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香港新文學

【香港新文學】既然無法前行的回溯——讀陳志堅《時間擱淺》

TNL+ 2023/05/29 ,

評論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學工作室,相信文學自火中誕生。火苗以讀書會及創作會為主,集中選讀作品、分享創作,互相討論激發,擦出靈感的火花,將火傳開,重燃天下文心。火苗文學工作室可自由組織活動,主要分為定期及臨時活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擱淺本來意味著船入淺水而無法行進,但「時間擱淺」卻意味時光停滯而無法回溯。香港是一個急速轉變的城市,倉促的重建,使很多文物古蹟面臨拆卸,甚至毫無意義地搬遷。

文:許嘉樂@火苗文學工作室

陳志堅的《時間擱淺》是一本以香港城市風貌為軸心的散文集,散文分有兩輯,分別是「塵土之外」以及「記憶的弦」。

「塵土之外」記香港三大區域:港島、九龍和新界的各種面貌,雖然篇幅較短,但已將香港十八區均寫進其中,可謂精緻地記盡了香港值得一記的事物。至於「記憶的弦」,則主要寫他特別鍾情之地,篇幅較長,正因為寫得仔細,讀者可發現他內心更深處的想法和觀點。本書還收錄了他的攝影作品,更具體地呈現他所到之處的歲月痕跡,亦補充了文字無力修築的形象空間。

擱淺本來意味著船入淺水而無法行進,但「時間擱淺」卻意味時光停滯而無法回溯。香港是一個急速轉變的城市,倉促的重建,使很多文物古蹟面臨拆卸,甚至毫無意義地搬遷。

Screenshot_2023-05-29_at_6_18_42_PM
圖片來源:明窗出版社

美利樓就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以建成時任軍械局長的美利爵士命名。大樓原址位於香港島中環花園道與金鐘道交界,後來遷往赤柱海傍。一座建築物由原址搬到另一處「安置」,猶如將長城搬到嶺南,外表是保留了,但從歷史跟地理的角度,本身便是一件荒謬絕倫的事。在〈南區﹒一覽無餘〉裡作者說到:

大樓已欠缺從前軍營的戒嚴,在和平的日子裡意外地改易為國際成衣店,相比起徒剩外殼的歷史建築,她總算仍舊保存自己的瑰麗,安分地存留下來。

作者似乎安心於大樓保存華麗的外表,但其實當中不無唏噓與感嘆,他補充:

安分,在這個都市裡從來都是奢侈,甚至渾然不覺得它的存在。

何謂「奢侈」?作者暗示著香港古蹟的拆遷改裝,往往只求保留表面,只求「金玉其外」,至於是否「敗絮其中」毫不重要。正如故宮裡開超市,開百貨公司,城市中人其實並不關心。可笑的是,每當有古蹟被拆,香港人紛紛大嘆可惜,但到了古蹟被遷拆,人們在時光暗暗流逝之中,又會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感嘆。香港人彷彿都中了失憶的咒,咒語一代傳到另一代,古物逝去,新樓迎來,而新樓變了古物,古物又再次逝去。漸漸地,香港便成了無根的城市,無法回溯種種過去。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香港新文學】跟隨文字看世界——讀陳耀成《時候》、李嘉儀《曝光》



香港新文學:

香港還不知道是否已成美麗新香港,但香港的文學界,已變化出新景像。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