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雄從早年國民黨一手扶植的紅派、白派與親民進黨的黑派,一路發展到政黨輪替後的菊系當道,藍綠與派系間的合縱連橫越來越頻繁,幾乎處於「超越藍綠」的狀態。
原高雄縣地方政壇長期為國民黨、民進黨兩大系統競爭。民進黨的「黑派」掌控縣長行政權,國民黨「紅派」、「白派」在縣議會與地方佔優勢,原本的高雄市則有陳中和家族、王玉雲家族、朱安雄家族等。
然而,朱、王兩家隨著政黨輪替沒落,如今高雄縣市三大派系,在高雄的影響力都不如總統府秘書長——也就是前市長陳菊——的人馬要強。
高雄早期的派系鬥爭,其實也是一種藍綠鬥爭
高雄縣地方派系勢力龐大,傳統有旗山紅派、岡山白派、鳳山黑派三大派系,主要力量分別為農會、水利會與行政系統。
白派代表性人物是王金平,紅派則是林保仙、林益世父子,黑派則是民進黨余家班等。紅、白兩派都是當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接管高雄州的大老謝東閔所培植,與國民黨關係親近;黑派則為余登發家族,在民進黨興起後,黑派多納入其中發展。
高雄縣紅、白兩派一開始頗有淵源,1951年首次高雄縣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洪榮華與無黨籍或自行參選的陳新安、吳崇雄、余登發等競選,首輪均未過半。在第二輪投票中,洪榮華勝選並形成「紅派」,陳新安則組成「白派」。
派系如何得名,洪榮華支援者以洪的諧音「紅」為標誌,助選員一律戴上紅帽;非國民黨的陳新安,戴白帽以區分陣營,由此形成高雄縣紅派與白派。在地方具有很高社會聲望的余登發疑聚一批非國民黨人士組成第三勢力,傳統上被稱為黑派。
- 白派:掌門人王金平,和副總統也有些關係
白派最初領導人為陳新安,前縣長林淵源為繼任掌門人,但因林年事已高,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則為白派實際負責人。包括高雄縣農會理事長黃進登、總幹事蕭漢俊都是白派;在原高雄縣各鄉鎮的農會,白派或是偏白派掌握高達二十多個,過去高雄縣11個鄉鎮首長,白派至少掌握五到六席,可說勢力龐大。
有趣的是,陳新安之子是現任無黨籍的副總統陳建仁,2016年與蔡英文搭檔勝選。
陳新安卸任高雄縣長後,1957年至1960年任台灣省糧食局台南事務所所長。1960年,中國國民黨提名紅派戴良慶競選第七屆高雄縣長,陳新安支持余登發與戴競爭,余登發勝選首度執政高雄縣政府,遂成黑派;唯一掌握在黑派手中只有鳳山農會。

