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知性散文特快車

各位讀者您好,本列車為知性散文之旅,沿途將停靠「城市」、「自然」、「攝影」、「疾病」、「社運」等站,終點站「論文學/論藝術」。每站將會介紹一篇華文與外文散文,與您一同探索知性散文的魅力。在廣闊的散文世界裡,有一種別於抒情的樣態,同樣令人流連忘返,邀請您一同上車,與我們一同展開這趟旅程。

TheNewsLens 自製專題

專題目錄

3


TNL+ 2023/05/09 | 李修慧

【知性散文特快車】「自然書寫」難以避開的主旨:人類影響力或許更甚於千萬年的地質運動

佛氏通泉草這種「原生種」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或許就是自然、荒野的代表。然而,作者告訴我們,佛氏通泉草之所以能夠大量繁衍、如今遍地可見,正是因為都市發展:人類砍掉了遮蔽陽光的大片森林,加上人工草坪大量出現,矮小的佛氏通泉草才能爭到生長的空間與資源。

TNL+ 2023/04/09 | 李修慧

【知性散文特快車】「城市漫遊」非男性限定,漫遊女子黃麗群給金澤的情書

直到今日,一名女性要成為漫遊者,仍然有點困難。在父權體制下,女性往往是被品頭論足的角色,是個「被觀察者」,不像19世紀的男性作家能當「觀察者」。這個狀況在區分陰性、陽性的法文中最明顯,最初在法文詞典中,只有陽性的「Flâneur」(漫遊者)一詞,沒有陰性的「Flâneuse」(漫遊女性)。

2023/04/02 | 李修慧

【知性散文特快車】導言:散文不是要「抒發作者性情」嗎,知什麼性啊?

在這個人人識字且充滿資訊的時代,我們有那麼多知識、理論與哲學的資源,有那麼多機會思考,「反映作者性格」的內容,肯定不只有私我的情感抒發,也包括研究理論或哲學的個人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