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香港新文學

【香港新文學】跟隨文字看世界——讀陳耀成《時候》、李嘉儀《曝光》

TNL+ 2023/04/29 ,

評論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學工作室,相信文學自火中誕生。火苗以讀書會及創作會為主,集中選讀作品、分享創作,互相討論激發,擦出靈感的火花,將火傳開,重燃天下文心。火苗文學工作室可自由組織活動,主要分為定期及臨時活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和興趣,除了反映在近日復航的機票價格和機場的人潮上,以及電視台永遠製作不完的旅遊節目、旅遊指南,也從我們去讀一部旅遊散文或遊記開始,我們就想借作者的經驗和文字,帶我們去看,去感受一種文字上的體驗。如果說陳耀成的《時候》寫及的紐約是一個更廣闊的,視線以外的紐約,李嘉儀的《曝光》則是寫及一個更深刻的,觸動人心的世界。

文:李家豪@火苗文學工作室

閱讀散文往往像在聆聽作者所分享的人生經驗,因此在沒有被作者的個人魅力吸引,而對其人生產生好奇前,我們未必會無端想翻開對方的人生。

而旅遊散文對我們的吸引力則好像略有不同。

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和興趣,反映在近日復航的機票價格和機場的人潮上,以及電視台永遠製作不完的旅遊節目,持續會再版的旅遊指南,而從我們去讀一部旅遊散文或遊記開始,我們就想借作者的經驗和文字,帶我們去看,去感受一種文字上的體驗,那種體驗絕對不是旅遊節目或指南的吃喝玩樂上的,而是在那些地方的人情風景和我們的,或我們想像的有甚麼不一樣。

去年出版的陳耀成《時候》中輯一的「世界」部分,大量收錄有關九一一後作者於紐約的所見所聞。我們這些遠離事情現場的人,對九一一事件的印象除了對襲擊過程的震驚,餘下的就是美國出兵伊拉克,於以暴易暴的資訊中來回。陳耀成的文字卻引領我們去目睹和九一一陰霾下的紐約居民是如何在哀痛中生活下去,這些都不是我們從新聞或旅遊節目中看得見的。

mock-up_時候-v2-1024x1008-1
圖片來源:蜂鳥出版社

我住在上城一百多街,從窗口首先可以看到大火升天的濃煙,然後雙廈倒塌後的捲天的泥塵。

與災場咫尺天涯,但一個星期後,陰森幻異地,風向轉了,從下城吹往上城。大氣中是一股辛辣的焦臭的而令人赫然驚悟的——死亡的氣味。

一年以來,雖然大家都說重新過正常的生活,但最近城中到處張貼着一張海報,是公家心理輔導熱綫廣告,因為據說不少紐約客因為九一一患上心理憂鬱症。(陳耀成《時候》,51頁。)

陳耀成數行文字間橫跨了九一一現場的三段時空,由建築物的崩塌寫到心靈的陷落。這些內容超出了我們對這場苦難的理解,因為我們從新聞資訊上,最常接觸得到的,是美軍的復仇過程,遠多於深深烙印這座知名城市的場痛。

世貿中心是紐約最後一幢以石棉物料建造的摩天大廈。朋友間立刻傳送電郵,警告接近下城時,要戴防毒面罩。縱使出街一行,之後最好也要洗澡。衣物要不斷替換,送去乾洗。

那是一份隱隱的、浩劫餘生的感覺。友朋不斷交換故事,最常問的是:那天早晨你在哪裡!此間傳媒以珍珠港事件比較。我直接的感受是:這是美國的廣島長崎。(陳耀成《時候》,56頁。)

浩劫現場或許是短暫的,現場的火災可以撲滅,頹垣敗瓦可以清理,但這不過是一切後遺的開始。陳耀成用文字帶讀者到劫後現場,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紐約,一個與經濟金融無關的紐約,一個即使呼吸也是有害的紐約,了解人們心底的哀慟。當他以廣島長崎兩座外國城市作類比時,說明面對這些浩劫,對於生活在香港這樣素來安穩的城市裡的人而言,很難從生活中找到可以相比的毀滅。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香港新文學】於是於是,戲以成詩——讀飲江《於是搬石伏匿匿躲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



香港新文學:

香港還不知道是否已成美麗新香港,但香港的文學界,已變化出新景像。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