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2023金馬獎】2023 Golden Horse Awards

近十年多部新馬華語片風光入圍金馬獎,但當地華語電影產業有變更好嗎?

TNL+ 2023/11/21 ,

評論

郭朝河

電影《富都青年》主演陳澤耀與吳慷仁。Photo Credit: 中央社
郭朝河

郭朝河

馬來西亞跨界媒體人、專欄作家、兼職電台DJ,擁有時評、影評、樂評、旅游、雜文等多個專欄。曾出版《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10年有多部新馬華語電影入圍金馬獎,儘管間中有幾屆稍微沉寂,但至少各界看見了新馬華語電影的實力,但若說金馬獎是否能帶來當地華語電影製作數量的效應,答案是否定的。不過,入圍金馬獎的新馬華語電影,也讓許多人看到了多元題材的可能。

2013年第50屆金馬獎,入圍6項大獎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不僅拿下4大獎,更在缺乏入圍最佳導演的牌面優勢下,破格拿下全場最大獎「最佳電影」,楊雁雁也拿下女配角獎,創下新馬電影至今最亮眼的得獎成績。

巧合地,10年後的金馬入圍名單,被選為金馬開幕片的馬來西亞電影《五月雪》獲得9項提名,成為入圍最多的電影;另一部大馬電影《富都青年》也獲7項提名,台灣演員吳慷仁甚至還憑此片獲得首個金馬獎提名。

儘管得獎名單仍未揭曉,但就算兩部電影得獎率低,根據過去10年金馬入圍名單來看,新馬電影的素質至少並非曇花一現。不過,在金馬獎加持後,過去10年新馬電影的產製規模是否呈正比提升,故事題材有無進一步拓展深,或許是更多人好奇的潛問題。

若說金馬入圍能提升過去十年新馬華語電影的製作數量——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

新加坡華語電影劇本類型漸多元

縱然《爸媽不在家》奪得金馬獎的最高榮耀,全球斬獲約40座大大小小獎項,導演陳哲藝也因而名聲大噪,瞬間獲得許多國際的執導邀約,但據他2019年接受《第一財經》的專訪透露,得獎後的確讓個人光環受惠,但對新加坡整體華語電影的發展助力並不大。

由於新加坡只有545萬人口,扣除不懂華語的一半群眾,華語電影的市場相對更小,平均開拍產量大約介於8至10部。就算遇到最風光的市道,加上合拍片也不超過20部,更遑論最終成功上院線的片子只剩一半。

雖然《爸媽不在家》拿下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及金馬獎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罕見地在臉書上恭賀主創,且相對於上世紀政府忙於拼經濟、民生和社會建設,過去10年新加坡政府算是開始重視電影工業的發展,但回到現實層面,業者的整體創作環境仍不算理想,電影投資成本大,入場觀眾卻有限,加上看似親西方民主世界的新加坡,政治言論空間卻相對保守,間接壓制華語電影的發展前景。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中國抵制後不少人說「金馬獎變弱了」,但從數據上來看真是如此嗎?



【2023金馬獎】2023 Golden Horse Awards:

2023年,金馬獎邁入一甲子。來到第60屆的金馬獎,以自馬來西亞的《五月雪》領軍,9項大獎提名在此階段最為風光,之後則為兩部台灣代表《疫起》以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皆提名8項。此外,《小曉》、《老狐狸》、《富都青年》、《周處除三害》等片也皆有7項提名——第60屆金馬獎,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此專題就彙整「關鍵評論網」關於本屆金馬獎入圍電影的相關文章,無論是評論或是專訪,皆希冀透過文字給予讀者深度的影人影事。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