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榜首之姿踏進臺大財金系的丁筱晶,絕對有本事捧上人人稱羨的金飯碗,卻一身傲骨走進以文字為兵器的媒體業,又跌破眾人眼鏡,毅然轉身走上創業的道路
文:Kay Ke
台灣的創業圈長年以來陽盛陰衰,近幾年綠叢中冒出幾簇顯眼的燦紅,在極少數投入創業的女性中,丁筱晶的轉業背景最饒富興味。
以榜首之姿踏進臺大財金系的丁筱晶,絕對有本事捧上人人稱羨的金飯碗,卻一身傲骨走進以文字為兵器的媒體業,當起記者寫著嚴肅的金融新聞,本以為此道將是她奉獻終生的事業,她卻又跌破眾人眼鏡,毅然轉身走上創業的道路,更在今年飛到矽谷,近身取經創新思維三個月,滋養她對於創業經營的拿捏勁道。這一切的一切,背後其實有她不為人知的一份初衷。
出走 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明天
很多人以為,放下記者身份跑來創業的筱晶,是因為對日益嚴峻的媒體產業失望的關係,卻殊不知,以深入調查為基礎的新聞工作,是筱晶從高中時代就嚮往的夢想。
當年媒體生態混沌,前輩因而建議她,若要念新聞系,最好輔修其他科系,作為以後從業的輔助,因此筱晶選擇踏入商學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修煉未來踏入職場基本套路。金融業和新聞業,原本兩者都是被筱晶同等考量的出路選項,然而,2008那年在投資銀行的實習過程,卻成了筱晶決定就職方向的轉捩點。
銀行內高度追求績效的價值觀、功利導向的思考模式,讓筱晶首次確認自己不想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人生,加上之後金融海嘯爆發,讓她決意投向初戀情人—新聞業的懷抱。
然而在小確幸蔚為新聞閱聽風潮之時,主跑財經線的筱晶漸漸發現,一條對民生可能有重大影響的金融新聞,閱讀率可能比不上台北市某家拉麵店新開張的報導。
「財經、金融類新聞所挖掘的內容,其實可能會對民生造成影響,但大眾並不一定知情,因為這類技術性、硬邦邦的內容形成一個較高的門檻,感染和傳遞力皆低,引不起大眾閱讀的興趣,但產出新聞的記者卻常要冒著拿存證信函的風險追求真相,犧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來支撐公平正義的理想,當中龐大的壓力和心酸,非外界所能體會。」
筱晶感概地說:「新聞涵蓋的層面太廣,走這一行,寫出很棒的東西,很難得到掌聲,但只要一出錯,就會遭到全面的撻伐。」
記者生涯的兩年半中,筱晶磨練出來紮實的報導基本功,但她感受到記者最終能做的,依舊只是點出問題,卻無法下手解決,就像在旁邊加油吶喊的啦啦隊,永遠不是出賽的選手。過程中,時代的轉速越來越快,爆炸性的網路資訊讓人類正以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腦力和眼力,陸續有些筱晶的同行心灰意冷轉行做起企業公關,也有仍有不少同業始終恪守理念堅持著崗位。
最終筱晶發現,媒體行業的構成,是以傳遞社會公義為核心價值,具有公共服務價值的角色,但本身卻需仰賴廣告等商業交易模式維運,本質上的衝突造成媒體業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新聞產業最大的困境並非缺乏好人才,而是找不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幾經思量後,筱晶毅然決定放下記者的工作,走上創業的道路,think out of the box,自己探索發展新的商業運作可能,期待未來的有一天找到新的商業模式,能回頭發揮在她所愛的媒體業裡。

「TRAIWAN出來玩」共同創辦人丁筱晶。照片由AppWorks提供
創業非圓夢 而是理解自己的過程
