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約86%的加泰隆尼亞居民聽得懂加語、亦有76%會說。開放「母語」的這項轉變,重新塑造加泰隆尼亞人的自我認同,因為「我講的話跟西班牙人不一樣。」
文:羅元祺
「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為了追求獨立?」一個位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區,舉辦一場獨立公投,中央政府不但不承認,還派出鎮暴警察,佔領投票所、沒收選票。投票當天下著雨,仍澆不熄民眾的投票意願,但手無寸鐵的民眾卻遭鎮暴警察粗暴對待,被打得頭破血流。
即便如此,這些人依然勇敢站出來,徒手對抗鎮暴警察,捍衛獨立公投。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在2017年10月1日,西班牙自治區加泰隆尼亞(Catalonia)真實上演的場景。
加泰隆尼亞人口約佔西班牙的16%,在2016年的統計中貢獻西班牙高達20.1%的GDP,高居西班牙各行政區之冠。這樣的經濟負擔,在歐債危機爆發後更讓加泰隆尼亞人感到沉重,成為追求獨立的一個重要因素。
加泰隆尼亞想獨立,除了經濟因素,還有歷史上兩段婚姻的造化弄人。加泰隆尼亞變成西班牙國土,其實是場美麗的錯誤。

一場相差23歲的婚姻,加泰隆尼亞成為亞拉岡統治者
西元711年,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Moors),從北非跨越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進攻今日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半島。位在半島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居民,聯合北方法蘭克人(Franks)抵擋摩爾人入侵,此後法國給予當地相當程度的自主權,這便是加泰隆尼亞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濫觴。
法國國王在加泰隆尼亞分封許多伯爵,其中以靠海的巴塞隆納伯爵(Count of Barcelona)勢力最大,成為加泰隆尼亞實質上的領袖。
直到1137年,一場世紀婚禮為加泰隆尼亞帶來改變。當時的巴塞隆納伯爵拉蒙‧貝倫格爾四世(Ramon Berenguer Ⅳ)在政治考量下,以24歲之齡,和鄰近的亞拉岡王國(Kingdom of Aragon)年僅1歲的女王佩特羅妮拉(Petronilla)訂婚。巴塞隆納伯爵成為亞拉岡女婿,加泰隆尼亞也隨之成為亞拉岡的「親王國」(Principality)。
佩特羅妮拉女王在1164年退位,由她和拉蒙‧貝倫格爾四世的兒子阿方索二世(Alfonso Ⅱ)繼承王位,此後亞拉岡國王改由巴塞隆納伯爵一脈繼承。
亞拉岡的第二段婚姻,加泰隆尼亞終成西班牙國土
時間快轉到十五世紀,伊比利半島上有兩個主要王國,分別是亞拉岡與卡斯提爾(Kingdom of Castile)。1469年,亞拉岡王子費爾南多二世(Fernando Ⅱ)與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Ⅰ)達成政治聯姻,雙方仍保有「祖國」的王位繼承權。
這段婚姻為兩件事情奠定基礎:西班牙王國統一、加泰隆尼亞成為西班牙國土。
短短十年內,他們兩人分別當上「祖國」國王,等於一對夫婦、一個王朝同時治理兩國,因此費爾南多二世繼承亞拉岡王位的1479年,被多數歷史學者認定為「西班牙王國」的濫觴。
西班牙王國建立後,包含加泰隆尼亞在內的地區,雖仍有相當自治權,但在文化上卻是以相對強勢的卡斯提爾為中心。

伊莎貝拉一世的女兒胡安娜(Joanna of Castile),在其死後繼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且1516年費爾南多二世過世後,再兼領亞拉岡女王,自此兩個國家的王座同屬一人,未合併卻已達成名義上的統一。加泰隆尼亞的巴塞隆納伯爵血脈,從亞拉岡變成整個西班牙的國王。
由於胡安娜嫁給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室(Habsburg)的「美男子」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他們的兒子查理五世(Charles Ⅴ),同時繼承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王位,西班牙轉而被哈布斯堡王室統治。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種下加泰隆尼亞心結
