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詩的解剖刀

【詩的解剖刀】音樂性2:重複之必要——「複沓」與「押韻」為何唸起來感覺優美?

TNL+ 2022/10/20 ,

評論

李修慧

李修慧

李修慧

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曾任關鍵評論網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議題,目前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曾獲鍾肇政文學獎小說獎、新北市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新詩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大量的複沓後,那些「沒有複沓」的句子,對讀者來說相對陌生,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會放慢速度。而「沒有複沓」的那幾句,剛好正是全詩最精華的結論或總括,在這時候放慢讀者的速度,當然也就能有最好的效果。

你有沒有好奇過,國高中老師教過我們那麼多押韻的古典詩,也多次教過我們「排比」修辭,但說穿了,押韻和排比就只是在不同句子裡重複使用某個音、某個詞,到底優美在哪裡?

其實,這一切都跟「音樂性」有關。讀完這篇,就能解答這些疑惑。

上一篇「詩的解剖刀」已經講過,如果以最簡要的方式解釋,詩的音樂性就是「操控閱讀速度」。而「閱讀速度操控器」,除了上一篇談到的「語詞」、「換行」,還有一些是遍布整首詩的小技巧,必須整首詩一起看,才能觀察出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複沓」跟「押韻」。

複沓:用重複的字詞加快節奏

「複沓」就是我們國高中常見的修辭「排比」,也就是「在不同的句子出現同樣的字詞」。

複沓最基本的用意,是呈現「類比」或「層層推進」的關係。例如「烏龜怕鐵鎚,蟑螂怕拖鞋」,這段帶有重複字的順口溜,代表「『烏龜怕鐵鎚』就像『蟑螂怕拖鞋』」,兩句話有互相並列、類比的意思。又例如「阿嬤生了我媽,我媽生了我」,這兩句帶有重複字詞的話,則有「層層推進」的關係。

然而,除了語意上的「類比」或「層層推進」,複沓在音樂性、節奏感上,也能夠加速閱讀。

還記得我們上一篇曾說過,詩中如果出現陌生、艱難的詞,可能會讓讀者像便祕一樣思路卡住,因而拖慢閱讀速讀;而簡單的詞,則會有溜滑梯般的效果,加快閱讀速度。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詩的解剖刀】音樂性1:如何看出詩中隱形的「速度記號」?艱深的詞像便秘、簡單的詞溜滑梯



詩的解剖刀:

我相信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一雙能讀詩、會讀詩的眼睛。但有時候,我們只能感覺這首詩好棒、好感人,卻講不出來為什麼。 為了讓你推坑欣賞別人好詩時更有說服力、也為了能讓你有機會看破現代詩人的「路數」,《關鍵評論網》推出「詩的解剖刀」專欄,我們將蒐羅、介紹「長老級」詩人、評論者用來分析、解剖詩的工具,未來,帶著這套解剖刀組,討論一首詩時,就不用再遷就幼稚園等級的形容詞。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