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已衝擊到了大馬中文娛樂圈原有的生態,而在疫情期間更加明顯,傳統的線下娛樂活動、影視公司拍攝作業無法進行,而以業配為生的網紅卻能生存,因此疫情也讓許多傳統藝人嘗試跨界轉型為網紅了。
馬來西亞已進入網紅當道的時代,然而也和許多國家一樣,網紅對於不少民眾而言,儼然就是貶義詞,充斥著負面的印象。
這是刻板印象嗎?早期馬來西亞網紅多是素人出身,創作的內容常以扮醜、惡作劇或做了某些令人側目的事情而爆紅,因為衍生一些負面觀感,而且爭議性事件屢屢登上新聞版面,如馬來西亞政府在疫情嚴重地區推行禁止群聚和娛樂活動的行動管制令(MCO)時, 一眾網紅高調慶生再次躍上輿論風口浪尖上,因此有的網民往往將他們貼上不成熟的小屁孩、拜金主義等標簽
然而,對於這班20歲上下的年輕網紅,強賦予他們社會責任會否太沈重呢?
大馬「業配王」網紅培永:網路是雙刃刀
大馬其中一位具代表性的網紅培永認為,網紅確實需要負上一定的社會責任,這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不夠成熟的年輕網民。
「我一直都認為 「『網紅』 其實是個中性詞。但每當有一小部分的網紅為了引起關注,而用相對比較激烈的方式,做一些違背社會責任的行為而爆紅時。最後在媒體的報道下,自然會對整個網路生態環境衍生負面的觀感。」
他說,原生網紅一般沒有如傳統藝人般有整個團隊保護,而通常絕大部分的網路內容創作者,在早期起步的時候,都是孤軍奮戰,沒有專業團隊把關。也因如此,進入網路世界門檻相對比較低,人人都有機會。
「網路是很可怕的雙刃刀,這是它危險的地方,但卻也是精彩的地方。」

培永五年前參加大馬收聽率最高的電台MY FM的《 Be My Star DJ》比賽後,獲得男子組冠軍,正式以週末DJ的身份出道。 他在建立Youtube頻道後,以創意和搞笑內容的業配廣告大受歡迎。形象討好的他人氣非常高,被網紅界、網民稱為大馬最強「業配王」。
剛出道時,18歲的培永只是來自並非富裕州屬吉蘭丹的鄉下孩子,因為喜歡分享生活點滴,所以一心嚮往主持界發展。結果入行後認識了很多網紅朋友,猶如發現新大陸,原來網路是一個可以讓他自由分享任何事情的平台。
儘管培永成為了大馬一線網紅,但他在電台,即傳統媒體的洗禮和訓練卻改變了他想法,原來越自由是越可怕的。
「在傳統媒體的那段時間,有著門檻很高的訓練,而且讓我終生受用, 不會迷失。那時候老闆很嚴。他覺得,身為電台DJ在電台說話傳播,一定需要負上社會責任,必須意識到三觀正確與否。我們分享任何東西可能很主觀,也會直接影響聽到你內容的人。所以,有影響力的人,頭上就有把透明的傘。當你知道透明的傘在那裏,就可以盡情的將你所有的創意發揮到淋漓盡致。那個雨傘就是社會責任心。」培永說道
大馬網紅賺錢容易? 培永:要賺大錢需要建立商業價值
培永表示在網路創作這條路上的,好運的話,可能一年、三年就能賺錢,但也有可能一輩子都紅不起來,沒有任何的保證。至於收入往往是同工不同酬,網紅A和網紅B一樣都在努力拍影片,但價錢卻可以很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商業價值有別。
培永始終認為,現在的中文界網紅已經越來越專業,一線網紅一般都有其團隊和經紀人,但是大馬網紅界還未到真正的成熟期,還有許多發展空間。
「如何定義成熟?對我來說,就是當這市場內的大多數網紅能夠獨立地很系統化地生產影片,然後他們各自建立了商業價值。不只是微商,而是大品牌都相信網紅穩定的商業價值,那才是成熟期。但現階段,真正有商家價值的網紅,還不多。」培永接著說「所有網紅在初步階段,都會煩惱到底能不能紅?所以想盡辦法受到關註。然後第二個階段,就是續航力。如何保持知名度?如何維持你的知名度!然後過了第二階段,就會煩第三階段,你都到關註了。然後呢?你如何進一步定義和部署你的商業價值。網紅來到了第三階段,那才是邁入成熟期的網紅。」
不過,培永始終堅持,流量不是王道,內容才是,然而現實卻是,大馬網紅的創作內容多是娛樂為主,相對比較少知識型網紅的出現。
