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籃球在《季後賽》劇中,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切換成其他球類,對敘事方向與意指亦無甚影響,而只有更深刻地探究人與籃球的關係,才能觸及生命本身而誘發共情、引人咀嚼。
(以下內容劇透不多,也請注意)
作為一個每周打波、經常留意NBA賽事的籃球愛好者,對《季前賽》實在充滿期待,畢竟這是香港史上第一齣以籃球為主題的電視劇(香港電台的《青春@Y2K》(2000)同時以欖球為主題,暫且不算)。過去,運動劇一直是ViuTV的熱門劇種,能引起熱議的包括《男排女將》(2020)和《I Swim》(2022),皆或多或少借助香港唯一天團Mirror的號召力。

運動題材的誇張、寫實與失實
撇除明星效應及導演為吸納不諳籃球的觀眾而作的調整,單純討論《季前賽》拍得好不好,可先從掌握現實的問題著手。
過去,運動作品不乏超現實的先例,相信許多稍年長的香港人,都記得《戀愛自由式》(2003)的主角在轉池時施展「破冰轉身」,爆速向前,足以令何詩蓓食塵莫及。籃球界代表則有《功夫灌籃》(2008)中的方世傑(周杰倫飾),他那記三分線起跳接波暴扣,比傳說中具有奧運田徑能力的籃球之神米高佐敦的罰球線起跳入樽更勝幾籌,堪稱籃壇的太上神。
然而,《季前賽》不循此方向,而是如日本動漫神作《男兒當入樽》(1990-1996),讓角色的能力符合現實原則。那麼,為甚麼完全沒有觀眾把《季前賽》稱為神作?單從籃球部分的處理而言,是深度與細節處理不足的問題。導演在拍攝前找來甲一球員為演員提升球技,且在劇中加插術語解釋,是可嘉的,讓熟悉與不熟悉籃球的觀眾增加代入感。可是,內裡的球局佈置,實讓籃球愛好者出戲,寧願到街場看真人比賽。原因很簡單,一則在五打五的球賽不會有那麼輕易與頻繁的籃底走籃,二則正常人的體能無法在短時間內追上大學校隊而體能正是打全場的關鍵,所以到下半場肯定被大炒,更何況主角隊伍無法換人,三則翰林校隊只需專注mismatch單打身高160厘米的朱昆潤(肥仔飾),就能輕易取勝……如此,感覺形同《男兒當入樽》拍一個番外篇,讓五個素人僅以兩分之差敗給湘北般兒嬉。
其實,虛與實不是決定優劣的主要因素,比如日本另一籃球動漫作品《黑子的籃球》(2009-2016),雖滿是狗血設定,如綠間真太郎能在整個球場的範圍內投球,不封阻就必入,但這無阻其成為經典,因為它掌握到觀眾的預期,在誇張中寫實,建構另一套合情理、更具彈性的邏輯(直至劇場版《Last Game》(2017)整整一個半小時只環繞一場球賽、角色瘋狂開外掛,才告完全崩壞)。反之,《季前賽》在寫實中失實,以煽情遮掩無理,概念先行過於突出,導致劇情失去現實的不確定性,因而可預測、失去張力,也就是TVB劇常被垢病的重點。

籃球作為配角
《季前賽》另一讓球迷期望落空之處在於籃球佔比,按主觀統計,第一至十三集,籃球出現的時數平均少於十分鐘,以至最後一場球賽的佔時,足以超過之前球賽的總和,可謂上輕下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