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馬尼拉的黃、賭、毒,殞沒著窮人的縉紳上流夢

命運在賭盤中輪轉的台灣南漂:一旦踏入菲律賓線上博弈產業,就再也回不去了

2020/04/17 ,

評論

黃子倫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黃子倫

黃子倫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過去關注城鄉研究以及教育發展,現今則將視野放置東南亞的都市如何發展,而各國人口的移動如何影響都會的樣態,並以菲律賓作為田野地。平時有經營臉書頁「馬尼拉的一天Daily Life in Manila」,分享菲律賓各種相關訊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線上博弈產業是沒有門檻的工作,經常難以保證工作能如招聘內容般,提供優渥的薪資與福利,加上在國外工作缺乏在地適應能力的工作者,由於行動受到限制,理想總和現實總會有巨大落差。

若一位剛畢業的學生搜尋各大人力銀行,會發現菲律賓已經逐漸提供許多跨國就業機會,而沒有門檻的博弈業成為許多社會新鮮人的選擇。自2010年來,菲律賓的博弈產業越來越興盛,也吸引許多青年嘗試前往博弈業工作。一方面不但能夠享受「跨國」的樂趣,另一方面薪情也比國內的選擇來的多,使得許多年輕人選擇直接到菲律賓就業。

當前博弈產業招聘大多數是線上博弈公司,而非多數人認知的實體賭場。兩者的差別就在於線上博弈是透過網路進行下注;實體賭場則是要到特定的博弈特區、商家才能夠下注。知名實體觀光賭場所在地有美國的拉斯維加斯(Las Vagas)、中國的澳門、韓國的濟州島等。不同於實體賭場,線上博弈則仰賴顧客線上下注,因此只要賭客有手機,就可不受地域所限制地賭博。

由於線上博弈的職位是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地帶,例如行銷推廣、線上客服與網站技術人員,本質上都屬於合法職位,但牽涉賭博、甚至洗錢的嫌疑才屬於非法。因此許多台灣人認為前往菲律賓,或從事相關行業並不會犯法而願意賭一把,前往菲律賓就業。

本文蒐集相關報導與在地觀察,試圖描述出博弈一部分的現象,意即吸引年輕人的博弈產業,生活真的如此風光、賺了很多錢嗎?在此,筆者透過報導支持本文重要的論點:跨國之後並不一定能夠跨國工作者成為「上流階級」。

賺的比較多?生活更加優渥?享受都會生活?

瀏覽人力銀行可以看到許多關於菲律賓博弈的職缺,多數的薪資條件落在4萬至6萬之間,並依照職位屬性而有不同的職位晉升與薪資調整空間。然而,為什麼這行業能夠開出相對較高的薪資條件、又能享受酒店式套房、健身房、餐飲補貼,且沒有任何語言、技能等門檻,僅需中文能夠流利溝通即可?這現象與一般就業常識完全相反,實際上又是如何呢?

houde_3-01
照片提供:黃子倫

2019年7月,新聞媒體《報導者》系列專題〈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勾勒出博弈產業如何在台灣以及菲律賓發展。《報導者》訪談幾個工作者描述他們工作情形,一些人回答是:「公司福利很好,一天供應五餐的食堂和免費交通車接送,在這工作,幾乎花不到自己半毛錢。」看起來能夠快速累積資產,又能有包吃包住的福利。

值得關注的是,「國籍」也是博弈公司招攬台灣人的考量。由於線上博弈產業需要面對許多中國玩家,博弈公司既需要會說「流利中文」,又不受中國法律限制的員工,因此教育素質相對較高,且中文口音又能夠被中國人接受的台灣人,可謂成了博弈產業的新寵兒。

依據筆者觀察,由於台灣人的背景優勢,能夠在薪資與工作福利上取得較好的條件,例如底薪高於來自中國或其他東南亞華裔的華人;台灣人也往往能夠在較少的法令限制下能佔到好的職缺。因此,一名在台灣難以找到薪水超過4萬元的職場新鮮人,都能輕易在菲律賓博弈產業賺取超過4萬元的水平,也因此吸引相當多年輕人選擇博弈產業賺「快錢」。