- 紅派:由水利會起家,在林益世手上失勢
洪榮華創立的旗山紅派,長期主導水利會,領導人為首屆洪榮華、第三屆縣長陳皆興、第五屆縣長戴良慶等。另有支派包括林仙保、林益世父子,以及黃八野、黃璽文父子。目前紅派是由前省議員林仙保為掌門人。但紅派內未必那麼服林仙保,像前鳳山市長黃八野、前高雄縣議會副議長黃璽文等要角,都各走各的路。紅派前高雄縣議長許福森則與與白派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交好。
紅派少主林益世曾任四屆立委,2012年立委選舉失利後,被前總統馬英九安排出任行政院祕書長,沒想到林益世涉貪,幾乎把紅派勢力摧毀。紅派僅在茄萣、彌陀兩地勢力較大。
如今,紅派式微,白派發展雖不若過去壯大,但仍是維繫國民黨在高雄地區的第一大派系。
- 黑派:余家班納入民進黨整合
黑派曾是高雄縣最大的在野反對勢力,余登發長期扮演黨外領袖角色。1979年橋頭事件,激發黨外勢力的團結。當時許信良、黃信介、陳菊、邱茂男等前往橋頭遊行聲援余登發父子,因此,余家與民進黨關係深厚。民進黨成立後,黑派余陳月瑛等余家班加入黨整合。
橋頭事件
時高雄縣長余登發與其子余瑞言遭情治單位以「知匪不報」、「為匪宣傳」逮捕,被求處重刑有期徒刑八年,此事件激發了黨外勢力的團結,之後發起了國民政府在台灣實施戒嚴30年以來的第一次的政治示威,終至導致美麗島事件的爆發。
黑派第一、二代掌門人為第四屆縣長余登發、第八屆縣長妹婿黃友人,以及余登發之妻第10與11屆縣長余陳月瑛。在民進黨興起後,不少黑派人物都納入民進黨發展,包括第三代當過兩屆縣長的余政憲、立委余政道及余玲雅等。黑派大本營在橋頭、竹內、梓官等地區,農會系統則掌握鳳山地區。
從各勢力的競爭角力,到一支獨大的「陳菊派」
原高雄市的幾大家族,包括陳中和家族、王玉雲家族、朱安雄家族以及三民黃家等「在地派」其餘為台南、澎湖等較有實力的「外來派」。其中「澎湖派」以首屆市長謝掙強為首,「台南派」則為第三屆市長陳武璋;到第四屆市長選舉時國民黨提名「本地派」陳啟川。形成派系輪流慣例。隨著王家、朱家因掏空等案遭司法祭旗,陳家、林家專心經商、不再涉足政治,號稱「南霸天」的前高雄市長王玉雲甚至病死中國,家族勢力向下滑落。
不僅如此,高雄市早年還有南部同鄉會勢力,包括台南、嘉義、澎湖等「外來派」,他們能夠力推立委人選,如張俊雄、郭金生、陳哲男等,其他包括洪茂俊、陳村雄、洪福緣、陳光復等,分別隸屬於國民黨、黨外或無黨籍,且曾組「十二同盟」聯合問政爭權。
例如近年堪稱高雄最大派系的黑派,從1985年起由余陳月瑛及余政憲母子聯手執政16年,2001年傳承給楊秋興至2010年,壟斷原高雄縣地方政壇長達四分之一世紀。楊秋興任內將黑派的勢力擴大,讓高雄縣成為深綠陣地,壓制紅、白兩個國民黨地方派系,更有所謂「新黑派」崛起美稱。他把部分余家黑派、新潮流、楊派合組為新黑派,自己成為教主。
不過在縣市整併後,楊秋興淡出黑派,雄踞多年的高雄縣政治舞台消失,楊因此幫前總統馬英九輔選、2013年轉投國民黨陣營擔任政務委員後參選市長仍然落敗。其中的關鍵,就是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當時的高雄市長陳菊得以跨區到高雄縣搶票,黑派再回歸陳菊系統。
根據地方政壇的人士指出,融合縣市派系是未來選戰的重要勝利方程式,但目前,只有陳菊在為民進黨做這件事。

民進黨在在高雄人才濟濟,從曾任副市長的新潮流系劉世芳、謝系立委管碧玲、英系代理市長陳其邁、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立委趙天麟以及林岱樺、陳啟昱、李昆澤等人,都是中生代實力派要角,重點是這些人都有部分的「菊系」色彩。
被視為高雄新銳最大派系的陳菊幫,在菊姐從高雄市長轉任總統府秘書長後,藍營指控有15名出身高雄的部會首長、政次及國營事業董事長都是陳菊人馬,成為另類派系,其中包括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台鹽董事長陳啟昱、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等國營事業董座,以及法務部長邱太三、工程會主委吳宏謀、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等,都曾任高市副市長。
在高雄最「超越藍綠」的,或許就是派系
撇開藍綠爭議,去年底九合一選舉,高雄縣白派力挺的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韓國瑜選上高雄市長,擊敗被視為泛菊人馬的民進黨對手陳其邁,陳隨後轉任行政院副院長;韓國瑜在國民黨總統初選出線後,白派掌門人王金平改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走得比較近。
由此可發現,地方派系近年來選舉都不太高舉國民黨大旗,有些議員或鄉鎮市長披無黨籍參選,淡化國民黨色彩。
在陳菊崛起後,高雄縣幾乎已是沒有謝系、沒有新潮流系,大家都統合在「菊系」、「英派」之下。因此2020年的九合一大選與其看高雄派系對這次立委提名的影響,不如觀察蔡英文的最大支柱陳菊如何操盤「菊營子弟兵」,繼續擦亮高雄綠色執政——因為今日紅、白兩派與黑派式微,恐怕只能影響層次更低的市議員及水利會與農會系統,難以扭轉大局。

回顧高雄派系史,從早年國民黨一手扶植的紅派、白派與親民進黨的黑派,一路發展到蔡英文執政後的菊系,也就是新潮流「南流」,藍綠陣營與派系間的合縱連橫更顯頻繁,例如先前就曾有外傳陳菊在高市農會換屆選舉時支持國民黨白派而非民進黨人馬,白派幹部甚至曾帶領綠委劉世芳敬酒爭取市長寶座支持。
只能說,高雄政壇時移境遷,但改變的只是派系的形式與藍綠陣營間的流轉,不變的,仍是利益交換的本質。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地方派系金門篇】只要不是民進黨都好,勝選與否要看宗親會臉色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