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詩的解剖刀

【詩的解剖刀】音樂性1:如何看出詩中隱形的「速度記號」?艱深的詞像便秘、簡單的詞溜滑梯

TNL+ 2022/09/20 ,

評論

李修慧

李修慧

李修慧

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曾任關鍵評論網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議題,目前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曾獲鍾肇政文學獎小說獎、新北市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新詩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將進入本詩重點」只是詩人放慢速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有時候,是因為這段話很美,作者希望你可以多花點心思慢慢享受,有時候,是這句話的畫面比較複雜,作者希望你可以慢慢想像。每個人要讀者放慢速度的原因都不一樣,但都有可能透過「艱澀的語詞」來達成這個效果。

「詩的解剖刀」第3篇,這次我們要來談談進階一點的東西:詩的音樂性。大家國中或高中可能都聽過國文老師叫我們背一樣東西:「詩的三性」,分別是「音樂性」、「繪畫性」、「建築性」。

繪畫性很好理解,就是詩帶給我們的畫面感,建築性則是指詩的結構,例如起承轉合之類的,但音樂性到底是三小,現代詩不像唐詩一樣要平仄對仗、也不需要押韻,又不像宋詞一樣可以唱,到底哪來的音樂性?

其實還是有的,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現代詩的音樂性指的就是「唸得快/唸得慢」。就像作曲家會在曲譜上面標示「快板」、「慢板」、「行板」之類的速度記號,詩人在寫詩的時候,也會設想,如果讀者在閱讀某一行、某個詞的時候,唸得特別快或特別慢,就更容易想像詩的內容、更容易沈浸在詩的氣氛中,也就能達成最好的閱讀效果。

但是,現代詩沒有「快板」、「行板」之類的記號(就算有也不好用,因為一首好詩往往有的地方需要快、有的地方需要慢),因此,詩人就會透過一些小技巧,來誘導讀者唸得快、或是唸得慢。這些技巧,依據他們的「規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 詞的特性
  2. 行的長短
  3. 遍布整首詩的技巧

這篇,我會先介紹「詞的特性」和「行的長短」,告訴大家詩人在文字裡安插了哪些隱形的「速度記號」。

接下來,我會用詩人楊智傑書寫社會運動的〈2014給上一代人的情詩〉做例子,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可以先找個安靜的地方,試著唸唸看這首詩,唸的時候,順便注意一下,看有沒有哪個地方你會不小心停頓、變慢,哪些地方你會快速唸過去。

〈2014給上一代人的情詩〉

2012我閉門苦讀高普考
喝風,吃雨
靠小寧打工接濟
不去聽2013,機械獸縝密陣形
議場外靜列
菸絲墜落
黑暗中大口呼吸者,行為已違法——

一場雨。

上一代逼視著大火
這一代
卻在雨中弄髒了眼鏡。2013我騎單車載小寧
回到老眷村
旋即跌入1997、1985,1968
承認記憶不願帶走的(老窗格、薄暮色
雨夜小巷子)

遺忘就註定要帶走……

2013,這世界已不屬於我
牽著小寧走上街頭
人群中我高呼口號:「無法原諒是因為
已經原諒?」「依法行政意思是
怪手與拒馬?」
時光的背影瀟灑轉身
槍殺了我們——

(2014,時間倒轉
死者甦醒
公平與正義要回來了,白紗裡小寧嬌羞
奔向我胸口)

一場夢。

2013我在深夜重讀王小波
在一並不偉大的時代,執意翻開偉大作品
旋即被拖入歷史的暗巷
像殘廢的
大樓洗窗工,在暴雨的逼供中哭出白銀……
2013,天地不仁

誰不是自己
僅有的不敗之地?

2014床頭燈亮,我知道基本薪資
快調漲了
我知道自己快有房可住了
我知道十七歲小寧
卸下肩帶,在一個新世界的微光裡等我

我知道,我知道
但2014
睡不著的人沒權利要求醒來……

用「語詞」改變語速:艱深的詞像便秘、簡單的詞溜滑梯

首先,要調整閱讀節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透過語詞。而簡單的語詞,會讓你像溜滑梯一樣一下子就滑過去,而艱澀的語詞,你可能就會需要想一下,有時候,超級難的語詞甚至會讓你像便秘一樣卡住,而那個「想一下」或「卡住」的時間,就能放慢你閱讀的速度。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詩的解剖刀】「意象」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詞,在你腦海中浮現什麼意象?



詩的解剖刀:

我相信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一雙能讀詩、會讀詩的眼睛。但有時候,我們只能感覺這首詩好棒、好感人,卻講不出來為什麼。 為了讓你推坑欣賞別人好詩時更有說服力、也為了能讓你有機會看破現代詩人的「路數」,《關鍵評論網》推出「詩的解剖刀」專欄,我們將蒐羅、介紹「長老級」詩人、評論者用來分析、解剖詩的工具,未來,帶著這套解剖刀組,討論一首詩時,就不用再遷就幼稚園等級的形容詞。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