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澳門的正統豬扒包風味各有春秋,而藏在一盤盤地道美食背後的故事,有的像是小說中伙計變老闆的勵志情節,有的是近鄉情怯的移民歷史,在三盞燈下自成一方異國天地。
每次離開或再訪澳門,都心心念念著咖哩魚蛋、葡式蛋撻、燉奶,與幾乎已成為澳門代名詞的「豬扒包」。還記得幾年前的台灣,豬扒包就像當時的葡式蛋撻一樣頓時流行起來,一家家店面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冒出,而後漸漸式微。因為真正好吃的豬扒包,都在澳門啊!要吃,就跟著我們一起吃最正統的豬扒包吧。
氹仔的豬扒包創始老店——大利來記
澳門美食說他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豬扒包」。小小一個豬仔包,裡面包裹著或煎或炸,甚至先煮後煎的豬排,竟成了澳門的著名小吃。就說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從抓住他的胃開始,澳門除了處處如歐洲縮影的美景,美食更是打響澳門知名度的原因之一。
說起豬扒包的由來,不得不提起「大利來記」的氹仔創始店,當時只是賣著普通的豬仔包,某日有個土生葡人的廚師建議可以加入豬排,並把當時葡人醃漬豬排的香料教給大利來記,這中葡融合的極簡漢堡,也就成了現在家喻戶曉的澳門豬扒包。
大利來記的豬扒包至今已有多種吃法,不再侷限於豬仔包,還能選擇菠蘿包、牛角可頌、餐包和吐司。大利來記的豬排較為厚實,咬勁十足而醃製入味,至今仍是許多人的最愛,馳名中外,每天下午三點依舊有大批排隊人馬,火紅程度可見一斑。


在地人激推的道地香氣——新好利咖啡餅店
離大利來記不遠,「新好利咖啡餅店」則是在地人熱愛的豬扒包店舖。店裡除了一般的蛋撻和燕窩蛋撻外,豬排料理也是必點美食。麵包用的是軟法,趁熱一口咬下,完全擺脫麵包太硬的豬扒包刻板印象,尤其內夾的豬排不裹粉油炸,幾乎就是台灣排骨飯的排骨部位,是我最喜歡的豬扒包味道。


仿若日式豬排三明治的異國味 ——勝利茶餐室
離澳門主要地標議事亭前地不遠處,有間幾乎年年得獎的「勝利茶餐室」,也是豬扒包界的一匹黑馬。點菜後要稍等一陣,因為個個現做。軟法麵包烤得酥脆,乍看之下擔心很硬口,但入口後的麵包口感卻是三間之最。
豬扒包入口先是酥脆,再來是鬆軟彈牙的口感,最後則散發著濃郁麵包香氣。而內包的豬排與其他兩間也截然不同,用的是像日式豬排的做法,用麵粉、蛋液、麵包粉,過三關後包裹住豬排再下鍋油炸,吃起來竟有日式豬排三明治的口感與香氣,令人驚艷。


伙計變老闆,親力親為的高CP值地道美食
仿若小說中伙計變老闆的勵志情節,就是「勝利茶餐室」的發跡故事。當我們詢問老闆是什麼樣的契機才經營起餐廳,只見老闆謙虛地說:「沒有沒有,我是夥計,你們才是老闆,來這邊用餐的都是我的老闆」。原來,莫老闆原本就在勝利茶餐室工作多年,因為非常勤勞,很得老闆賞識。然而當時因老闆錯估成本,餐廳一度經營不下去,老闆就詢問當時的夥記莫先生願不願意接手這間店鋪,伙計變老闆的戲碼正式開展。
並非每個劇本都如偶像劇一帆風順,莫老闆接手勝利茶餐室正值澳門經濟萌芽之時,幾乎全數員工投奔他處。莫老闆對著空城般的餐廳,與太太兩人從採買、列菜單到外場送餐,每天睡不到三小時,依舊克勤克儉、凡事親力親為。一路走來,勝利茶餐室成了年年得獎的好舖。