哈布斯堡王室統治西班牙將近兩百年,1700年逝世的國王卡洛斯二世(Carlos Ⅱ)並未留下子嗣,在遺詔安排他姊姊和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孫子腓力五世(Felipe Ⅴ)繼位,但同屬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認為,不能把王位傳給法國的波旁王室(Maison de Bourbon),旋即引發長達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
加泰隆尼亞在戰爭初期支持法國波旁王室,後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開出許多優渥條件,轉而對抗法國。
戰爭後期,列強紛紛簽訂合約停戰,同意腓力五世接掌西班牙,但他必須放棄法國王位繼承權。
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加泰隆尼亞竟然被蒙在鼓裡,孤軍對抗法國。首府巴塞隆納在1714年9月11日被法軍攻陷,加泰隆尼亞視之為恥辱,成為今天加泰隆尼亞國慶「淪陷日」的由來。
因戰事後期的頑強抵抗,腓力五世拿下加泰隆尼亞後便予以打壓,廢除上百年的自治特權,並禁止當地說加泰隆尼亞語,加泰隆尼亞對西班牙的心結由此誕生。
從佛朗哥獨裁到民主化,加泰隆尼亞的恩怨情仇
加泰隆尼亞從十九世紀晚期,逐漸成為西班牙工業重鎮,並受到注重地方語言和民俗的「浪漫主義」(Romanticism)影響,助長獨立聲浪。加泰隆尼亞憑著經濟實力逐步爭取到自治權,1933年重新成立自治政府。
三年後,西班牙政府與保皇派的佛朗哥將軍(Francisco Franco)爆發一場死傷慘重的內戰,當時西班牙人口約2,300萬,內戰造成50萬人死亡,與今日台灣對比,相當於整個南投縣的人都戰死。最終,佛朗哥在納粹德國的協助下贏得勝利,但沒有恢復王室,反而是自己擔任「攝政王」,西班牙進入長達37年的軍事獨裁。
佛朗哥軍政府反對區域民族意識,加泰隆尼亞的語言、文字被禁用,自治權也被剝奪,在佛朗哥執政期間再次遭遇沉重打擊。
1975年佛朗哥去世後七天,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Ⅰ)登上王位,西班牙波旁王室失勢多年後重回政治舞台。胡安卡洛斯一世大力推動西班牙民主化,包含加泰隆尼亞在內的許多地區恢復自治、重新開放「母語」。
歐債之後:加泰隆尼亞再度踏上獨立之路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西班牙政府要求加泰隆尼亞承擔更多經濟壓力,補助款從16%砍到9.5%,還要倒貼財政困難的中央政府140億歐元。西班牙經濟的「扯後腿」,再度點燃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之火。
加泰隆尼亞議會是當地的權力核心,只要能在135席中取得過半,就能擔任自治區主席。西班牙民主化以來,歷屆加泰隆尼亞議會選舉的最大黨,都是主張獨立的「加泰隆尼亞民主匯合黨」(Convergència i Unió, CiU)。
該黨領導人、時任自治區主席的馬斯(Artur Mas),在2014年不顧西班牙政府和憲法法院的反對,仗著在議會多數,舉辦沒有法律效力的獨立公投。之所以沒有法律效力,是因《西班牙憲法》不允許任何地區透過公投獨立。
這場公投有兩道題目,分別是:
1.你是否希望加泰隆尼亞成為一個國家?
2.如果是的話,你是否希望這個國家獨立?
兩道題目都同意的比例佔80.8%,都反對的為4.5%。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投票率僅有41.6%,原因是反對黨杯葛,加上公投沒有合法性,無法做出實際改變,選民顯得意興闌珊,公投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馬斯在2015年的議會改選,和其他獨立派政黨再度取得議會過半。這次更進一步在議會通過一份為期18個月的獨立方針,在2017年10月1日舉辦第二次獨立公投,只要通過就會在48小時內宣布加泰隆尼亞獨立;若遭否決就解散議會進行大選。
再辦公投求獨立,西班牙鎮暴警察阻加泰隆尼亞
今(2017)年的公投題目非常簡明扼要:
你希望加泰隆尼亞以共和國的形式成為獨立國家嗎?
這次公投並未設立投票率門檻,只要開票結果是多數人贊成獨立,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就可以啟動獨立程序。不過,西班牙首相拉荷義(Mariano Rajoy)與憲法法院都不願承認公投的合法性。
公投前夕,西班牙政府派出鎮暴警察進駐加泰隆尼亞,還宣稱「不會有人走進投票所」。加泰隆尼亞選民則是直接睡在投票所,為的是確保不會被警察佔據而無法投票。
10月1日公投當日,加泰隆尼亞傳出許多衝突事件,鎮暴警察推擠、摔倒民眾,造成超過800人受傷,阻止民眾參與公投。由於鎮暴警察的阻礙,2,300多個投票所約有1,300個被封閉,不少選民因此無法投票。
最終開票結果,贊成獨立的選民高達92%,投票率則為42.3%。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宣布,加泰隆尼亞已獲得獨立的權利,會在數日內把法案送到議會,還暗示會在10月6日正式獨立。
語言、認同、經濟:西班牙為何留不住加泰隆尼亞的「心」?