辭去記者工作後的筱晶,一邊思索著下一步該往哪兒走,同時在旅行的過程中發現台灣各地有不少老屋翻新、融合新舊文化氛圍的特色民宿,但卻因為市面上缺乏簡單又好用的管理平台提供年長的經營者們使用,因而喪失了許多接待國際旅客的商機。
筱晶和資管背景出身的男友,因而決定開發以服務旅宿業者為主的TRAIWAN(諧音:出來玩)管理系統平台,除協助業者用網路管理訂房之外,更幫助這些特色民宿在Agoda、Booking.com、Expedia等國際知名的旅遊住宿資訊線上平台曝光、同步管理房態與房價,同時也帶動更多國際旅客來台,目前已有超過320家旅宿業者與 TRAIWAN 合作。
記者生涯的磨練,讓筱晶開發業務面與新客戶交手時,總是能很快打開對方的話匣子,並判斷對方的性格、需求,但因為年紀輕的關係,在一開始費了不少心力建立客戶對她的信任感。
對筱晶來說,創業的動力帶著為媒體業找到商業模式出路的初衷,並非是圓夢,更像是一種理解自己的過程,為了能更深入學習創業與建立商業模式的訣竅,筱晶和男友也申請加入了AppWorks的加速器:「那段時間,不僅認識許多有創業實戰經驗的Mentor(導師)網絡,釐清我在市場拓展經營上的難題,更重要的是認識了一群同樣在自己創業、胼手胝足的同伴們,大家相互扶持打氣,資訊互通有無,對創業者來說,這無疑是最重要的心靈支柱。」爾後,筱晶更取得機會前往美國矽谷,一探這個舉世聞名、孕育出許多知名創業家的搖籃沃土。
四大軟實力扛起矽谷金招牌 台灣尚需苦追
在多元人種集聚的矽谷被各種文化交融激盪的90天中,筱晶看見許多顛覆台灣主流的價值觀,例如:相較於進入大公司工作,在矽谷創業反而更被視為光明的選擇;不少人儘管有份正職工作,手中卻都有另一份專案或創業想法,會利用下班時間把它發揚光大。
矽谷之所以能孕育出川流不息的創新人才,並非因為擁有一流的硬體建設,而是因為涵養了四項堅強的軟實力:敢投資新興產業的投資人、有成功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導師、可系統化分享與傳承的創業知識體系,以及最重要的一點, 不畏失敗、隨時分享創新動態、支持創新冒險的社會文化網絡。
相較於台灣,雖然政府這兩年來大力支持,不少大學也成立育成中心鼓勵創業,但要追上矽谷的環境還有好長一段路得走。以市場環境而言,台灣首要問題,在於缺乏理解軟體產業的資本市場與投資人,企業的思維依然停滯在硬體製造時代,忽略軟硬整合的物聯網新時代浪潮即將打上來。
再者,台灣資本市場主流不青睞軟體產業、也少見大公司併購新創公司,造成了台灣走過公司上市興櫃、賣掉等完整企業循環的創業家少得可憐。但在矽谷,這種創業家俯拾皆是,甚至許多年僅20、30歲,就已擁有跟創投與資本市場交手的豐富經驗。
這些人多轉型為天使投資人,是金主亦是導師,拉拔新一代創業家,並將新創公司順利銜接到創投。「資本市場不去理解新興產業、身經百戰的軟體創業家與天使投資人數量持續貧脊、社會文化對於創新冒險始終抱持著保守態度,才是讓台灣創業環境跛腳的主因。」筱晶語重心長地下了結論:
「此外,台灣在創業實戰知識上的認知依然非常零碎,目前也缺乏系統化的整理與傳承。舉個實例來說好了,在矽谷上一堂Meetup.com內的課程就能學到的市場常識,只花了我2小時與600元台幣;但是在台灣,創業者可能得自己四處請教摸索大半年以上,而且還不知道能找誰問。」
筱晶在矽谷的日子裡,與前東家合作開了專欄,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出來,「台灣雖然是座很小的島,但還是存在許多資訊不對稱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台灣的團隊去矽谷,會把經驗帶回來分享、傳承,但一般大眾似乎還是不太了解創業圈的人在做什麼。我希望能透過比較簡單的文字,拉近大眾和創業圈的距離,讓大家理解創業圈在想什麼,消弭誤會和懷疑。」
台灣要如何用「創新」打贏下一場國際戰爭,彌補新世代的斷層?筱晶說,她目前也還找不到變法圖強的答案,但她知道的是,現下已是個不進則退、退無可退的時代。

