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參與精英體育唔係講緊淨係游嗰個人,你著件港隊衫入場支持,你有睇就已經係㗎喇,⋯⋯其實你係有好多方法去參與 。」
採訪:洪量丰
東京奧運各項目入圍名單塵埃落定,五月底香港游泳隊於維園泳池出戰女子混合泳接力賽,比賽緊湊,全場屏息靜氣,結果港隊最後一擊以0.2秒之微力壓丹麥入奧。那邊廂前奧運游泳代表劉彥恩(Claudia Lau)雖未入場,但同樣於手機螢幕前捏一把汗,「我睇直播都好緊張,今屆睇佢哋衝標,尤其是臨尾得返幾個比賽時,以前啲感覺就返晒嚟。」
五年前劉彥恩正於最後一場達標賽搶得200米背泳的奧運資格,一圓奧運夢,翌年功成身退離開賽場,但兜兜轉轉,她一直於體育圈打滾,希望把精英體育帶進平民百姓家,推動全民投入的體育文化。

兩次失落奧運資格激起鬥心
劉彥恩追逐奧運資格的故事,自2007年已開始譜寫。
2008年北京奧運當前,讀中四的她決心休學一年備戰,「學校話可以照返去上堂,唔好完全冇校園生活,淨係練水個人會崩潰,照有社交但唔使考試,游完下年再讀過。」潛心訓練,偏偏衝不破時間的關卡,她於100米背泳以0.23秒之微不達B標(奧運設A、B兩標準,達A標者直接入圍,餘下名額則依世界排名及分配予達B標者),飲恨京奧,「嗰次係冇咁成熟,但之後難度亦一次比一次高。」
時間快轉至2011年,四年的奧運周期再至,這年她面臨十字路口的抉擇,「我有得選擇去美國升大學,又或者留喺香港跟原來教練練多一年。」十五十六,她最後赴美升讀密歇根大學,並於當地隨校隊訓練,身邊人不解她何以冒險於奧運一年前貿然轉到新環境,她解釋運動員亦要考慮未來,「當時諗住就算我達唔到標都好,我都有個學位可以繼續去。」相比08年不達標,這趟征途她再進一步,成績終達B標,惟依然未能入圍,奧運夢再次落空。她記得奧運前隨港隊到英國集訓,明明人在彼邦,過門卻不得入的心情卻激起其鬥心,
「集訓完咗就睇住有份入圍嘅隊友上旅遊巴入選手村,我哋就搭飛機返香港,感覺係唔好受,但我覺得係一個好嘅經歷,諗返轉頭都係自己達唔到標所以先冇得去。」

趕上奧運尾班車
在美國訓練四年,熟悉的奧運達標期重臨,2015年劉彥恩即使已經畢業,但她選擇留美為奧運特訓,破釜沉舟劍指里約奧運。時至2016年六月她要回港出戰最後一場達標賽,並肩訓練多年的隊友如出征般歡送她,「如果我達唔到標就唔會再返去,我都執齊所有嘢,同教練影曬相以為以後唔會再見。」結果盡是歷史,她回港後於200米背泳游出2分09秒33秒的新港績,達到直入奧運的A標門檻,戲劇性趕上奧運尾班車,近十年的追尋在觀眾掌聲下圓夢,
「嗰時泳池電子板係壞嘅,所以我唔知自己游幾多秒,但全部人都喺度嗌,我就知得喇,夢想成真之餘感覺終於做到,好似咁多年努力都冇白費到。」

明信片上的成績
劉彥恩自小習慣每次出國會寄明信片回港,又會寫上該次參加海外賽事的成績,遊遍世界各地,她把厚厚一疊明信片放於文件夾中,逐頁翻開,里約的黃卡最為搶眼,該年比賽她分別於100米及200米背泳排第19和第18,賽後她在明信片寫上「It wasn’t easy, but it’s totally worth it!」(很不容易,但完全值得!)。值得不單指比賽成就,更是透過奧運舞台擴闊眼界,
「細個15、16歲做到香港第一已經覺得幾叻,但去埋奧運就會見到自己能力去到世界邊度,當時我游到18、19名,見到其實出面有更加多嘅人游得更加快,呢個係最大最大嘅得著。去得多出面比賽,就會睇呢個運動睇得唔一樣,仲有幾多嘢我係要去學習,be confident and be humble,有信心之餘,都要知道個世界係好大。」