除此之外,雖然博弈產業看似是在「外國」工作,但是工作內容、同事、老闆很多都來自中國。因此有的台灣人在面臨不同職場文化、多元族裔,以及沒有足夠認識菲律賓的能力之下,只能依賴「華語圈」的資訊,當踏入這產業後才恍然發現實際工作與應徵階段時的想像完全不同。例如在2020年2月,一位匿名的跨國工作者向英國媒體BBC投訴,說明中國他在博弈產業所遭遇的問題,該文中提到他如何被視為「奴隸」般的對待、24小時之中如一座監獄般的生活,而不如當時招聘的工作內容。

在關鍵評論網中,也有讀者撰文〈進入菲律賓博弈產業請三思,低薪以及壓榨非外人想像中美好〉描述博弈產業的困境,例如招募提及的激勵獎金:

「還有很多年輕人依舊被人資的話術給騙來,他們大多是以高提成獎金的說法來進行招聘。藉著壓低試用期薪資,來替公司減少成本,有些被開除的員工,還要賠上機票及簽證費用,不只沒賺還反賠。」

從上述的就業現象,說明博弈產業並非如外界想像會將薪資條件、工作環境透明呈現於求職者的眼前。而沒有門檻的跨國工作,往往難以保證工作能如招聘內容般,提供優渥的薪資與福利。再加上在國外工作缺乏在地適應能力的工作者,讓他們行動深受限制,並不如一開始想像「跨國工作」般的美好。

RTX3C5X5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菲律賓的博弈產業為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圖為2017年當地警方逮捕了一批涉嫌在賭場渡假村綁架一名新加坡女性的中國人。

持續貧窮的陷阱

菲律賓媒體Rappler報導指出,2019年有7萬6千餘人為博弈產業正式員工,其中5萬6千人為中國人,其餘為其他國家的華人。不過該報導也說明無法估算的非正式註冊的員工,因此它們推估真正的員工數量可能介於10萬至25萬之間。

面對數量眾多的博弈產業員工,在沒有入行門檻、來歷多元、又流動性高、且無法擁有如母國般勞動權的保障下,員工往往感受孤立無援,尤其在博弈產業內的人彼此真名都不一定知道。在充滿人治的職場文化下,更別說受雇者能擁有什麼福利了。受僱者在面對無法充分保障安全的環境下,除必須符合各個博弈產業的企業文化,以及在上司與同儕壓力之下,愈易使自己的生活日漸艱鉅。

筆者在田野中觀察到,許多員工是冀望賺取「快錢」來脫離貧窮,但貧窮卻不斷輪迴。例如中國員工希望能賺快錢養家糊口,卻因觸法讓他有了前科。而台灣人面對博弈產業,有些人抱持「海外打工」的心態,確實有人能夠在博弈業中獲得金錢報酬、職位升遷上的成功,但更多人如同報導文章所說,面臨許多職場挑戰,而狼狽地回來。

因此,想要藉由跨國工作、享受異國文化、賺取高薪的輕鬆生活是相當困難的,真實的情況總是身陷資訊不透明囹圄、無異地求援的能力,進而面臨到更深的剝削與壓迫。此時,原本想脫離貧窮、縉紳上流的青年人,也可能讓自己積欠債務、背負犯罪紀錄而持續在貧窮之中不斷輪迴。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貧窮女性的異國夢,在Angeles City的性產業與貧窮的輪迴



馬尼拉的黃、賭、毒,殞沒著窮人的縉紳上流夢:

本次系列文章是從描述馬尼拉的黃、賭與毒的視角,說明菲律賓都市貧窮議題。其中黃是指涉色情產業,賭是探討線上博弈產業的華人移工,毒是思考社區毒品問題。首先,色情產業以Angeles city為例,說明從美軍基地到現今經濟特區的轉變,紅燈區如何持續影響性工作者的生活。其次,博弈產業則是思考華人移動到馬尼拉面臨的困境,此貧窮並非指涉經濟,而是職場所面臨的文化、精神層面的貧窮。最後,以最具爭議的社區毒品議題,描述背後又可能反映馬尼拉什麼城市貧窮問題。因此,藉由三個案例之下,試圖讓讀者理解菲律賓當前社會議題,並思考貧窮的多樣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