可是在另一方面,大馬電視台新聞節目收視率依然非常高,廣播電台的時事節目也仍受歡迎。因此曾是知名電台主持人的盈盈疑惑,如果越來越多年長或成熟網民在網上湧現後,對於重資訊和知識性的內容的需求是否會水漲船高呢?無論如何,盈盈認為需求是絕對存在的,而她也決定去創造需求。
盈盈曾在大馬廣播電台988和One Fm當DJ,曾獲得最佳女主持人獎。 除了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她也是名廣告配音員。
大馬沒有知識型網紅? 盈盈打造科普時事內容拋磚引玉
憑著個人多年主持的專業才能,盈盈離開廣播界後持續在網路世界發揮所長,除了娛樂新聞和業配內容外,她也在其YouTube頻道做了大馬化和生活科普的內容,以輕鬆的方式來解釋這國度的節日特色、鈔票冷知識、馬來名字取名之道等等,希望可以讓華人更加瞭解各族文化。
盈盈近期也開始做媒體識讀和課題分析的內容,針對不同課題,如雞排妹性騷擾風波進行解讀和科普,也讓她和網民有不同思維的對話。
「馬來西亞很多人對於知識是有一定渴望的,但是大多網民在網上不愛看需要思考的內容,而有這方面自覺的內容創作者也相對少,因為要尋找資料製作知識型內容其實不容易。」盈盈說道。不過盈盈自認為自己其實還不是最適合當知識型網紅的人選,但因為平時就非常關注大馬與海外的時事課題,她總覺得應該嘗試拋磚引玉。
「我知道我做這樣的內容流量不高,但是我知道價值在哪裏。我從傳統媒體出身,有意識到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譬如我以前當DJ的電台有200萬人收聽,那代表我在這平台說的內容,就有可能影響了200萬人。」盈盈舉例,台灣媒體人范琪斐從傳統媒體轉戰到網路媒體,但她的內容不會因為在網路發布而低人一等,她對國際時事新聞的分析內容依然影響許多閱聽眾。
不過,盈盈相信在網路越來越普及後,也有越來越多年長的網民想看有內容的分析性或科普性影片,加上有越來越多傳統藝人的加入,大馬的網路內容創作會更百花齊放。
從抗拒到加入 賴宇涵誤打誤撞卻闖出一片天
在這一年多疫情影響下,大量傳統藝人轉型到網路平台發展。有的如魚得水,但也有很多水土不服的,這當中就包括了在新加坡和大馬都有不俗發展的藝人Jaspers賴宇涵。
賴宇涵出生於大馬,如今已是新加坡公民,如今他的影響力不僅涵括星馬兩地,甚至擴展至台灣。出道多年的賴宇涵集演員、歌手、編劇等多身份於一身,從新加坡名導梁智強的「梁家班」出身的他,在《新兵日記》電影系列讓人印象深刻,他更是近期在台灣上映的《男兒王》編劇。而在過去一年,賴宇涵在網路上以「暴牙菇」的諧星形象廣為人知。

其實,這兩年才在網路世界闖出名氣的賴宇涵,曾經就是個對網紅模式有所抗拒、也不習慣的藝人。賴宇涵回憶道,做傳統藝人時,與民眾距離感是好的,但是網紅卻越親民越好,需要貼近閱聽眾,並分享很多自己的生活點滴、公開自己的私生活。
「我之前是很抗拒要在網路公開私生活,我吃了什麽,做了什麽,幾乎都不在臉書和IG公開……」 那為何賴宇涵還是選擇妥協了呢?賴宇涵大笑說:「當我藝人身份差不多要死的時候……」
雖然賴宇涵的「暴牙菇」形象對於大馬網民是深入民心的角色,但他正式投入網路平台才是兩年前的事。在機緣巧合下,他參與《低清》影片的演出,結果惡搞 《Joker》以及穿梭不同影片的「暴牙菇」都大受歡迎。
賴宇涵坦承,嘗試跨界與與合作後,給他帶來了許多契機,他也感受到在網路世界受歡迎所帶來的利益,包括年輕粉絲多了,人氣高了,甚至主流媒體也更關注他了。但其實,出身梁家班,也在娛樂圈訓練和打滾幾年的賴宇涵,也曾因網紅興起對娛樂圈造成的種種現象感到失落和掙扎。
「雖然已經拍過了幾部電影,但是覺得很懊惱的是,近年接電影案時,他們某程度會看網路流量數據來cast一個演員。感覺自己多年來演戲唱歌寫劇本努力訓練的經驗,還比不上流量高的網紅。那時候就這樣輸給某某某,我會覺得氣餒傷心不公平。我問自己既然沒有辦法改變這趨勢,只有去網路世界增值!」賴宇涵回憶道。
不過,就在網路平台打滾了兩年後,賴宇涵開始慢慢找到他表演和發揮的模式和空間,也調整了心態。當了網紅並不表示他就這樣失去了藝人的地位。他要用他在傳統演藝圈和媒體中所學習的功力和創意,一樣盡情地發揮,要在網路世界裏堂堂正正地做一個藝人!
