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世界泡麵協會」(WINA)的統計,馬來西亞對泡麵的需求量比台灣來得高兩個位置,排在第14名。筆者由此介紹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泡麵,讀者不妨到超市、便利商店或到星馬旅遊時找找看吧。
泡麵是老少咸宜、貧富皆愛的食品。台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在1958年發明第一款泡麵後,泡麵開始往海外推廣,先後到了南韓(1963年)、台灣(1967年)、香港(1968年)、印尼(1968年)、星馬地區(1969年)和泰國(1972年)。
推廣方式採跨國技術合作,如日本明星食品(Myojo)和南韓三養工業(Samyang)、台灣統一企業和泰國本地的公司,共同打造符合當地口味的泡麵。在東亞和東南亞積累人氣後,泡麵再傳到了中東、非洲、歐洲、澳紐和拉美等地。
根據「世界泡麵協會」(WINA)的統計,中國(含香港)、印尼、日本、印度和越南對泡麵的需求量佔全球前五名。而南韓、越南和尼泊爾是人均消費的前三名。馬來西亞對泡麵的需求量比台灣來得高兩個位置,排在第14名。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泡麵協會中馬來西亞成員佔三家,而台灣則由統一企業出任理事。筆者由此介紹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泡麵,讀者不妨到超市、便利商店或到星馬旅遊時找找看吧。
馬來西亞人稱泡麵為「快熟麵」,有時會以maggi麵的叫法代替稱呼(如同香港人稱即食麵為公仔麵)。第一家快熟麵是楊協成公司(Yeo's)的金旦麵(Cintan),於1969年推出。楊協成是星馬最有名的包裝飲料公司,其早期生產醬油起家,後來業務擴展到生產豆奶、甘蔗水、菊花茶、冬瓜茶等飲品和醬料、罐頭等食品,而金旦麵是楊協成公司在1982年所收購的。
如今炒金旦麵已成為華人炒泡麵的代名詞,正如筆者在〈來自澳洲和瑞士的美祿、美極麵,如何成為深入民心的大馬國民飲食?〉所述,炒美極麵(maggi goreng)乃是印裔穆斯林炒泡麵的代名詞。而美極(Maggi)是繼金旦之後的第二家快熟麵品牌。

第三家進入快熟麵市場的是媽咪大寶達公司(Mamee Double-Decker)。1972年Mamee推出快熟麵,名為「Lucky」。然而Lucky的銷量遠不如金旦和美極, 馮振軒和馮世洲父子看到割膠工人(橡膠園工作)直接生吃乾泡麵,便改良了原先的快熟麵,加入調味粉,製作成類似台灣科學麵和王子麵的Mamee Monster。這款乾泡麵是許多馬來西亞小學生的集體回憶,甚至還銷售到香港,稱為「媽咪麵」。
Mamee公司後來還生產泡麵以外的零食,如Double-Decker蝦味棒、乳酪圈、Mister Potato洋芋片等。2012年再推出了有名的Mamee Chef系列精品快熟麵,其曾被美國「泡麵達人」(The Ramen Rater)列為十大年度泡麵。

第四家快熟麵公司是唯一麵(Vit),其在1975年成立,生產各種即食麵。現在在市面上可以找到該公司的多種產品,如風乾麵、快熟麵、拉麵和烏龍麵。
接著要介紹的第五家是1982年成立的益福麵(Ibumie),其最有名的產品是檳城蝦麵。另一款暢銷產品是乾撈麵(mi goreng),在市場上跟印尼的營多麵(Indomie)分庭抗禮。

其他新進且曾被The Ramen Rater列為十大年度快熟麵的馬來西亞品牌包括MyKuali(檳城白咖哩麵)、CarJEN(娘惹咖哩叻沙,1997年與澳洲人合資成立)、Red Chef(綠冬陰、櫻花蝦咖哩、香蘭葉白咖哩),未列入榜單的MyOri(綠咖哩米粉)、The Bridge(大橋檳城白咖哩麵)和Ah Lai(阿來檳城白咖哩麵)。
另外,同為「世界泡麵協會」馬來西亞會員(Mamee、唯一麵)的即食麵品牌利華麵(Lee Fah Mee)是東馬砂拉越州的麵食公司,1980年已開始生產快熟麵,唯其產品在西馬較少見,西馬人不常聽聞。
初來台灣時,筆者發現統一企業出品的肉骨茶風味泡麵。在馬來西亞沒有肉骨茶配麵條這種吃法,基本都是配上白米飯。最接近且最道地的是馬來西亞許氏企業出品的A1肉骨茶即食麵,其湯頭基本與單賣的湯包煮出的味道一致。
新加坡麵食公司在「世界泡麵協會」佔了三家,即楊協成、日清(新加坡)和KOKA。前述生產金旦麺的楊協成是橫跨星馬兩國的企業,而KOKA是新加坡本土企業。安藤百福的日清食品公司(Nissin)其實並非新加坡快熟麵的引進者,而是由明星食品(Myojo)於1970年所傳入。明星食品是南韓泡麵的始祖,前述的三養工業是其當地夥伴。

日清食品晚至1979年才進入新加坡市場。2009年日清才正式合併明星,將其納入日清食品(亞洲)。日清品牌銷售的主要是杯麵(cup noodles)和拉麵,Myojo品牌則主打新加坡本土的麵食,如麵薄(mee pok,口感類似阿舍乾麵)、鮑魚雞湯麵、炒麵、咖喱麵等。
另一家為本土快熟麵廠商KOKA(Tat Hui Foods達輝食品),成立於1985年。KOKA(可口)是少數主打健康、無味精和防腐劑的泡麵公司。其部分產品的包裝上能找到新加坡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標誌Healthier Choice,此乃KOKA與眾不同之處。
讓新加坡泡麵揚名海外的還有百勝廚(Prima Taste)的叻沙和咖喱麵。百勝廚的這兩款麵食甚至長期排在The Ramen Rater十大年度泡麵的榜單前列。

不管是到訪新加坡的旅客,還是長期在國外的新加坡人,都會帶上幾包百勝廚,地位如同香蘭葉蛋糕(pandan cake)、肉骨茶包和鹹蛋黃魚皮。
源自日本的泡麵,在星馬落地生根,深受各族民眾的喜愛。如今星馬泡麵主打咖喱風味,讓南洋料理以泡麵的形式走向世界。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