那張明信片上的郵票其實還有故事,「去到選手村會見到其他國家好出名嘅籃球員都喺晒度,大家一齊食飯都係正常人咁,例如買呢張郵票時,Tom Daley(英國跳水名將)就喺我面前排隊。」
「原來體育可以係咁」
奧運過後,劉彥恩有感進步空間不大,2017年戰罷世錦賽後便宣佈退役。離開泳池,劉彥恩離不開體壇,她先赴上海任職於國際運動品牌,後來回港又曾於旺角一商場負責市場推廣,策劃不少體育展覽與活動,學界游泳比賽宣傳、運動攝影展等皆見其身影,她認為香港體育發展或多或少被「精英化」侷限,「我做運動產品公司,問啲同事知唔知幾時奧運、有咩人玩?佢哋係可以唔知,我覺得幾傷心,因為做緊呢個產業嘅人都唔知道。」
在美國這全球體育產業最為蓬勃的國家浸淫多年,她渴望能借鑑經驗促進香港體育氣氛,例如以前讀書的城鎮Ann Arbor(安娜堡)不過是人口十多萬的大學城,但每逢美式足球賽動輒十萬人入場觀賽,全民狂熱,
「成街塞曬車,全世界嘅餐廳酒吧都係圍繞住呢樣嘢去轉,比賽又燈光又戰機表演,呢樣係好誇張,香港好難學到,但你會睇到原來體育可以係咁。講真我初時鬼識美式足球咩,但啲人話你一定要去睇,你去到你就明點解,當你投入到個氣氛,慢慢你都想學識睇。」

慶幸仍鍾意游水
從精英走至普及,亦是劉彥恩自身的經歷,她偶爾相約三兩朋友游健康水,享受水底的寧靜和輕鬆,「我鍾意游幾多就游幾多,游夠就上水沖涼,有好多人用咁多年玩一樣運動之後係好唔鍾意,好慶幸我都仲鍾意游水嘅。」放下昔日爭分奪秒的壓力,她發現以往看待游泳的目光太狹窄,
「當你退咗役之後你就唔會有太大追求,例如我我去泳棚游水發現啲人會好早去,去到又可以同啲人傾下偈,嗰時先知啲伯伯原來四點幾就起身行過嚟游,你就發現以前游五點半都已經覺得好早,咁呢啲人咪仲早。」
撐自己人
這位年輕的泳客今年將回復運動迷身分欣賞奧運,五年前她在港摘下奧運入場券後,回美訓練借宿於港隊師妹何詩蓓與楊珍美家中,今屆兩人雙雙躋身東京奧運,前者狀態大勇,於200米自由泳更被視為爭牌熱門,劉彥恩直言非常期待其表現,「何詩蓓比上屆成熟咗好多,同埋游水係個好大好大競爭嘅項目,真係冇香港人試過有機會可以爭。」她稱讚何詩蓓的成功絕非偶然,其態度更堪稱運動員模範,「你睇到佢投入嘅程度就知點解佢會咁快,佢好專注場外休息,唔係淨係話喺水入面游得快,而且每次教練要求嘅嘢佢都可以做到,又會好積極同教練溝通。」
疫情未散,今夏東京謝絕遊客,劉彥恩冀市民大眾能齊撐自己人,於電視前見證港將於奧運舞台登場,「參與精英體育唔係講緊淨係游嗰個人,你著件港隊衫入場支持,你有睇就已經係㗎喇,唔好以為自己係要游到何詩蓓、踩車踩到李慧詩咁先係叫參與精英體育,其實你係有好多方法去參與 。」
劉彥恩檔案
- 出生日期:1992年11月11日(28歲)
- 項目:游泳
- 退役年份:2017年
- 里約奧運成績:100米背泳第19名、200米背泳第18名
- 曾奪獎項:2010年廣州亞運女子4×100米混合接力銅牌、2014年仁川亞運女子4×100米混合接力銅牌
- 香港紀錄:長池女子200米背泳(2分09秒33)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專題下則文章:
天使年過30不言退,體操黃曉盈靜待再次飛躍國際舞台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