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理解金馬電影學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呈現學院的絕對核心——「學員」,學院既然是「服務」學員、「培養」新銳的存在,系列專題文章勢必不能缺少探究學員的真實聲音。因此,本文主旨訪談本屆12名入選學員,試圖歸納其參與心得,並且呈現出當代華語新銳創作者之當前現況。
金馬電影學院創辦於2009年,由侯孝賢導演催生,今年起由曾獲國家文藝獎、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擔任院長。學院採取小班菁英制,每年歷時約兩個月,其中一個月為密集的集體創作。學員們貼身接受廖慶松、杜篤之、學院導師、客座講師等頂尖業師指導,並在金馬影展舉行成果放映。
學院至今培育百餘位學員,涵蓋導演、編劇、攝影等領域。其中不乏已在業內站穩腳步的影視創作者,包含趙德胤、陳哲藝、陳勝吉、廖克發、陳克勤、傅凱羚等人。
鑑於專題前文〈【關鍵專訪】廖慶松、聞天祥、蘇福裕:「金馬電影學院」為何成為國際影壇獨特的存在?〉,已訪談廖慶松、執行長聞天祥、學院統籌蘇福裕,細膩且完整呈現學院主事者之觀點各面向。延續此脈絡,也收錄訪談關於學院導師的文章〈【關鍵專訪】第13屆金馬電影學院導師黃綺琳:我一直看不起「過程比結果重要」這句話,但這就是學院最可貴的地方〉。從這兩篇文章切入,讀者/影迷應該能對學院有了初步理解。
然而,有了主事單位、導師的視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呈現學院的絕對核心——學員。學院既然是「服務」學員、「培養」新銳的存在,系列專題文章勢必不能缺少探究學員的真實聲音。
因此,本文主旨訪談本屆12名入選學員,他們分別是李麟、潘建明、莊詠翔、林柏瑜、游翰庭、黃泰誠、詹淳皓、劉晉源、丁冠濠、嚴京威、陳淦熙、陳彥宏,試圖歸納其參與心得,並且呈現出當代華語新銳創作者之當前現況。
起點:加入金馬電影學院
儘管以金馬獎光輝加持,但在繳交兩部代表作品的報名門檻阻擋之下,金馬電影學院每年報名人數僅約300位報名者。不過,若已設定作品數量限制,這即代表該學員已具備一定技術。那來到學院目的究竟是為精進實力,抑或是拓展人脈呢?詢問學員報名緣由,理由分為兩大派。
或許外籍學員較本屆台灣導演學員缺乏影視製作實績,幾乎抱持學習心態前來學院。來自馬來西亞,曾執導過《季候風》的嚴京威便表示:「我就是來學習的。」澳門的丁冠濠就讀輔仁大學時便知曉學院:「大學以來就一直有這個想法,相信進金馬學院可以學比較多。」香港導演陳淦熙陳述:「以前唸電影學校大學部就聽過學院,很嚮往想要入選,覺得可以跟很棒的導演認識,能夠學習思考模式或是創作的方法。」
相對於上述幾位學員,反倒作品較為豐碩的學員報名學院,皆是期盼重返電影創作初心。馬來西亞籍的《兜兜風》攝影指導李麟,從台藝大時期便擔任燈光助理接片賺取生活費,至今已擔任《阿尼》、《十年台灣-〈942〉》、《無法辯護》等作之燈光師,顯現經驗豐富,但他表示:「學院是台灣唯一的工作坊(workshop) ,短時間有優秀的各種學員互相交流,很純粹。當你在外面有稜有角的時候,覺得拍片應該有既定印象了,回來這邊,廖桑這些人就是把那些稜稜角角先磨一輪,回到最原先的創作初衷。」
以《蟾鳴》榮獲金穗獎最佳導演獎的游翰庭,至今已拍攝過四部電視電影,算是本屆學員內「最資深」的前輩,亦來學院尋覓初衷:「來學院可以回到更純粹(pure)的狀態。學院的大家都是為了創作在溝通。」在金鐘獎有過多項入圍,成執導過《暴好人》的陳彥宏亦坦承:「我不覺得自己經驗豐富,每拍一部還是會覺得不太踏實,這也是我這次來參加原因。」
執導高雄電影節閉幕片《我是自願讓他殺了我》的詹淳皓算是影展常勝軍了,他也同意學院相較業界是塊淨土,這裡才能促發創作者有火花激盪。
難關:編導合一到共同編劇
在學院中,學員們必須合力攝製出正規電影短片,也就是共同合寫劇本。別於獨尊編導合一制的台灣短片圈,學員在此得攜手撰寫劇本。
對此,《少年阿堯》導演林柏瑜表示:「我絕對是喜歡編導合一的導演。如果不是我的故事我根本不想拍。對我而言,拍電影是在表達,我不是工匠或職人,所以確實滿痛苦的。包括後製剪接,很多時候必須以投票表決,一個人的意見贏不了所有人的集體意識的。」
