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林衍聰連續12年穩佔香港男子佩劍排名第一,一哥稱號下,其實是他在佩劍隊苦苦堅持的辛酸路,孤身撐起港隊,等待年輕六七載的後輩上位。
採訪:洪量丰
談香港男子佩劍,以前人們一定想起連續12年穩佔本地排名第一、又是香港男佩隊征奧第一人的林衍聰,第一、第一與第一,去年退役的他倒對這些紀錄不以為然,「冇競爭嘅話,送100塊金牌畀你都冇用。」
一哥稱號下,其實是他在佩劍隊苦苦堅持的辛酸路,2006年亞運後佩劍隊獨他守業,孤身撐起港隊,等待年輕六七載的後輩上位,堅持多年,及至12年後的亞運會,港隊已蛻變成連續兩屆踏上團體賽頒獎台的亞洲前列,大師兄終可安心交棒。
一個人或許可以盡慶,但對林衍聰來說,多了人肯定更加高興。
斜陰側擺、黑粗框眼鏡
訪問約在林衍聰家人開辦的劍擊器材店,上電梯時我醒覺忘記門牌,但電梯門打開一刻我才知根本毋用多費心神,皆因店門口正放置了林衍聰女友砌出的奧運劍擊館積木模型,林衍聰出戰2012年倫敦奧運時的運動員證亦放置在旁,當年他斜陰側擺,架著黑色粗框眼鏡,細看舊照,兩鬢略見白髮的他不禁嘆道以前容貌青澀,「嘩真係好多年前嘅事。」
首戰亞運,一分飲恨
那時25歲的他學劍十年多,一路跌跌撞撞,從沒想過有日能置身奧運場館,「細個冇諗過會行到呢一步,因為男子佩劍都冇人去過,有時會覺得好遙遠。」
相比男子花劍、女子重劍等劍種,千禧年代男子佩劍發展滯後,林衍聰年少時本學花劍,後來純因身材高大便被挑選練佩劍,他指當年訓練不如現今有系統,本地佩劍師資不足,只能不斷摸索研究,「我2001年學咗一年淨係做步法,我都唔知自己有冇學過點打,2002年就第一次出去打青年賽喇。」
2006年他獲選代表港隊出戰亞運會,早一年港隊男佩首奪亞錦賽獎牌,難得首次出隊參加亞運,四子雄心壯志欲奪牌而回,八強關鍵一役中,當時尚為小師弟的林衍聰替港隊守尾門,最後卻以一分飲恨泰國,與獎牌擦身而過,「我感受好深,因為港隊有四個劍種達標,四個項目去就係得我哋冇牌攞。」
當屆亞運才是其生涯開端,可惜卻成為一眾師兄的結局,「佢哋其實都係廿四、五歲,但最大問題係要搵食,呢樣嘢解決唔到,我好好彩得20歲冇乜所謂,2005年先中七畢業,覺得練吓冇問題呀,我阿爸阿媽又冇話一定要入大學咁樣。」
「好多人叫唔好打」
亞運後男佩成年隊僅林衍聰一人依然在列,前人已矣,後卻無來者,前路雲迷霧鎖,但林衍聰不甘心揮別佩劍隊,「我唔想男佩從此消失,問題就係得我一個,2006年羅浩天、陳子謙(現役港將)細到咩咁,啱啱開始學冇耐,咁佢哋點呢? 我唔想做咗一個句號。」
林衍聰自道年輕沒包袱,性格隨遇而安,一人訓練也沒大不了,正因他堅持下去反而看見希望,「2008年時青年隊亞青賽打得好好,同年成年組亞錦賽唔知點解有個冇練好耐嘅師兄返嚟打,再搭單加個16歲嘅,最後又喺團體賽攞到獎,突然間變咗可以憧憬2010年嘅亞運再嚟過吖。」
然而時至2010年,總會又不批准男佩組隊參加亞運團體賽,林衍聰帶隊出征不果,只能單人匹馬參加個人賽,他憶述那時成績未見突破,亞洲賽時常不敵中、韓運動員八強出局,信心盡失,「我唔知自己適唔適合繼續去打,而且好多人喺側邊會叫你唔好打,不如幫佢哋手教劍,甚至聽過有人直頭叫我認命算。」
奧運未及回神已出局
人在低谷,林衍聰感激女友教他認定在運動員的命途上繼續前行,「佢係咁叫我畀多兩年自己,佢話佢都要去奧運睇我比賽。」
2008年北京奧運時林衍聰糊裡糊塗,直至達標期將滿才知自己於入圍邊緣,最後當然無功而還;四年後奧運機會重臨,他提早計劃比賽安排,全年計分期四圍外出參賽搶分,最終成功躋身奧運,當屆港隊更創歷史盡奪六個劍種的入場券,有齊港隊仝人簽名的海報依然放於器材店中,意義非凡,「入奧運係運動員好大嘅夢想,呢個係全世界最頂尖嘅比賽,一個劍種都係得三十幾個人,我覺得終於入咗嗰個水平。」
