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藉由本文圖表的介紹,縱使同志議題的進展在亞洲一時間仍無法趕上西方國家,正如同台灣民眾願意與同志為鄰的比例在時間的催化之下漸漸增加,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加入揚起彩虹旗的行列。
文:潘柏翰|圖表設計:游承穎
隨著台灣同志遊行即將於26日登場,除了因為今年是「同婚元年」更加引人注目,原本台灣的同志遊行在亞洲地區就頗負盛名。你也許好奇:台灣在婚姻平權拔得亞洲頭籌,舉辦同志遊行也是嗎?除了台北,台灣還有哪些縣市也會舉辦同志遊行?台灣民眾對同性戀的接受度又有什麼變化?
以下我們用數張圖表介紹同志遊行在鄰近台灣的亞洲地區發展概況,接著聚焦同志遊行在台灣的歷史與重大事件,最後以呼應此次遊行主題「同志好厝邊」,介紹既有的嚴謹調查呈現台灣民眾對同志的態度變化。
日、菲最早舉辦同志遊行,韓國面臨的反對聲浪較強
一般印象裡會認為亞洲地區對同志族群相對不友善,性別平權的進展也較西方國家緩慢。然而,以台灣所位處的地理位置來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已有數個國家舉辦過同志遊行。

在東北亞地區,依據Creatrip韓國人的旅遊資訊的整理,韓國舉辦同志遊行的時間(2000年)雖然早於台灣,但在2014年之前一直都只能在局部地區舉辦,後續在時任市長朴元淳的支持,才在首爾市廳廣場盛大舉辦遊行;比台灣情形更加嚴峻的是,擁有基督、天主宗教信仰者在韓國人口的比例並不低(約佔總人口的20%),因此同志遊行在韓國面臨的反對聲浪也相較台灣強。
日本東京同志遊行的歷史,依據作家李琴峰的回顧可說是一波三折。最早舉辦的時間是在1994年、1996年遊行後的會議就面臨了成員意見不合而停辦,直至2000年才再度復活。2000年後的同志遊行雖成慣例,卻也因各種因素停停辦辦,直到2012年由任意團體「東京彩虹驕傲」接手後,才穩定地在每年4月底5月初舉辦,延續至今。
與台灣鄰近的香港,同志遊行則是始於2008年,中間除了2010年因為經費不足停辦,也都固定地在每年的11月舉行。

東南亞地區則有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新加坡、寮國、越南、東帝汶、緬甸,共計八個國家。
菲律賓最早舉辦同志遊行的時間為1994年(當時是為了紀念石牆動亂25週年),也延續舉辦至今,到今年已是第25屆。菲律賓同志遊行的規模與歷史,是東南亞地區中最悠久且最盛大者。泰國同志遊行依據陳彥霖的整理,「只有普吉島(自1999)每年固定舉辦小型的同志遊行;清邁曾打算舉辦,卻遭地方人士強力反對而取消。而首都曼谷,更已經有十年沒有舉行過公開同志遊行,直到2017年才將重新舉辦。」柬埔寨舉辦同志遊行的起始年份與台灣相同,於2003年時在該國首都金邊舉行,後續也維持每年舉辦的慣例。
新加坡留有英國統治時期關於非自然性交的刑法條文,其同志活動「粉紅點」(Pink Dot)始於2009年。依據潘婉明的整理,即使2017年新加坡政府「警告『外國機構』不得干預新加坡內政,特別不可資助、支持或影響跟本地政治以及具有爭議性社會課題有關的活動。此外,外國人也不允許參與和出席相關活動。」粉紅點的規模仍是年年擴大。此一活動形式後來也影響到香港、台灣和日本沖繩等國家。緬甸也保留了與新加坡雷同的刑法條文,在2018年首度舉辦了公開的同志節日與遊行活動。
越南同志遊行始於2012年8月,之後固定在每年夏季於河內市舉辦。東帝汶首場同志遊行則是在2017年舉辦。
歷屆台灣同志遊行曾有什麼重大事件?創下哪些紀錄?
固定在每年10月底於台北舉辦的同志遊行,最早始於2003年。我們整理出歷屆遊行中的重要事件,或是延續至今的形式,例如從2004年至今經費全由同志團體自籌、彩虹大使與雙路線最早則分別出現於2007年和2011年。今年的同志遊行未延續雙路線的慣例,改為起點在台北市政府,沿著忠孝東路一路走向終點凱達格蘭大道。彩虹大使則由出櫃的創作歌手Hush擔任。晚近的發展是保守宗教團體早在2013年開始對同志遊行提出反制。可預期今年同志遊行的規模將再度擴大,保守團體屆時是否會有對應的行動留待觀察。


除了台北,這七個縣市也揚起彩虹旗
放眼整座島嶼,除了台北從2003年開始舉辦同志遊行至今,後續也有其他縣市加入揚起彩虹旗的行列,試圖將性別平權的意識帶到當地。這些遊行多半由該地相關的性別團體運作,籌備經費則是透過群眾募資。其中歷史較為悠久者屬於高雄和花東(2017年後,原花蓮方「花蓮彩虹嘉年華」與台東方合作,合併為「花東彩虹嘉年華」),尤其前者到今年已邁入第十年。

台灣民眾願意與「同志好厝邊」的比例有多高?
最後,呼應今年台灣同志遊行的主題為「同志好厝邊」,我們透過一份國際調查來檢視台灣民眾願意與同志當鄰居的意願變化。此份調查珍貴之處是在不同時間點,對各年齡層的台灣民眾進行調查,因此我們能看出在同一時間點不同年齡層的意願,也可跨時間點比較同一年齡層的意願變化。

由上圖可知,在1995年時,不論是哪一年齡層,願意與同志當鄰居的意願比例皆未過半,意願度最高的年齡層(20-29歲)也僅接近4成;2006年時,40歲以下民眾的意願較1995年大幅增加,40歲以上民眾的意願則要等到2012年時才有明顯成長;若改為看個別年齡層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四個年齡層從1995年到2012年,意願度皆呈現翻倍成長。
五成民眾不同意同志伴侶公開接吻、對男同志刻板印象仍未鬆動
順著此份調查結果,我們好奇台灣民眾對同志在觀念上是否有差別待遇、存有刻板印象的情形又是如何。


從上圖所假定的情境,差別只在於接吻的戀人性別是否相同。從調查結果可看出,台灣民眾顯然較不同意同性伴侶在公共空間的親密行為,相較於對異性戀伴侶接吻的不同意比例高出了20%。至於對男、女同志是否存有刻板印象,在男同志方面同意與不同意的比例相當接近,女同志則呈現不同意比例偏高。這樣的結果或許可以解讀為:相較於男同志,民眾對於女同志的刻板印象較為鬆動。
婚姻平權法案的通過,讓台灣在亞洲地區獨樹一格。但從兩張圖表的結果,仍可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願意與同志互動、觀念上是否不再對同志族群差別待遇,仍有待法案與教育、環境各方面的相輔相成,才稱得上是真正地落實性別平權。
一年一度的遊行盛會,對同志族群除了是盡情展現自我的一天,也同時具有向社會傳達多元性別觀念的功能。藉由上述的介紹,縱使同志議題的進展在亞洲一時間仍無法趕上西方國家,正如同台灣民眾願意與同志為鄰的比例在時間的催化之下漸漸增加,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加入揚起彩虹旗的行列。也可期待,在台灣有更多的縣市發起同志遊行,讓更多民眾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裡,就能見到同志的存在。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專訪2018臺灣同志遊行聯盟總召:歡迎來參加遊行,與路上的「妖怪」吵架交流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