不過,林柏瑜接續闡述學院打破己身既往眼界,會發現自己原來不懂電影。「當其他人的看法跟自己不一樣時,就會懷疑我真的夠好了嗎,而當我又沒辦法說服他們,發現他們又很有道理時,又該怎麼判斷,會是這趟學院旅程我思考的面相之一。」由此可見,學院某程度顯現了集體創作的困難之處。
曾以《合十》獲金穗獎學生組最佳劇情片的丁冠濠,則悻悻然表示爭論就是社會化的階段。學院會為了創作爭吵,這是未來團隊工作必然會體驗到的過程。
經驗豐富的詹淳皓則說出另一種觀點:「我比較希望專心導演,但最近發現有點困難,導演還是得下去寫劇本。」他體悟到台灣體制環境下,做導演沒有編劇能力往往會引來質疑聲浪,並且,倘若劇本未達到某一程度的水準,拍攝現場就會出現許多麻煩,以致他仍在權衡思考導演、編劇的職責與分工。
但無論有得獎或沒得獎,作品多或作品少,學員討論過程中,並沒有高低位階之分。嚴京威直言:「每個人報名學院一定是想了解不同東西,如果我都不做決定或是聽從他人意見,那我來幹嘛!」
仍然就讀北藝大研究所的丁冠濠同意此觀點:「我們進來就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學員。」丁冠濠更笑說共同創作的碰觸、撞擊會有很多「地獄」的過程,過往創作卡關可以用時間解決,但是因為學院時程相當緊湊,碰上狀況就得當下立刻解決。
別於業界實際狀況,學院會安排專攻攝影專業的學員參與劇本創作。曾擔任《緝魂》第二攝影助理的黃泰誠便說:「我們做攝影的,很常都是拿到文本之後才開始討論執行。在學院裡,則是在文本階段就要討論。」經由不同成長背景的創作者激盪,學院嘗試讓學員跳出既往舒適圈,找到另一種創作方式。
現況:攝影的被動
儘管攝影是電影製作必要的一環,台灣影視教育卻嚴重缺乏。曾擔任過《槍聲》的潘建明便直言,過去在政大廣電系沒有學到攝影技術,都是跟片時直接拿機器硬學,以至於希望在此學習攝影技巧,沒想到學院專注在短片拍攝。黃泰誠也認同攝影難學:「我認為攝影不是一簇可及。所以只能先從助理開始,在攝影師旁邊慢慢觀察。」
來自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的劉晉源同樣主攻攝影,他則點出台灣創作的迥異處。在歐洲,電影短片為符合影展資格,往往會控制在15分鐘內,把故事範圍限縮到非常小,只寫一個狀態;反倒台灣篇幅多為30分鐘,用龐大視角進行敘事。這是他在既往歐洲電影教育未見的。
四位攝影學員也不約而同點出攝影師的窘境——「攝影師其實沒有主動創作權,往往都是被動等待導演邀約。」潘建明就說:「會來找我的都是導演,同輩或上下兩輩,都是認識、介紹的。」看得出學院安排攝影參與文本創作,確實以促進華語創作者間的交流為目標,同時便於攝影組學員曝光,讓業界看見其實力,以便進行產業接軌。
願景:學院帶來的改變
進行本文採訪以前,外界往往市儈地認為,學院主要是以導師與金馬執委會拓展學員人脈,進而取得拍攝長片的門票活動,以致華語圈新銳導演爭先恐後報名參與。
對此,《魚路》導演莊詠翔不以為然:「不是進到學院就會獲得人脈,不參與討論也沒意義,所謂的人脈就是碰不到的脈。」強調學院重點在於傳授,在這裡廖桑會親自共同剪片,對他而言,這就足夠了。游翰庭也延伸回應:「我一直沒有覺得要特別累積人脈,這條路就是多走多看,然後多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
訪問尾聲,詢問進入學院帶來的啟發。陳彥宏發表感想:「我覺得有種被洗滌的感覺,之前遇到瓶頸,會懷疑自我有沒有創作能力。雖然尚未在學院找到答案,但這過程確實有種歸零、重新出發的感覺。」
嚴京威則肯定回覆:「對我而言,確實有感覺到自我變化。過程中,我不斷檢視自己的弱點,其實很痛苦。每一次創作都是把想法放出來,或許其他學員就會提出不同論點,反駁你以為是好的意見,在辯證過程中,其弱點就會曝露,這時大家就要互相妥協,討論中會發現自己思想太狹隘。」
- 欲觀賞金馬電影學院歷屆作品,請點此連結。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金馬電影學院階段性總結:金馬給了你釣竿和魚餌,要怎麼使用就看個人造化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