「我認知到我依然可以用我搞笑藝人的功底來發揮『暴牙菇』這角色,我也盡量用一個專業團隊來拍攝。」、「我不走Low路線,不罵粗口,不玩色情元素,不搞prank(惡作劇),我有我風格,我就用我在傳統媒體學到的功力繼續發揮創意,就做網路版的《搞笑行動》!瞭解和琢磨網路市場需求,穩紮穩打做下去!」
漸漸的,賴宇涵看清流量不一定能展現一個人受歡的迎度,尤其很多傳統藝人尚未投入經營網路平台,但是著名資深歌手開演唱會,還是會有很多粉絲來捧場,而流量更多的網紅開見面會,出席的人數未必成正比。作為卡在傳統和新媒體中間的賴宇涵,也在努力尋找平衡,找上岸的模式,但他始終認為在娛樂圈只有努力和提升再能延續演藝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賴宇涵編劇的《男兒王》不僅在去年金馬獎大有所獲,在今年台灣賀歲檔也獲得不俗票房,打破近年新加坡電影在台灣的票房記錄,這也讓他信心大振,因此他接下來依然會為電影公司決定開拍的《男兒王》續集寫劇本。
曾被調侃放下身段 林德榮直播銷售額破千萬反擊
被大馬媒體稱為「大馬廣(播)影視一哥」的林德榮,更是將網路平台成為他娛樂事業的主場,包括製作網路綜藝節目,直播賣貨為他帶來豐厚收入,在風光的背後,他也曾面對過跨界當網紅是否貶低自己地位的質疑。
「我之前也曾經被調侃,身為娛樂圈一個老大,轉去網路,會貶低自己的身份嗎?當我在直播做到好成績賺錢。當一個藝人卻找不到飯吃,那就是貶低身份了!我今天不是只有自己要生活。我有整個團隊,如果我不動,整個團隊會滯留不前。」林德榮說。


林德榮剛做直播的時候也有不習慣,但是很快地就嘗到了甜頭了,他記得做第一場直播收入大概有3千令吉的收入,第二場有3萬令吉,但到了第五場就創下了超過1千萬令吉(約新台幣6,863萬元)的記錄,他助理還對他說,「哥,其實只是做直播,就可以有了全年的收入。」
「我們用傳統和專業的作業模式製作,他們也會很投入。一樣的,我們也要跟他們學習,例如他們的模式,他們的穿著等等。大家互相學習,互補互利。」或者說,在如今越來越多傳統藝人轉攻網路平台,網紅逐步藝人化的趨勢下,林德榮已經不會特別去分別傳統藝人和網紅了。
最後,林德榮提醒「我想跟所有在線的(藝人)說,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強項,就在網路這平台發揮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藝人與網紅 不分貴賤
也許網紅崛起深深沖擊了大馬娛樂圈,但是卻也同時開拓了另一個生機。
就如培永接受訪問時強調的,當藝人都來當網紅,大馬的網路生態就會變得更成熟了。
在農歷新年期間,聲音社交媒體平台Clubhouse忽然爆紅,由於這陣子大馬華人因疫情而宅在家,因此Clubhouse也成了眾人追捧的新社交媒體平台。在Clubhouse熱潮期間,培永穿梭在Clubhouse各房間,幾乎每一晚他都看到有傳統藝人「開房」談論他們對於網路平台發展的焦慮,甚至讓培永感覺到娛樂圈裡,傳統藝人與網紅的對立氛圍依然濃厚,但他始終覺得沒有必要如此對立,即使藝人去當網紅,也自有其商業價值。
培永說「劉德華最近加入了抖音。但大家不會因而叫劉德華Tiktoker或網紅」。他認為,劉德華依然是劉德華,如同從廣播、電影界跨入網路的林德榮,就也還是林德榮,網路就只是一個平台,進來了就只是增加了曝光率的機會,讓更多的關眾有機會看到更多面向的自己,不會因平台的改變而矮化或貶低自身的地位。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從傳教士網紅化、網紅明星宗教化,初探馬來西亞穆斯林的網紅生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