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世衛確認加工肉品增患癌風險 計劃負責人︰風險仍然不高

2015/10/27 ,

新聞

Kayue

Photo Credit: tl6jo2dn7, CC BY-SA 2.0
Kayue

Kayue

Factcheck Lab 執行編輯,曾任《關鍵評論網》編輯,最想寫的還是數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世衛專家小組確認進食加工肉品會增加患癌風險,每天多吃50克會增加18%風險。專家表示,吃加工肉品導致患大腸癌的風險仍然算低。

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昨日宣佈,決定在IARC的致癌物分類中,把加工肉品歸入第1類別,即「確認對人類致癌」;並把紅肉歸入第2A類,即「很可能對人類致癌」。

刊於最新一期《柳葉刀腫瘤醫學期刊》的報告指出,由22位專家組成的小組,閱讀超過800項研究後,評核各項研究的質素,再判斷研究提供的資訊。被評為提供最多資訊的研究,會分開處理紅肉及加工肉品、附上參與者的進食數據、數據由可靠的研究人員收集、樣本數量夠大,以及控制了其他導致癌症的潛在因素。

在衝量過各項研究的質素及結論後,專家小組認為現時有足夠證據確認,加工肉品增加人類患大腸癌風險。

這代表加工肉品很危險嗎?

不是,至少並非像一些報章標題所指「等同吸煙」,吸煙引致肺癌的致癌風險要比吃煙肉、香腸和漢堡扒高得多。

IARC把加工肉品納入第1類別,原因是有充份的研究顯示,吃加工肉品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而把紅肉放進2A類,是因為專家小組在看過相關研究後判斷,部份研究顯示進食紅肉跟患癌風險增加有關連,但證據未算充份,研究亦未能排除癌症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致。

所以,IARC的分類跟證據多少有關,跟風險高低無關。即使香煙和加工肉品都屬於第1類別,並不等如兩者增加的風險相等。

同樣在第1類的,包括太陽軸射和酒精,相信不少人知道曬日光浴會增加皮膚癌風險,卻不會完全避開陽光;而在恰當份量下酒精也可能對健康有點好處。

飲紅酒有益健康?是時候更新科學知識了
其實鹹魚也致癌? 分享「漢堡香腸列致癌物」的新聞前 你需要知道的事

簡單來說,這次分類是基於已知的研究,並非有甚麼新發現。IARC的決定,僅代表科學界及醫學界有足夠研究證據相信,進食加工肉品會增加患癌風險。

風險增加 仍然不高

IARC的新聞稿引述其專刊計劃負責人Kurt Straif博士指出,吃加工肉品導致患大腸癌的風險仍然算低,雖然研究顯示患癌風險會按攝取量相應增加。根據一項後設分析,以每天計每多吃50克加工肉品,患大腸癌的風險便會增加18%。

必須留意,18%這個數字指相對風險增加,而如果本來患大腸癌的機率就很低,所增加的風險只會很小。打個比方,買2張彩票的中獎機會,要比買1張彩票高100%,可是中獎機會仍然很低。

而且癌症這種複雜的疾病,一般而言難以確定成因,醫學界只能提出一些會增加患病機會的因素。因此並不是說吃加工食品就會得癌症,正如有人吸煙也沒有肺癌一樣——只是煙民比不吸煙者患癌症的機率要高得多

實際患癌比率及風險

根據醫院管理局2012年的大腸癌統計數字,男性及女性的發病率按年齡修正後,分別為每10萬人有45.5人及30.6人患此症。而以一生累積風險計,在75歲前男性平均每22人便有1人發病,女性則平均每34人有1人發病。

簡言之,整體而言男性患大腸癌的風險為4.5%,女性則是2.9%,假如每天吃200克加工肉品,按上述數字,風險會增加近1倍至8.8%(男性)及5.7%(女性)。

而且,患大腸癌的風險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以至家族遺傳等,每一個人的風險也不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網頁上,有個小工具可以評估患大腸癌風險,不過只適用於50至85歲人士,亞州人的數據也不夠多,或會影響評估。

應該少吃 不必戒掉

總而言之,現時醫學界有足夠證據肯定,多吃加工肉品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要降低風險的話,應盡量少吃一點,也多吃蔬果、多做運動及戒煙。不必因曀廢食,也不應隨口說「甚麼都會致癌」而忽略風險。

專題下則文章:

為甚麼你需要小心「熱飲致癌」的新聞



如何閱讀令人驚訝的健康新聞:

不少跟健康新聞都非常嚇人,往往說這種日用品致癌、那種常見物質危險等等,本系列專門查證有關新聞及消息,有些是標題黨,有些是內容過份誇張,有些源於誤解,也有些根本是流言。希望透過這些例子,令讀者能夠在閱讀健康新聞時,仔細檢視其內容是否可靠,減少失實訊息傳播。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