豬扒包也像土生菜一樣,是中葡融合的食物嗎?對他來說,麵包是由西方傳入的沒錯,但豬扒本就是家常美食,只是人人做法不同,而有不同的豬扒包香氣,無疑是各自精彩的國民美食。
除了豬扒包外,勝利茶餐室的特色就在於量大實惠。莫老闆推薦了最自豪的牛肋排與西冷扒,巴西進口的牛肉在鐵板上吱吱作響,接著淋上蒜蓉醬或黑胡椒醬。這樣一份有著鮮茄牛肉清湯、鐵板主餐配上飯或意粉,餐後還有咖啡、茶或雪糕,竟也才100澳門幣,真的物美價廉。
尤其油花較少的西冷扒,通常吃起來多少會顯得口感較為堅韌,但勝利的西冷扒竟然超鮮嫩多汁。並非添加嫩精,而是莫老闆獨家的祕技。將巴西牛排急速冷凍,保持肉類的肉汁及彈性,吃來真的物超所值。不只排餐,像是加了缽酒的燴牛尾配上白飯,就是可以嚐到地道口味又能飽足的好料理。
三盞燈下的小緬甸 ——雅馨緬甸美食
人在異鄉,只要嚐了家鄉味,必會浮現濃厚的思鄉之情。三盞燈下聚集眾多異國美食,一說到正宗緬甸菜,在地人會說出必吃的店舖,就是「雅馨緬甸美食」這間餐廳。
當時因緬甸排華,許多在地華人輾轉遷移至港澳中台各地,雅馨的葉老闆因而飄洋過海,在澳門這個小漁港落腳。當時,許多緬甸華僑都選擇在三盞燈這個區域生根,土不親人親,三盞燈周遭落腳的緬甸華人眾多,幾乎就像是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樣貌。澳門的一條異國街,可以說是澳門東南亞美食集中地。漸漸地,三盞燈區域自成一方天地,像小緬甸般的社群,葉老闆與家人也選擇在此重操舊業,開設道地的正宗緬甸菜餐館。


雅馨至今還有個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至今還堅持用澳門人稱之為「膠兜」,有點像是我們洗菜盆的半圓盆來拌麵。葉老闆說:「這樣的方式會讓麵與醬料更加緊密,所有的味道香氣都能均勻融合,所以至今仍沿襲這個方法。」
一進入餐廳,就會被牆上多如繁星的報章雜誌報導,以及各大香港影視紅人合影照給吸引。原來,雅馨除了是在地人必推的緬甸美食,也是香港明星的愛店,佘詩曼、任達華、許志安等名人都是常客。道地正統的緬甸菜色美味、價格又合宜,讓雅馨在三盞燈下繼續發光發熱。
饕客必吃的隱藏版美食 ——涼拌茶葉
說到雅馨緬甸美食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拌麵與魚湯粉。
「魚湯粉」湯底以鮮魚熬成,加入各種香料中和鮮味,說到底,就是道重口味的食物。香料並非人人能接受,但剛好老爸就是緬甸華僑,對於香料的氣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上面再加上炸過的豆餅,濃郁香氣配上滑口麵點,真的是濃濃的異國味。
而要說重口味,就不能不推薦「馬拉盞撈麵」,吃下它就讓我想起家,因為這就是爸爸做的蝦醬味啊。用蝦米、蒜頭、辣椒、乾蔥、蝦膏做成的馬拉盞,就等雞蛋麵煮好後,在膠兜中拌上醬油,最後灑滿馬拉盞再上桌,還可搭配一旁的洋蔥、香菜、辣醬一同拌勻,更是美味不已。


當葉老闆聽聞父親是緬甸華僑,臉上立刻展開笑顏,直說要出一道菜單上沒有、緬甸人一定會吃的小菜——「涼拌茶葉」。用泡開了的茶葉與蝦米、洋蔥、番茄拌勻,入口略帶苦味、漸漸回甘,這就是老爸常常會配酒的小菜。我一直以為這是老爸茶葉喝不完,自己亂發明的菜色,沒想到竟是一道緬甸傳統菜色。若是來到雅馨,不妨試試這道菜單上沒有的隱藏版美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味蕾記憶,而馬拉盞撈麵就是我記憶中的那道香氣,涼拌茶葉讓我想起老爸穿著沙龍,拿著玻璃酒杯,用筷子一口口大快朵頤的模樣。一道美食若是能讓人頓時憶起家的香氣與景象,對我來說,就算是最成功的地道美食了。
餐廳資訊


「澳門美食節」是一年一度世界體壇矚目盛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重點配套項目之一,是令人樂而忘返的繽紛嘉年華,囊括中式、亞洲、歐陸、風味美食街及甜品街,共計百多個美食攤位,美食節其間大會更安排一系列的精彩表演節目,包括:少數民族歌舞、流行曲及懷舊金曲獻唱、舞蹈、魔術、武術表演等,更有啤酒競飲大賽及主題之夜,令人目不暇給。
第十八屆澳門美食節
- 日期:2018年11月9-25日
- 地點:澳門西灣湖廣場
- 主辦: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
- 查詢:+853-2857-5765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