「TRAIWAN出來玩」共同創辦人丁筱晶。照片由AppWorks提供
生命本身遠比創業更有價值
那麼,丁筱晶鼓勵大家自己創業嗎?關於這個問題她沈吟了一會兒,字字斟酌地回應說,創業不該是盲目投入的,她鼓勵大家先思考自己願意為創業犧牲的底線,想清楚了再來創業。「個人把創業當成人生唯一的價值是件危險的事,當社會一味鼓勵全民創業也是危險的。
創業會有很多犧牲,如果創業家的生命裡只全部圍繞著創業,可能會顧不上家庭、兒女、男女朋友,但生命中這些人事物失去了並無法重來,你是否真的願意犧牲?犧牲後得到的東西,又是否是你真的想要的?」
筱晶曾受邀出席過不少校際講座,談自己的創業過程,面對台下一雙雙年輕的眼睛充滿對創業的憧憬,彷彿創業一定通往成功,她總是有點於心不忍,因為知道自己開口就是要澆一桶冷水:「創業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方加乘起來的結果,不是一就是零。尤其在台灣,天時和地利怎麼變化,沒有人能知道,人和是唯一一個自己可以掌控的因子,但也就只占了三分之一。我不認為人定就可勝天,很多時候是時勢造英雄。」
為何當今台灣的年輕人對創業的想像過於美好?筱晶眉頭微蹙地指出:可能是台灣目前大部分的產業都在萎縮,薪資水平低落已是多年不爭的事實,求職市場僧多粥少,就算年輕一代擁有比自己父母更強的能力,卻在台灣找不到適合的舞台;同一時間,對岸同齡的一代可能已坐上中高階主管的職位,拿很高的薪水,「創業」相較之下就變成一個比較酷的選項,也有更多年輕一代轉念覺得不如自己出來闖一闖。「只是,創業所要犧牲的東西大家是否都有覺悟呢?」
「創業其實是一種Life Style 的選擇,新鮮、刺激,也許一戰成名,但別忽略了99% 的失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要認清自己要走哪條路,清楚了,就不怕後悔。」
會私奔的就是會私奔,只是看夠不夠愛而已
台灣目前創業圈裡,男女性別比例是壓倒性地不平衡。為什麼女性創業者這麼稀少?筱晶覺得,男性和女性在本性上的差異,最終影響了是否投入創業的選擇;也許是男性的競爭意識比較強烈,也可能是因為在男性世界裡,通常最終決策權還是握在自己手上,而女性的世界裡,考慮的通常不止一個人。
「談起女性創業,在這個話題裡的『創業』角色形象,其實有點像故事裡的壞男人,」筱晶露出一絲調皮的表情:「不一定真的壞,但很有魅力,有可能開創出不一樣的精彩未來,也有可能全盤皆輸,如果女生真的愛上這個壞男人,不管別人怎麼講,還是會義無反顧地私奔。」因此,外界加諸的箝制、壓力其實都是其次考量,是否要走上創業這條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確認是不是真要這樣的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也是自由社會的精神。
「會私奔的就是會私奔,只是看你夠不夠愛而已。」與「創業」私奔的筱晶,坦誠自己私人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她也在努力調整工作和私人生活的均衡,至於未來會以工作或家庭為重,筱晶認為兩者都是生命中重要的課題,不該是絕對二分法,眼下是她衝刺事業的階段,但對於家庭與私人的時間,她也付出全心的經營。
採訪接近尾聲時,TRAIWAN的另一位創辦人、同時也是筱晶男友的戴智斌,提早現身,靜靜地在一旁等她。離開時,兩人小聲交談著,參雜著笑聲,和一些生活點滴的對話,提醒我除了筱晶之外,和「創業」私奔的其實還有另一個人。未來還有許多未知的艱苦,但相信筱晶將帶著初衷,與她的同伴持續在創業這條道路上大步前行。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熱情是好事,但今天我是來潑冷水的:李開復警告熱血年輕人的八件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