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遊子遊學場

【遊子遊學場】英國育兒法:成績表沒有排名,因為看重的是自理能力?

TNL+ 2023/11/19 ,

評論

梁曉芙

梁曉芙

梁曉芙

升學界花姐。在英25年,曾經出任英國泰晤士報頭50大小學校監,英國大學招生國際主任。現在英國提供教育和文化諮詢服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日常的工作就是要為新家長解釋成績表分數,還記得有一位媽媽打電話給我,態度有一點生氣,就是因為學校成績表沒有全班和全校排名,令她不知道孩子成績是好還是不好。

10月底時候和英國本地華人社區中心應邀主辦一場英國教育講座。這活動通常邀請到英國本地學校老師和家長,談談關於香港家長對英國學校的期望和討論。很多香港人在這次移民潮移民,都是為了子女教育,但很多時候把自己的那一套「搬龍門」地帶來英國,引發我們所講的文化矛盾——究竟大家對育兒很分別在哪裡?

Screenshot_2023-11-20_at_2_47_12_PM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華人社區中心的講座

分別一:太過注重成績

英國人選擇學校的方法和很多地區不一樣。雖然在亞洲學校也有有校區,一般都是根據校區來分,但英國公立學校是單純根據你家和學校距離來選擇學生。在英國,好學校附近的樓價都比其他地方貴。這個對香港家長就很困擾,尤其是對於成績中上學生的家長,他們覺得我孩子可以去好學校,為什麼受限在這個機制裡面。

另外,我日常的工作就是要為新家長解釋成績表分數,還記得有一位媽媽打電話給我,態度有一點生氣,就是因為學校成績表沒有全班和全校排名,令她不知道孩子成績是好還是不好。

在英國小學的成績表,很多時候都沒有寫上一個評分例如ABC,以努力分1-5代替。以功課和學堂表現為例,例如會有:課堂給的小練習做得怎麼樣?上課時候有沒有發問?而和其他同學討論都是努力分。這個對亞洲家長很困擾,究竟孩子對課堂或者學業的了解足不足夠? 所謂的快樂學習就是要把亞洲文化裡的互相比較放下,先好好考慮自己的問題,例如,如果努力只有3分,是因為什麼呢?可能是課堂的小練習做得很一般,之後沒有找老師問問題。

我也有面對過一些對子女太高要求的家長,導致家長和孩子關係緊張。疫情時候,我有一個媽媽找我,當時因為還需要自我隔離,那位媽媽很心急問了很多關於如何在隔離期間外出的方法。最後我問了原因,不明白為什麼媽媽那麼著急。原來,她是一位超級虎媽,對女兒的成績和進學非常緊張。女兒考到外國大學後,就跟家裡斷了聯絡,差不多9個月都未能聯絡上。媽媽很傷心,所以在暑假前飛來英國,哭著說希望可以跑到她宿舍等她見上一面。她只剩下這個機會找女兒了。畢業後女兒就可以申請留在英國工作,媽媽就沒有了她的地址,就連最後一個聯絡方法都沒有了。

分別二:自理能力歸零

最近舉行的教育講座,第一個家長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英國的功課那麼少?課堂教的不夠深。」當時我另外一位老師解釋,英國對孩子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成長的目標,可能不是你要在數學課學會sin、cos、tan的三角函数,而是在課堂外的自理能力。比如日本小學生會自己一個人搭交通工具上課,又或者負責學校清潔。寫文時候時10月,也是剛開學的階段,我每天都要在學校和家長約見中度過,學校提出的問題,都是和學生自我能力有關,簡單如,學生不懂穿鞋帶或者領帶,到不會和別人共處在食堂吃飯等。

在英國老師眼中,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是等同的。可見,在亞洲孩子之中,他們的學習能力可能比同輩高,但在自理能力上就相差超過5-7年以上。這個也解釋到為什麼英國老師對香港學生的評價。

分別三:對將來欠缺規劃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遊子遊學場】補習文化、老火靚湯已在英國流行——我和Z世代的距離



遊子遊學場:

送子女往海外留學,絕對不是旅行這樣簡單。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遊子的故事,有苦有樂有得著,才算是留學。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