待在西班牙數百年之久的加泰隆尼亞,為何近來一直想鬧獨立?除了歷史恩怨、浪漫主義催生民族意識、歐債風暴的影響之外,還與當地獨特的語言有關。
經歷佛朗哥時期的語言破壞,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在西班牙民主化後,立法保障加泰隆尼亞語地位,不僅公務員需要經加語、西語的雙語認證,還成立加語媒體,學校除西班牙語課程,也一律使用加語。
西班牙的加語的人口集中在加泰隆尼亞,約86%的居民聽得懂加語、亦有76%會說。保障「母語」之舉,重新塑造加泰隆尼亞居民的自我認同,因為「我講的話跟西班牙人不一樣。」
這項轉變不僅限以加語為「母語」的人,只要你住在加泰隆尼亞、會說加語,透過語言對當地文化產生認同,不必有血緣認證也能成為加泰隆尼亞人。這樣的民族意識與種族無關,而是讓社會產生全民意志的「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
這點也是加泰隆尼亞與其他獨立運動最大的差異之處,因為有屬於當地、全球獨一無二的語言,就會產生很強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例如英國的蘇格蘭多數人還是說英語,加拿大的魁北克雖然是用法文,但世界上講法語的國家並不少。
這樣的區域認同,在金融海嘯時被激發出來。即便歐盟等國際組織以「不合乎西班牙憲法」為由反對獨立,但自衝突發生以來,西班牙政府只想著鎮壓、制止,沒有正視與解決加泰隆尼亞的問題,首相拉荷義甚至在公投結束後說「什麼事都沒發生。」
加泰隆尼亞受不了西班牙的索求無度,以自身經濟實力做後盾,選擇走上這條艱辛、不被祝福的獨立之路。
一樣經歷過威權統治、母語打壓,台灣如今也走上民主化道路,在政大每年都做的「認同調查」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從2008年後就佔多數,認為是「中國人」的不到5%。
加泰隆尼亞形塑「公民民族主義」的認同,能否為我們提供借鏡呢?
加泰隆尼亞歷史與獨立公投大事紀
- 711年:加泰隆尼亞協助法國抵擋伊斯蘭勢力而被賦予自治權,受封為巴塞隆納伯爵
- 1137年:巴塞隆納伯爵娶亞拉岡女王,獲得亞拉岡王位繼承權
- 1469年:亞拉岡王子娶卡斯提爾公主,獲得卡斯提爾王位繼承權
- 1516年:亞拉岡、卡斯提爾王位同屬一人,奠定西班牙統一基礎
-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加泰隆尼亞被法軍攻陷、剝奪自治權
- 1933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允許加泰隆尼亞重新建立自治政府
- 1938年:佛朗哥獨裁政權,打壓加泰隆尼亞自治權、語言
- 2014年:加泰隆尼亞第一次獨立公投,投票率41.6%、贊成80.8%。西班牙政府不承認
- 2015年:獨派政黨取得議會過半,推出為期18個月的「獨立方針」
- 2017年:10月1日加泰隆尼亞第二次獨立公投,投票率42.3%、贊成92%。西班牙政府不承認
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指標:
- 經濟:自給自足,GDP佔西班牙近20%,每年倒貼中央140億歐元
- 自我認同:透過共通的語言,重新定義「加泰隆尼亞人」,形塑「公民民族主義」
- 他國承認:西班牙不願承認,歐盟、美國等也表態反對獨立
核稿編輯:羊正鈺
最新發展:
-
【國際大風吹】全世界最接近美國第51州的地方——波多黎各4月前
-
「中世紀最後的騎士」馬克西米連一世:神聖羅馬帝國難得的治世明君,也是沉溺酒色的花花公子1年前
-
西班牙史上首例!國會通過「不信任投票」請總理下台4年前
-
加泰隆尼亞獨立抗議:他們竟然不認可「移民」這個字5年前
-
【影片】西班牙政府算盤打錯,加泰隆尼亞議會改選,獨派又過半5年前
-
領袖不是被捕就是流亡 加泰隆尼亞大選「獨派」仍勝出5年前
-
領袖不是被捕就是流亡,加泰隆尼亞大選「獨派」再度勝出5年前
-
加泰隆尼亞宣布「獨立建國」,然後呢? 5年前
-
西班牙「接管」加泰隆尼亞的7個步驟5年前
-
西班牙決定「來硬的」!啟動憲法,中止加泰隆尼亞自治權5年前
-
加泰隆尼亞「暫緩獨立」有用嗎?西班牙要求5天內澄清立場5年前
-
加泰隆尼亞暫緩獨立,挺獨民眾:「我以為明天我們就是一個新的國家」5年前
-
35萬加泰隆尼亞人上街高呼「我們是西班牙的」,他們為什麼反對獨立?5年前
-
35萬加泰隆尼亞人上街高呼「我們是西班牙的」,他們為什麼反對獨立?5年前
-
西班牙政府首度公開道歉,卻在加泰隆尼亞宣布獨立前2天?5年前
-
獨立公投之路——你的國家叫什麼名字?5年前
-
加泰隆尼亞僵局未解,西班牙政府誘惑當地兩大銀行「遷戶口」5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