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他們是一群啣著滑鼠出生且擁有台灣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素質的年輕人,佔台灣整體受僱就業者的4成,驅動著台灣經濟,但他們卻疲憊而「厭世」。《關鍵評論網》試著爬梳他們為何而「厭」、如何解「厭」。
文、攝影:吳承紘|圖表製作:吳念芯|影片拍攝:程兆芸|影片監製:李漢威|動畫製作:高敏嘉、游子慧|題字:江芃瑾
他們是1990年代、民國80年前後,啣著滑鼠出生,素質最優秀的一代,卻也是在變化劇烈的年代中,徬徨、不安,疲憊地尋找光亮的「厭世代」。
這樣的厭世感,是對處於貧流層低薪生活的反諷,不悲觀,卻也無法樂觀。
「不樂觀的話,就走不下去了。」 今年33歲,已經在烘焙業工作三年的王隆甫,平靜地說著。
三年前,原本在企業裡擔任資訊人員的王隆甫,毅然決定離開資訊圈,找尋未來的職業與人生方向。熬過每日12到14工時的學徒生涯後,好不容易終於出師成為獨當一面的麵包烘焙師傅。但即使已經晉身「師傅」階級,隻身在台北租屋,每天超過10小時的工時,4萬元的薪水仍是收支勉強打平。面對未來,他雖然比以前篤定,卻也有著不安,偶爾還有些「厭世」的情緒。
「當然所謂的厭世不是那種真的要怎樣的厭世,是一種疲憊,不安定的感覺。」王隆甫笑著解釋。
「所以,不樂觀的話,要怎樣繼續走下去呢?」
像王隆甫這樣20到34歲,啣著滑鼠出生且擁有台灣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素質,日日在街上與我們擦身而過,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陌生人,佔了台灣整體受雇就業者人數的36%,是撐起台灣經濟的重要基礎,但他們卻疲憊而「厭世」。原本應該是發光發熱的年輕一代,因為低薪而失去夢想的力量,對未來充滿徬徨,隱隱的不滿無從抒發,只能在不友善的環境裡想辦法找到出口,擺脫這一切。這樣的年輕人,我稱他們為「厭世代」。
根據主計處最新的2016年5月公佈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月薪3萬以下的勞動人口中,20到34歲人數是137.9萬,佔了這個薪資區段總人數的45%。在平均月薪2.5萬以下的族群當中,20歲到34歲的人們,佔了4成。
絕對數字,讀來沒有感受,讓我們用主計處最新公布的「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來審視:
2015年台灣地區的平均每月消費支出是20,421元,若人身處在台北市,則是得準備一個月27,216元的消費支出,新竹市為24,313元,新北市、台中市與高雄市稍好,但也分別是20,315元、20,821元與21,191元。換言之,要在工作機會較多的大都市裡打拚,2.5萬的月薪讓年輕工作者捉襟見肘成為月光族,遑論儲蓄為接下來的日子累積打拚發展人生的資本。
台灣人均GDP,自2007年的58.5萬成長到2016年的72.7萬,排除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的2008年與2009年,幾乎年年成長,這中間漲幅是24%;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也高達12.8%。但是,薪資卻是另外一個故事。根據主計處統計,自2007年到2016年間,受雇員工薪資平均年減1.3%,扣除掉物價漲幅,這10年當中,實質薪資平均每年僅成長0.1%,也就是說,過去這10年當中,薪資幾乎是接近凍漲。
整體薪資環境的停滯不前,是整個台灣社會所面對的困境,但在準備接棒台灣未來的年輕世代眼中,那絲希望在眼前漫漫的未來裡,落在何方?
2016年5月20日,新任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最重要的,我要特別強調,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這不但是官方首次承認「青年低薪」,同時也讓這個爭議多年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成為年金改革之外的熱門議題。
「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對於青年的困境,蔡英文下了這樣的結語。 雖然蔡英文並沒有說明青年低薪的現象從何而來,也尚未提出具體的施政方向,但來自國家元首的「認證」,對厭世代而言意義自然是非常重大。
低薪導致年輕人在經濟壓力之下失去生活,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成為厭世代,看不見自己的未來,甚至落入貧流層再也無法向上流動。厭世代將何去何從,我們將透過青年工作者與企業主、高階主管的訪談,加上政府統計數據與學者專家的研究,試圖揭露厭世代與低薪時代的圖像,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第二篇透過貧窮的定義與統計數據,初步描繪近20年來的經濟輪廓,以及爭議多時的教改形成哪些現象影響了厭世代。第三篇將以影像與文字真實且深入呈現厭世代的生活與工作樣貌,唯有深入了解厭世代的生活,才能理解他們為何痛苦,為何掙扎。第四篇是企業主與高階主管對於青年低薪的解讀,並提出他們的看法與解讀,可以了解企業主與厭世代雙方的異與同,找到可能的對話點,一同面對問題。在了解經濟背景,厭世代現身說法與企業主對於厭世代現象的解讀後,最後一篇將由學者與政策單位的總整理,並提出可能的藍圖。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之瑜
-------
【貧窮人的台北】
重新認識貧窮,讓我們解決貧窮的問題,而不是解決貧窮的人。
10/6-10/22 一起看見、聆聽、體驗、團結
https://doyouaflavor.github.io/inadequate2017/
-------
專題下則文章:
【厭世代,不厭】何不用你的彈性,反將社會一軍
最新發展:
-
【戲劇】嚎哮排演《兇宅》系列:魯蛇都能過得快樂了,你何不開懷大笑?9月前
-
【插畫】某島為什麼人才嚴重外流?5年前
-
《愛無能的世代》:我們是正在自我實現,還是正在失去自己?5年前
-
【插畫】為什麼台灣舉重這麼強?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外篇:奔向貧流層的失速列車──人生勝利組眼中的厭世代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我們該往何處走?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老闆,是被慣壞還是真的沒辦法? 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秋葵的一萬元一個月生活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被房子卡住的人生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厭世姊妹花的夢幻屋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我想要一直跳舞」──追夢的代價5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從機房到烤房,學用落差的人生路5年前
-
財政部低薪大數據:全台1/4「低薪族」,月領不到2.3萬元5年前
-
【插畫】台灣老闆永遠無法及格的數學難題5年前
-
【插畫】教孩子釣魚,不如給他一棟精華區的房子5年前
-
當「厭世代」來臨,我們還擁有什麼選擇?6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他們的日子是這樣過6年前
-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畢業證書等於低收入場券?6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