佩劍比賽疾如雷電,速戰速決,林衍聰的奧運路才剛開始,未及回神已於首圈行人止步,他至今回想仍覺遺憾可惜,「過程好快,喺後面等嗌名行出去,行出去一上線就比賽喇。我冇諗過個場面係大到咁樣,自己未經歷過,有少少覺得自己係井底之蛙,明明諗住係可以好開心享受比賽,但係最後係咁緊張。」
最牽掛「齊上齊落」
殺入奧運如解鎖個人成就,但林衍聰心底最牽掛全隊齊上齊落的氣氛,2014年亞運他突破八強出局的魔咒,首奪個人賽銅牌,破開心魔;該屆港隊事隔八年又能再次派隊出戰團體賽,並以銅牌謝幕,林衍聰嘆道:「有得同一班人打真係好正,我會好珍惜同時都係唔容易。」

店鋪牆上掛上林衍聰過去比賽的相片,團體照明顯佔重要比例,一人之路多了同伴相隨,後輩眼中林衍聰是先驅領航,林衍聰心中倒視師弟們為其前行動力,
「佩劍係要延續落去,唔係淨係得林衍聰一個,正如花劍唔只得張家朗(港隊奧運代表)。我其實要好多謝佢哋,因為佢哋嘅成長令我唔會咁孤獨,佢哋進步都迫使我要一齊進步,如果唔係佢哋,我未必可以去得到亞運同奧運。」
隊友間年紀有距離,我問他會否感覺有隔閡?他猛然搖頭笑說:「冇代溝,我哋一齊嘅時候成日都講弱智嘢,哈哈哈。」
後輩上位,功德圓滿
後輩逐個上位,冀盼多年的團隊開始齊腳,但林衍聰經歷連年征戰,此時身體已五癆七傷,尤以膝傷為重,他指2016年奧運外圍賽失利後曾打算就此告別,但始終不捨劍道,「我膝頭最搞唔掂,我係硬住頭皮繼續去,我覺得我作為一個運動員撐咗咁多年,點解唔畀多個目標自己,打埋2018年做個好嘅完結呢?」
為求出戰最後亞運,林衍聰賽前特意打止痛針「紮住上」,惟傷患嚴重,他團體賽甫上陣即覺不妥,頂上其位置的隊友,正是只得18歲的門生李澤峰,最終該役港隊擊退越南,連續兩屆亞運奪得銅牌。

以往林衍聰為港隊核心,必然正選,今次卻在場邊見證師弟取勝,他感觸指功德圓滿,「李澤峰上到去一啲都冇驚,我望住佢話佢真係長大咗,嗰次係佢哋三個送咗塊獎牌畀我退休,個感受係幾深刻,係一個完美嘅句號。」
吃不消家長「即食」心態
林衍聰的句號僅限賽場,自2005年起他已擔任劍擊教練,年少時白天練劍,晚上授課,生活圍著劍擊轉又轉,退役後全心投入教劍,他指今屆奧運港隊男子花劍及女子重劍雙雙奪團體賽參賽資格,足證香港劍擊水平屬世界頂級,十年間香港劍擊發展定會更佳。
上層成績好,下層必會吸引更多孩童報名學劍,但林衍聰直斥家長的「即食」功利心態最教他吃不消,「如果你話係博小學攞獎就已經係比較長遠,但我好憎有啲家長係為咗入學校,幼稚園就去學膠劍,想攞張cert去報學校,有啲人入到學校就已經唔學喇。」
他14歲學劍固然屬遲起步,但他指與其幾歲大便懵懵懂懂被家長送往學劍,不如放慢腳步,隨年歲漸長培養興趣,「人其實係會攰,好難話四歲我就講明要入港隊,喂之後嗰十年你點樣行?」
就如林衍聰19年的劍擊生涯一樣,我們的目光還是要放得長遠一點。
林衍聰檔案
- 出生日期:1986年11月4日(34歲)
- 項目:男子佩劍
- 奧運成績:2012年首圈出局
- 退役年份:2020年
- 曾奪獎項(只列部份):2018年亞運男子佩劍團體賽銅牌、2014年亞運男子佩劍個人賽、團體賽銅牌、2014年亞錦賽男子佩劍個人賽銅牌、2013年東亞運男子佩劍個人賽銀牌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專題下則文章:
天使年過30不言退,體操黃曉盈靜待再次飛躍國際舞台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