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懼獸年代】高雄拍系列(三):七歲那年的初次見面、翔翼、洛基的視線

2016/10/17 ,

評論

高雄電影館

高雄電影館

高雄電影館

高雄市電影館為厚植在地策展能量,自2010年起自行策劃主題影展「愛情的悸動」開始,致力邀請國內外優秀、獨特的藝術電影或獨立製作南下高雄,努力讓臺灣觀眾也能同步享受電影藝術的獨家感動,每年亦與本地及外國機構合作,獨家引進導演專題及專題放映,例如:與日本交流協會合作大鳥渚的感官物語、法國克萊爾.德尼、經典電影大師雷奈回顧展等等,以35mm膠捲映演,藉由珍稀的膠卷影像,讓影迷得以在大螢幕感受電影膠捲的飽滿色澤與獨一無二的菲林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篇介紹的三部作品皆由兒童、青少年主演,《七歲那年的初次見面》改編自導演黃駿傑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出生即由奶媽照顧的小男孩,在七年後終於與親生母親一起生活。《翔翼》描述一對小兄弟得知母親即將離世的消息,兩人如何度過漫長的童年。《洛基的視線》則是青春期拳擊選手們的故事,導演黃柏蒼希望透過故事反映社會對體育選手的錯誤認知。

編按:高雄電影節連續四年以「高雄拍」短片計畫,提供超過720萬的獎助金,協助新銳導演投入短片拍攝,歷年作品接連獲國內外影展肯定。今年推出的12部風格各異「高雄拍」短片,除了在高雄電影節首映,也將移師台北放映。本系列文章共有4篇,將分別介紹各部「高雄拍」作品。

本篇介紹的三部作品皆由兒童、青少年主演,《七歲那年的初次見面》改編自導演黃駿傑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出生即由奶媽照顧的小男孩偉傑,在七年後終於與親生母親阿英一起生活,多年未見的陌生頻頻造成彼此摩擦,兩人共同經歷種種考驗。《翔翼》描述一對小兄弟得知母親即將離世的消息,面對仍如此漫長的童年,兩人是如何度過這一天又一天。《洛基的視線》則是青春期拳擊選手們的故事,全片幾乎都在高雄潮寮拍攝,導演黃柏蒼希望透過故事反映社會對體育選手的錯誤價值觀。


黃駿傑《七歲那年的初次見面》
台灣|2016|DCP|Color|16mins

導演黃駿傑的親身故事,他在七歲那年才認識親生媽媽,進電影圈工作七年後決定將此拍成短片,「我出生第六天就被奶媽抱走,直到要上小學,才被接回去。」充滿疑問與遺憾的童年,藉由電影來療癒,還請媽媽擔任劇本顧問,「很多事情是因為要寫這個劇本,重新和媽媽聊,才回想起來。她也一直很遺憾沒有抱過我小時候,更別說沒看過我學說話、走路。」他想讓時間回到二十多年前,「我想藉著片子改變我們當時的關係,告訴我媽,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

劇組從去年十一月開始進行選角工作,至少看了超過一百個小演員,後來是監製林書宇導演的友人看到招募公告,幫小孩報名,「看照片就覺得是小柳樂優彌、小林柏宏。」對方從美國飛回台灣試鏡,經過幾輪篩選後出線,開始縝密的排戲過程。

七歲的小男主角對於這是導演本身的故事感到非常驚訝,他不敢置信世界上竟有人沒跟媽媽一起生活,「我跟他說,希望拍這個片能夠帶給這樣的母子一些溫暖鼓勵。如果你要加入,你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要讓大家相信你就是那個孩子,但你跟媽媽後來還是好朋友。」

黃駿傑記得自己七歲時已經懂得許多事情,所以跟表演老師和小男主角一對一上課時,為了讓他瞭解角色和劇本的脈絡,幾乎每一場戲都講解,「他會跟我討論,你就知道他其實聽得懂。」而正式拍攝時,黃駿傑自承有時當導演很變態,為了達到目的,對小演員很嚴厲,收工之後立刻與他和好,「我跟他道歉,說今天都是假的,他說『哇哉呀!』。」

飾演媽媽的歌手管罄,過去沒有太多演戲經驗,也是在林書宇導演推薦下來試戲,「試第一次我就知道她完全可以。我很驚訝,怎麼之前會沒有人找管罄演戲,我跟她說,很希望我有這個榮幸。」選角對了,影片也先成功一半,而片中母子的幾場互動的確非常觸動人心。

