選擇忽視的事實──愛,其實都藏著自私,可不完全只有奉獻。
接著,跳出電影主題與演出,回到執行面上,仍有兩處可惜,以下僅為個人觀影之後的拙見。首先是剪輯,電影過早收掉伏筆,本該緊縮張力的迷霧感,到了中段就近乎消散;另外,由於時間是非線性發展,太早破題,不只降低懸疑感,還會影響節奏,彷彿陷入泥沼一般,相似的內容不斷重播,尤其後半段,僅有達到劇情梳理的效果,卻沒辦法持續加溫情感。當然,這可以降低觀眾的認知負擔,不過,少了增強沈浸感的醞釀,著重氛圍的暗黑青春電影,就失去了關鍵的血肉與呼吸。
再來,配樂的部分,特別選用蕭邦的夜曲為基底,其屬高明,有助於打造雅緻與憂傷的紋理,然而,要是太過氾濫去使用,反而會折損樂曲內涵,爾後,即使搭配重要的場景、凝視與特寫,也斬獲不了該有的情感共鳴,同樣可惜。

總結
綜合來講,作為本屆金馬影展的開幕片,《青春弒戀》具有優異之處,不論獲選金馬入圍與否,演員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詮釋,只可惜,敘事扣合得不夠緊密、生動,雖然流暢,卻無法提升演出或素材畫面的渲染力。最終,這導致本片落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絕非糟糕之作,但濺起的漣漪,就是少了一點穿透力。
不過,大膽瞄準少見的青春黑暗面這一點,就國片來講,依然讓人驚艷、讚賞,期待劇組未來能有更多類型嘗試,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終有一天,必有兼具議題與娛樂的經典誕生。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金馬入圍者鄭人碩、鍾欣凌、艾怡良一起喝格蘭菲迪的那天,他們聊了些什麼?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