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布西森林》是一趟「自我療傷」的另類公路電影,如同這片一直在島嶼上凝視我們的山林,雖然曲曲折折,但卻是無家可歸靈魂的棲居之所,可以放心地跳舞,任性地歌唱。
第一次看郭承衢導演的作品是2008年的短片《闔家觀賞》,一部家庭倫理類型的茶壺風暴,風暴的主人是留法多年卻失去聯絡的兒子,因一場法國電視台拍攝計畫來到台灣的年輕男子,最後才被發現是兒子的情人。至於兒子,其實已經意外過世。透過家人對於缺席者的記憶,攝製出的私人家庭錄像,乃是一個影像的療癒旅程。
在《闔家觀賞》中第一次合作的陸弈靜和桂綸鎂,分別飾演母親與女兒,對於兒子/弟弟突然失去聯絡以及與同性友人的自白,拉扯出母女間的張力。在接受家人離開的過程中,讓每位家人透過鏡頭言說,拼湊出對已逝者的一面記憶拼圖。
2008年與《闔家觀賞》一同聯映的張榮吉《天黑》與何蔚庭的《夏午》,搭上 《海角七號》掀起的「後新電影」熱潮,集錦短片的形式上映,也是目前為止少見的本土短片商業放映例子。此後三位導演都陸續拍攝劇情長片,張榮吉完成了《逆光飛翔》和《共犯》,何蔚庭先後完成《台北星期天》、《美麗的意外》等片,郭承衢則於今年趕上進度,交出第一部劇情長片《德布西森林》,並獲選為高雄電影節開幕片之一。
當年《海角七號》告別了台北城,來到南方小鎮的敘事掀起了台灣後新電影的浪潮,這回,郭承衢選擇走入山林。《德布西森林》是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者電影,選取台灣電影中較稀少的山林場景,對抗的仍是家庭的崩解,更帶有回應島嶼環境與歷史的隱喻。

《德布西森林》選角上延續了短片《闔家觀賞》的合作關係,但更聚焦在意外發生後直系家屬的創傷癥候。這回陸弈靜飾演單親媽媽,桂綸鎂飾演的女兒則是鋼琴家,與汲汲營營的音樂館館長結縭並育有一子,但卻因為被揭露位於保護區的工程開發案中收受佣金回扣,招致丈父和兒子慘遭黑道的報復殺害。慘案發生後,深闇山區地形與高山生態的母親帶著女兒展開一場療傷之旅,台灣山林,成了影片主要且唯一的場景。
除了兩位主角,本片的配角其實是一片從低至高海拔的森林,母女在片中的日常,即是採野果、野菜或捕食溪間的小魚,借刀石摩擦生火取暖,撿拾樹枝搭棚遮雨,在溪中洗澡,在泥濘中尋找前進的方向,在險惡的環境中互相扶持。這樣藉由山林原始的生活洗滌失去家人的痛苦,比起《闔家觀賞》或是大多數「後新電影」的小清新取景,在影像的視覺空間上展示了巨大的差異。影片中的山林,成為一個具有流動性、多變性、攻擊性,同時也會呼吸的角色,片中母女為了與山林共存,必須時時觀察山林的面貌與氣候的改變。山林提供賴以維生的食材和水源,充滿各種擲地有聲的音響,但也滿是危機與意外。
兩位演員在演技上都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今年高雄電影節策劃了「陸弈靜專題」,選映了她較著名的作品,包括《你那邊幾點》、《深海》、《一席之地》、《不見》與《闔家觀賞》,過去她往往演繹受到創傷後敏感、壓抑又外放、充滿想像力的年長女性,本次則回到似《一席之地》阿水嬸的角色設定,雖想扮演一個陪伴者,但也無法迴避女兒因正義感所導致的家庭崩解。在展現與女兒間的緊張關係時,其情緒轉折一度略帶戲劇化的表演成分,但大體上控制得宜。

桂綸鎂演技的突破較大,少量的台詞,因應長鏡頭的設計與多場獨角戲都是新的嘗試,也展示了她表演的潛力。她所飾演的鋼琴家,儘管揮之不去的傷痛如影隨形,但在森林的陪伴下透過各種自然的聲響,重新體悟了德布西音樂創作上的精髓。從失去丈夫和兒子後,那失神、放空、靈魂走出軀殼的中介身體,蛻變到母親意外死亡後,獨自一人透過與山林的相處,逐漸發展出主體復歸的能動性,彷彿在空無一人的舞台上獨舞,並試圖找到生命的出口。在單一場景(除了森林還是森林!)的設定下,唯有相信自己的身體才能對抗創傷後的復返。
衝撞記憶糾纏的苦痛過程中,身體已經與森林的樹木花草、土壤氣候、蟲鳴鳥叫融為一體,交出身體後,主客體易位,從人與自然的競爭關係,轉為人與自然之間的互依互存。特別是片尾處桂綸鎂那張刻意失焦的臉的構圖,體現了山林與身體的轉化過程,當身體重新尋回當下存在的空間感與時間性,也將挺身保護林地不受惡意炒作與人為破壞。
觀賞《德布西森林》的過程中,我往往會不自覺地閉上眼睛,用耳朵感受錄音師周震在聲音編輯上多層次的細膩情感,展現除了視覺之外的寬闊聲域,那些總是撫慰每位受傷身體逐漸復甦的樂音。如果,森林的天籟啟發了德布西的音樂,創作出動人的〈月光〉,那麼《德布西森林》則讓兩位當今台灣頂尖的女演員,讓台灣電影較為缺乏的地景影像,透過豐富多變的山林環境音招喚對已逝者的思念,讓原始的聲響來療癒我們都已然熟悉的挫折,放逐傷痛。
舞台劇導演Frank Hauser曾在他的《導演筆記》提到:「要知道人生經驗就是受苦與解決痛苦。」在這個看似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下,《德布西森林》將台灣高海拔山林營造成一個試煉場,生氣勃發、狂野隨性的林地中看不到都市冰冷僵硬的水泥,也沒有追求效率的現代化設備。
在城市中人們被訓練成一個個具有任務的罐頭或機器,在規律作息下往往失去個人的主體性。當現代工具理性派不上用場,必須讓身體重回實踐之途,透過犯錯積累經驗,以經驗維繫基本的生存條件。《德布西森林》是一趟「自我療傷」的另類公路電影,如同這片一直在島嶼上凝視我們的山林,雖然曲曲折折,但卻是無家可歸靈魂的棲居之所,可以放心跳舞,任性歌唱。
影展資訊
名稱:2016高雄電影節:懼獸年代
時間:2016/10/21-11/06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電影館、in89駁二電影院、正港小劇場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懼獸年代】從大人到孩子、從恐懼到魔幻:高雄電影節短片策展人報告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