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詩的解剖刀

【詩的解剖刀】如何判斷一首詩的「情感」表達得好不好?要領就是「文質相稱」

TNL+ 2022/11/20 ,

評論

李修慧

李修慧

李修慧

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曾任關鍵評論網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議題,目前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曾獲鍾肇政文學獎小說獎、新北市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新詩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數人愛上一首詩,都是因為被感動。但文學正如大部分的藝術作品,永遠有虛構的可能,文學的世界也容許虛構,因為文學作品表達的是人內在的情感、思想、心理狀態,因此,就算有一台無死角的錄影機記錄著作者的客觀生活狀況,我們也無法透視作者的心理狀態,而且人的心理狀態是千變萬化的。

前幾篇「詩的解剖刀」,提到了意象、音樂性等,但相較於這些形式方面的技巧,現代詩有個更關鍵的要素,那就是「內容」。而一首詩的內容,要讓人留下印象,不外乎就是透過詩中的「情感」與「思想」。這篇文章先來談情感。

大部分人愛上詩,都是因為「情感」

情感代表詩所傳遞出的情緒、所描寫的感受,讓讀者有所共鳴、覺得感動。

詩中的情感,我想大部分讀過詩的人都能理解,許多人愛上詩,就是因為曾被某首詩感動。但如果更仔細地分析現代詩,我們該怎麼判斷詩中的「情感」表達得好不好呢?

最重要的判斷要領就是「文質相稱」。「文」代表文采、修辭、形式,也就是前幾篇介紹過的那些技巧;「質」代表內涵、內容、主題。文質相稱就是指「外在的修辭」和「內在的內容」必須互相搭配,唯有如此,詩才能感動人。

如果描寫濃烈的情感,卻用非常平淡的意象,可能就會顯得「力不從心」,無法表達出情感有多濃烈;但假如描述平淡的情感,卻用過度濃烈的詞彙,則顯得很矯情,讓人覺得你在「為賦新詞強說愁」。

詩的情感很看「緣分」

此外,詩的情感注重作者和讀者的「緣分」。例如我是住在台灣的生理女性,我或許就很難對當兵的詩有共鳴;或者我是個順性別異性戀,某首書寫同志心境的詩,我可能就要思考很久,才能體會。要被作品感動,很看重讀者和作品是不是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相遇。

在此,我想分享詩人李蘋芬的作品〈新生〉,這首詩描寫當代愛情中常見的煩惱,對於我這樣的異性戀女性來說,詩中的情感就非常令人動容。

〈新生〉

近來,我開始揣想老年
總把手稿遺落在迷宮
待你撥弦,哼起民謠
數數我們一起見過幾回紀年
黃金葛擺在浴室
提醒我們事物的全部衰榮

開始習慣,整個下午聽火車
為了永遠不能是對方的起站
而憂傷,像一疋粗礪的料子
我與你共穿那衣
慶祝那布滿擦傷的豐饒身體

終於你抵風而來
剛剃的鬍髭像磨好的刀
貓舔了我的傷口
像你對我做的。
或者,八月,你終於把過去呼喚成幽靈
夢中我們濕髮同行
你為我洗浴並把我包裹

當你站上天台,空氣明亮
宛如中暑的徵兆
我們再也不夸談乾淨的過去
傍山的寧靜甬道,與輕氣球
或者談談我曾有不開窗的單人房
養著多刺多肉的植物

今天的天空,適合晾乾過去剩餘的水滴
你曬上亞當一般的微笑
夾起女子胸衣,等待著老
在我們的家,窗櫺泛起春日的顏色
繼續生長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詩的解剖刀】音樂性2:重複之必要——「複沓」與「押韻」為何唸起來感覺優美?



詩的解剖刀:

我相信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一雙能讀詩、會讀詩的眼睛。但有時候,我們只能感覺這首詩好棒、好感人,卻講不出來為什麼。 為了讓你推坑欣賞別人好詩時更有說服力、也為了能讓你有機會看破現代詩人的「路數」,《關鍵評論網》推出「詩的解剖刀」專欄,我們將蒐羅、介紹「長老級」詩人、評論者用來分析、解剖詩的工具,未來,帶著這套解剖刀組,討論一首詩時,就不用再遷就幼稚園等級的形容詞。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