吳季恩《翔翼》
台灣Taiwan|2016|DCP|Color|17mins

一對小兄弟面對母親即將離世的消息,而他們的童年還如此的長,他們是如何度過這一天有一天。導演吳季恩在三年前祖母過世出殯時,看見一輛小發財車駛來,一對國小、國中年紀的兄弟跳下車,迅速將喪禮的花圈收走,「小朋友與殯葬業,生與死很接近的感覺,再加上對媽媽死亡的看法,總和成這部片的構想。」

會以小朋友為主角,也是因為他想要面對不同類型,希望藉此累積、鍛鍊面對演員的能力。劇組先從兩三百位小朋友中挑出一百個,最後再一關關選出了分別為十歲與七歲的兩位小男主角。暑假七月,吳季恩與表演指導住在高雄一個月,「每天陪他們上表演課、游泳、美術,還去台南玩兩天,蠻多元的,希望讓他們在我面前表現自然,就能在鏡頭前自然。」

吳季恩還與小演員們一起建立小翔小翼的一天,「我會要他們設想,小翔小翼幾點起床,幾點到學校,七點到,這麼早,我便適時加入,因為小翔可能喜歡棒球,早起去學校練棒球等等的,慢慢建立出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媽媽在的一天,也有媽媽不在的一天,反覆地講。最後到了拍攝現場,這些都成為他導戲的養分。

因為吳季恩本身是棒球迷,高雄又有職棒義大犀牛隊,他便安排兩個小朋友手上拿一顆棒球在玩,到醫院也是探完媽媽後就跑去看電視球賽轉播。但實情是兩個小男孩完全不懂棒球是怎麼回事,「拍他們看電視,播棒球賽,他們倆一直說很想睡覺,我就要場記準備我們的秘密武器,拿出《功夫熊貓》,他們馬上瞪大眼睛專心看,我們就立刻搶拍。」回憶當時,吳季恩說又好笑又難過,不過最終有了圓滿的成果。

黃柏蒼《洛基的視線 》
台灣Taiwan|2016|DCP|Color|23mins

導演黃柏蒼回想生命中幾個難忘的片段,腦中浮現國中時期學校拳擊隊員受訓的狀態,「我不是拳擊選手,但他們的生命烙印在我眼裡。以前我覺得我是精英,會讀書,但是看著他們在四百公尺跑道上穿著雨衣訓練,旁邊是很臭的養鴨池,當下是非常震撼的。」他由此發展故事,並希望延伸更多議題,「我想表達整個社會對體育選手的錯誤價值觀,也反映到自己的民族自卑感上。」

片中幾個正邁入青春期的小演員,生活中都是真實的拳擊手,「我相信虛構的東西裡要有真實,才能被相信,所以基本這幾個小朋友一定要會打拳,而且比賽成績都非常好。」只有一個小朋友原本就是演員,「要請他幫忙帶戲。」

「他們平常訓練過程一定非常壓抑,某部分也是想表現才會參加拳擊運動。」黃柏蒼不大擔心這些小演員是表演生手,「我要的就是他們演自己。」

片中一場拳擊比賽,找來兩百多位臨時演員助陣,拍攝當天,黃柏蒼邀請他們陸續上台感受擂台上的氛圍,「親自上去之後很震撼,全部都是血,那還是一個新的擂台,一滴一滴全部都是斑駁的血跡,很有靈魂能量。」

一場半夜到駕訓班偷開教練車的戲,他喊卡後,由於年輕演員們不諳駕駛,停車時忘了拉手煞車,「洛基被拉下來後,車子滑出去,另一個人就衝上車拉手煞車,後來他就哭了,知道可能會出事。」車輛滑動差點造成人員受傷,戲外拍得驚險,卻也映照出戲裡少年們的真實人生。

全片幾乎都在高雄潮寮拍攝,主因是由於跟黃柏蒼的故鄉很像,都是偏鄉,而大隊人馬遠道拍攝,所費不貲,「拍片借了一筆錢,小孩又要出生,我的生活壓力不小。但我在宣教,宣我個人的教義。」他義無反顧地說。

影展資訊

名稱:2016高雄電影節:懼獸年代
時間:2016/10/21-11/06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電影館、in89駁二電影院、正港小劇場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懼獸年代】高雄拍系列(二):梅雨季、阿尼、空一格,戲院



高雄電影節:懼獸年代:

全台最具「奇幻個性」的高雄電影節,今年以「懼獸年代」為主題,集結影史大師的驚悚經典、以及娛樂指數破表的最新各國強片,連續十七天,超過200部的國內外影展強片,於10月21日(五)到11月6日(日),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電影館、in89駁二電影院、正港小劇場以及全台獨家的「雲端戲院」上映。今年高雄電影節更首度推出「雄影短片節」,將於高雄、台北同步放映,屆時可以在高雄駁二與台北華山兩大文創基地,欣賞亞洲第二大的國際短片慶典。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